基于屯垦戍边视域下兵团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9-09-21 08:04孔德进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职工

●孔德进 吴 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总目标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新时代,兵团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何发挥好兵团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排头兵”、稳定器、大融炉和示范区作用,直接关乎于新疆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现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身上肩负了稳定、开发、建设新疆的重任,其发展稳定繁荣直接关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均衡度趋于稳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屯垦戍边”转向“屯城戍边”,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产业结构均衡度趋于稳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均衡度是衡量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逆向的发展趋势。当第一产业发展迅速时,第三产业处于下降状态,第一产业发展下降时第三产业则处于上升状态。据统计,1954年兵团产业结构均衡度为0.2157,属最小值;1993 年的均衡度为0.2619,属最大值,2002 年至2018年兵团产业结构均衡度总体呈现出平稳变化的趋势。2018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251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二产业继续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919.39亿元,增长率远超第一、二产业高达11.9%。同时,第三产业对兵团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高达67.60。

据此可知,兵团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度趋于稳定,产业间的差距逐渐变小,产业结构正在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兵团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同时,虽然兵团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度趋于稳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7.60%,高于全国平均59.7%。但是,与沿海发达省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升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近年来,新疆兵团以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精准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首先,就机械化水平而言,兵团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基地、全国最大的机械化采棉基地和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棉花机采率达80%,畜牧业机械化水平达68%,农业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也采用新型残膜回收与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秸秆还田和残膜回收同时作业,残膜回收率达85%以上,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据统计,2018年兵团团场实现高新节水灌溉面积973.84千公顷,与2010年相比增长约42.8%,占总播种面积的71.9%;农业机械总动力较2010年增长约35.3%,年均增长6.2%,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使兵团棉花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具有价格优势,同时也促进了棉花生产方式的改革和棉花产业发展,从整体上推动了团场现代农业的发展。

其次,兵团坚持因地制宜,把大宗农产品、特色精品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着力发展以粮、棉、林果业等为主的特色优势农业,使棉花、林果业、葡萄、红枣等特色生产种植迅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兵团农业产业化有了质的飞跃,大宗农产品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正在向现代农业方向大步迈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战略支撑。

同时,团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动力,着力培育以优势农产品为资源依托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2017年,新疆兵团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6.33亿元,增长7.6%。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8年已建成拥有15家国家级,113家兵团级企业;已建成2个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个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23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团场,3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团场。

(三)“屯垦戍边”转向“屯城戍边”,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的地区经济。近年,兵团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引擎”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凸显,不断助推兵团提高维稳戍边实力。加强和改进兵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引领兵团城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18年年末,兵团管理的9个城市吸纳的就业人员占全兵团的47.8%,实现了45.6%的经济总量,创造了61%的税收,城市经济快速崛起。截止2019年兵团管理的城市达到7个,分别为石河子市、铁门关市、北屯市、双河市、图木舒克市、阿拉尔市、五家渠市,5个建制镇,171个非建制小城镇(团场自然镇),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市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的城镇格局出初步形成。农一师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使团场由“屯垦戍边”逐步转向“屯城戍边”,各团场的城镇化建设主要以团场经济为依托,主要依靠农业经济支撑其发展,突出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主要依赖农业生产的发展。另外,粮、棉、油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镇化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各团场里,基本形成了夏秋农忙时节,居住在各自田地的房屋里,冬季农闲时期则居住在镇上楼房里的格局。

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兵团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人才流失严重、职工稳定性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建设布局分散、人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职工稳定性差

由于大多数团场的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地区城市尤其是南疆地区,各团场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人才引进困难,职工缺乏稳定性。

1.团场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

随着兵团农、牧团场老一辈屯垦人员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新疆建设兵团团场支边青年的大量退休和返乡,虽然军垦的第二代、第三代已经成长为新一批的团场建设力量,但是,由于团场本身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和新形势下年轻人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一部分兵团子女不愿再如父辈那般从事团场的农业生产或工作,而选择留在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的一、二线城市。

