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是黑马,其实我拼的是实力

2019-09-22 05:46宁国港
故事家·花开不败 2019年6期
关键词:舍友痛苦理想

宁国港

回想自己的高考之路,总想说些什么,就先说说理想吧。我素来是理想驱动者,幼年时对明信片上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惊鸿一瞥就是理想的开始,高中时我也常常用“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来形容“北大”之于我。那时候云淡风轻,年少的我天真烂漫,一面享受着少年时代独有的放纵恣肆,一面坚信自己可以考上“北大”。直到第一次高考,我才知道这个理想对我意味着什么,才明白“北大”二字所承载的重量。

我想回去复读

2015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以486分草草收尾。查到分数的那天,我正在常州某机械厂做工,每天重复着单调的加热螺丝钉的工作。工厂老板担心暑假工干到一半就开溜耽误生产,便非法扣押了我和另一个伙伴的身份证。

伙伴问我接下来如何打算,我说我想回去复读。后来我们软磨硬泡“骗”回了身份证,晚上9点两个人带着被卷、脸盆以及大包小包“跑路”了。因为口袋里没有什么钱,我们没有打车,连夜走了近30公里才走到常州火车站,这是我迄今为止步行的最高纪录。后来,我们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以及记不清多久的汽车才回到家,一路风尘仆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去复读。

后来复读时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总会想起那条在黑夜里怎么走也走不完的路。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那是一段日后自己回想起来都会被感动得想哭的日子。”我曾一度默念着这句话走过那些幽暗的午夜。

准确地说,直到“高四”第一次期中考试前,我还没有真正地下定决心去努力,也可以说是还没想好该怎么去下这个决心。总觉得时间还长,又恍惚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学一学便能比上次高考考得好很多。

那次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回家,我爸拉我到一旁悄悄地问我:“儿子,你有没有希望考上‘北大?”看着这个晒得乌黑且快要秃顶的中年男人,我竟一时语塞。复读的费用让他老人家拿出大半积蓄,一个朴实少言的农民,多么希望他唯一的儿子能给他争口气,让他在家乡扬眉吐气一番。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久,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上“北大”。

脚踏实地,努力到感动自己

关于该如何刻苦学习这个问题,我瞄准了班里最刻苦的那个同学(目前也在“北大”读书,是我的好友),选了他旁边的座位,他干什么我干什么,他接水我也接水,他背历史我也背历史,他做英语我也做英语,他不上厕所我也不上。他永远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去食堂吃饭,而我即使拖着略胖的身体也要赶上。

虽然比他多学一分钟是极其困难的,但我总归是在这样的模仿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我把每天的时间分成秒来用,我将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固定下来,将每天起床要做的事情一板一眼地定下来,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以及一遍又一遍地复习基础知识。那真的是一段现在我回想起来也被感动到想哭的日子。

那个时候我与舍友一直以铁人自居,因为铁人不怕痛苦,不知疲倦。那时候的我,只花5分钟便可以从教室6楼奔到食堂2楼,吃完饭还能奔回教室多背半个小时的历史;那时候每天早上闹铃一响,我便像打了鸡血一样跳下床,套上衣服背起书包跑到水房抹把脸就往教室跑;那时候我把历史书背了不下5遍,把政治书也认真地抄写了一遍;那时候近5年的数学高考题被我重复做了两遍,我积累了3本数学改错本,每天改错剪下的纸条都可以装满一个垃圾筐;那时候我只穿老北京布鞋,因为穿这种鞋很省时间;那时候我把头发剪得很短,只有到月底快放假时才去理发……这或许就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一边痛苦单调地重复学习,一边安慰自己要享受痛苦,感觉到痛苦说明自己正在进步。

那个冬天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努力还没看到成果,蛰伏还没有等来化蝶。直到现在过去两年多了,那个6楼东北角昏暗的小教室仍然会让我在睡梦中一次次惊醒。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命运想叫我就此沉默,我却偏要一鸣惊人,我一定要突出重围,我要裸考上‘北大。” 我将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高四”的日记本里。我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上升,进步越来越大。

一模是我考得最差的一次,我迎来了复读生思维固化最严重的时候,也就是“瓶颈期”。不过我之前模仿的那位同学在一模考出了数学150分、英语143分、文综271分的惊人成绩。那天中午吃完饭,看着他在前面拿着《天利38套》边走边做,我心里五味杂陈,既敬佩又不甘。

这时“北大”的“博雅计划”申请结果下来了,毫无疑