那些学历层次相对较低的青年,大多数会选择去经济发达的城市打工,学历层次较高的青年如果就读内地大学,一般会受到内地经济发展、文化丰富、信息快捷等方面的诱惑和影响,毕业后选择留在内地发展。在新疆本地求学的学生也大多会选择留在就业环境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城市或者地区城市发展。回到兵团就业的部分毕业生,大多也都在兵团师部的各个机关岗位上任职,很少有人会选择去团场工作。所以,团场的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日益成为团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团场人才引进困难且易流失

团场的农业集约化生产、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都迫切地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年来,一些高校毕业生迫于内地巨大的就业压力,会暂时地选择到团场工作,但是由于对新疆团场状况的认识不足,对进入团场工作抱有过高的期待,而实际的工作状况与他们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使他们产生职业受限的感觉,不愿长期留在团场工作。一些团场对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关心不够,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人才的教育培训脱节等现象严重,致使一旦有机会,这些并无长期工作打算的工作人员会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团场。在与一师一团团场职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团场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但是真正到位的不足十分之一。职工Xxx说:“团机关每年辞职的大学生也很多,觉得团场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不完善,每天都是和农活打交道,觉得没有发展前景就离开了。”兵三代在外求学、深造后仍然愿意回到团场发展的不足一半。因此,团场面临人才引进难且易流失的严重问题。

3.团场职工稳定性差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市场不景气,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团场职工的收入参差不齐,职工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大量团场原有职工不断转业,从第一产业流向二、三产业,从团场地区流向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而随着团场生产规模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团场纷纷从内地招募贫困地区的农工,并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但这些农民工大多本着能快速致富的目的而来,对于团场农业受制于气候变化,林果业受制于生长周期的情况缺乏耐心,对兵团的大规模生产、机械化作业,以及生产和管理的方式很难适应,导致这些新来的农民根据收入情况选择居留时间,团场职工极度不稳定。此外,团场还有一些“候鸟”式的农民,他们主要是以季节性的棉花工(主要集中于9-12月)或是承包土地、服务业等产业为主。他们的流动性相当高,主要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收益受到影响,他们扎根团场的信心就会动摇。

因此,不论是从团场原有职工方面,还是从近年来团场新招募的职工而言,稳定性都相对较弱,团场职工的稳定性成为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城镇布局分散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战略安排,造成了兵团城镇在空间上布局分散的现状,大多数师、团城镇不集中连片且距离较远,难以形成连续的区域空间,并且各师、团之间的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就全疆而言,团场遍布全疆近70多个县市,同时有58个农牧场分布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形成了兵团和地方在地域上相互交错又相对独立分布的格局,团场与师部,团场与团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地域跨度较大。从农一师来看,团场城镇之间相距很远,即使是从一团金银川镇出发前往师部阿拉尔市,最少需要三个多小时,且其间经过的大都是戈壁和土地,只有一个小镇。从一个团场到另一个团场也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城镇之间较远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团场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和人员贸易间的往来。

(三)工业企业发展雷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

团场企业不仅是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团场地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兵团各团场工业企业布局相对分散,发展极为相似:团场工业企业生产大都集中于对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开发与加工,主要以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弱,高新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受到一定限制。此外,企业大都规模较小、产量低,缺乏资源积聚效应;传统工业所占比重高,工业企业普遍表现为效率低、成本高、效益差。这种雷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模式特点实际上是一种重复投资,在一定区域内抢夺有限资源,争夺共有市场,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从南北疆各师团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各团场工业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的不平衡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基础的影响,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农六、七、八、十二师的各团场工业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要比其他团场快的多,产值占到整个兵团团场工业企业产值的一半以上。而位于南疆地区的各个师的乡镇企业、团场工业企业相对而言发展速度慢,规模小,效益较低,在整个兵团团场企业、乡镇企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四)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兵团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生育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如: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口分布不均衡等诸多问题。

1.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整个兵团人口生育率的逐步降低,各团场的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年龄在60 岁以上的人口占到兵团总人口的14.87%,而依据联合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那么这个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因此兵团团场发展大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制约团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人口增长结构不合理

团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自治区其他地方,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不足千分之一。团场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外来迁移人口,但是迁移成本耗费大,且迁移人口稳定性较差。分布于北疆地区的团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南疆地区团场人口占所在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如:农一师团场人口占所在阿克苏地区的总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12.61%下降到2014年的12.25%,南疆其他各师团均存在此类情况。因此,团场地区的人口增长过低和结构的不合理逐渐成为各团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农业发展受技术、交通因素制约较大

近年来团场农业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团场农业发展收到交通因素的制约依旧很大。

1.运输成本高

兵团各团场与疆外巨大消费市场的距离很远,即使像乌鲁木齐这样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疆内市场,距离依旧很远,加大了团场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是团场农业产品在开放性竞争的市场上丧失了从产业化生产中得来的价格优势,不利于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农业资源,也限制了兵团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对于科技要求较高

团场主要以棉花、小麦、葡萄、红枣、哈密瓜、香梨等特色农作物种植为主,团场畜牧业相对比较发达,奶制品、肉制品产量比较可观。但是这些产品的深加工和长时间的冷冻保鲜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而团场一直以来就存在着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研发能力低,科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所以相对滞后的交通运输和科技日益成为团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三、进一步发挥兵团稳定器、大融炉和示范区作用的思考

(一)增强团场职工稳定性

1.提高团场职工的经济收入

兵团的干部可以聘用农业专业种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团场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培训,帮助和指导团场的种植人员掌握专业的农业生产种植技术。通过提高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帮助团场职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提高团场职工的经济收入来增强职工的稳定性。

2.拓宽团场职工的收入来源

在师部、团部或企业牵头、职工自愿的原则上,坚持发展团场特色农业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企业、商贸、旅游业等多种企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产加销,种植加养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员工经济来源的多样性,从而提升员工的稳定性。此外,鼓励团场职工既可以在团内务工也可以在团外务工,就近务工或跨地区务工、农业务工或非农产业务工,以增收团场职工的劳务收入。

3.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团场应注重员工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团场可以利用体制优势,用老一代兵团人书写的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教育新一代的职工,使团场职工培养起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和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神圣责任感。通过文化教育、生活关爱让他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情感依托,培养邻里感情,使员工真正的爱上自己所居住的团场,提升对团场的热爱程度,从而增强团场员工的稳定性。

4.落实国家对团场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

由于团场特殊的运行机制,农业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团场的农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团场职工的负担。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给团场提供了资金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但是目前团场仍然存在缴纳土地承包费及税费较多的状况,国家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5.完善兵团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兵团各部门应该不断提升各团场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住房及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兵团的教育水平,同时提升教学覆盖率。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条件及养老保险,让老人拥有养老保障,使团场职工没有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团场职工的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团场职工的稳定性。

(二)加快兵团团场城镇化建设进程

1.优化城镇化建设格局

要依据团场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特色经济作物的发展等特点,建设具有团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并且通过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团场的城镇化。城镇化必然会使团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维稳戍边方式等方面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所以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团场要形成以城镇化为载体、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新的发展格局,真正发挥出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鉴于兵团各个团场与疆内外相对较大的消费市场的距离很远,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高,限制了兵团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应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尤其是对于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的投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和交通速度,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其价格优势,进一步提升团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实现兵团由“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的转变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建制以来,一直承担着屯垦戍边的职责。2010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求:新疆兵团要逐步实现由原来的“屯垦戍边”向“屯城戍边”的转变,丰富团场屯垦内涵、转变团场屯垦方式。兵团要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团场由“屯垦戍边”向“屯城戍边”转变的速度。

3.通过国家扶持,提高兵团城镇化建设效率

目前,团场大部分的城镇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推进团场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兵团团场自身建设能力有限,所以应该积极发挥国家扶持的作用,通过寻求国家的帮助,大力申请国家的资金支持,提升团场城镇化建设的效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团场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团场各部门一定要做好国家扶持资金的落实工作,要切实的将资金用到团场城镇化建设上来。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团场的工业化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达与否及其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指标,对于兵团而言,工业企业更是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基础。针对目前团场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布局相对分散的问题,我们认为团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

1.优化产业结构

从团场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团场目前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依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其他较为发达的城市,所占比重依然偏低。第三产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团场应该在在继续发挥农业生产优势的同时,逐步突出二、三产业的重要地位。兵团团场特别是像农一师这样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的师团来说,应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促进团场工业的发展

鉴于团场工业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应该继续推进团场工业的发展。一师虽然有发展工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各团场工业发展存在着规模较小、工业底子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团场在发展工业方面,应该坚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兵团工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变团场工业发展规模小的现状。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起点,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团场各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减免工业企业相关收费、对团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并给予奖励资金等具体措施来促进团场工业化发展。

(四)优化人口结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54年建制已经有六十三年的历史。目前团场职工的主力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兵一代逐步变成了兵二代和兵三代。兵一代已经逐渐老去,再加上团场自身的原因,导致团场人口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团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人口结构。

1.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有序的迁移

团场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大力推进兵团城镇化的发展,不断提升团场的生活条件,并且以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人们来到团场发展。吸引人口迁入团场之后,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团场的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以此吸引迁入人口长期留在团场并将户籍迁往自己所在的团场。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应该要坚持高素质人才引进与普通劳动力迁入并重,使兵团形成一种合理、有序的人口结构。

2.提高团场职工文化素质,优化人员从业结构

目前,团场职工的主要劳动力是兵团二代、三代人以及一些新职工。新职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内地农村,其文化水平相对而言不高,维护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使命感不强。因此,团场要对新职工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普及,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与教育,在增强新职工维护新疆稳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不断提升团场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团场以农业发展为主,所以团场大部分职工都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团场也在积极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缺乏拥有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团场应该积极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使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由不合理趋向比较合理,进一步优化团场从业人员结构。

3.积极落实“全面二胎”生育政策

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已经全面放开,团场应该积极宣传这项政策,提倡符合条件的团场人员再生育一个孩子,从而提升团场自身新生婴儿的增长率。在促进人口增长率的同时,团场也要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托幼所等公共服务水平。兵团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鼓励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职工再生育一个孩子。要积极利用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增加团场的人口规模,逐步改善老龄化的趋势,提升团场自身的“造血”能力,逐渐减少对外人口的依赖,优化团场人口结构。

(五)深化兵团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推进兵地融合

自1954年兵团建制始,就受中共中央和自治区的双重领导,实行“党、政、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是其优势所在,有利于兵团的决策、组织、动员工作。但在新形势下,这一特殊体制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要求兵团体制改革的声音此起彼伏。2014年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对兵团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履行职责使命、发挥好特殊作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标志着兵团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兵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师设市及中心团场设市的建市战略,实行“师市合一”,从体制改革高度深入推进兵地融合。

要积极主动聚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牢牢确立“军事棋局”的理念,找好兵团和地方同呼吸共命运的切入点,积极主动地从地方借鉴学习,从当地经验中获取自己的发展,深化与丰富创新的集成风格的兵地合作,以实现“1+1>2”的效果。

兵地融合符合兵团和地方的共同利益。在新疆,散在分布的士兵,使当地和兵团联系紧密,所以继续推动地方部队和士兵的整合,可以实现双方的互赢,符合兵团和地方的共同利益。因此,兵地融合的发展是覆盖范围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系统工程。它应该发挥国家和自治区的领袖的作用,协调制定和实施综合规划军事发展咨询,发展合作的机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资源的联合开发。使兵团成为引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进一步发挥好发挥好兵团“稳定器、大熔炉和示范区”的特殊作用,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结论

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引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团场作为兵团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兵团稳定器、大熔炉和示范区特殊作用的发挥。自兵团成立以来,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新形势下,兵团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团场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与否,不仅关系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和未来,同时也对我们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与新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中央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推动兵团体制改革,深入研究兵团团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其主要问题,促进团场经济发展,推动整个兵团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助力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与全国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团场的冬天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第七师主要团场耕地养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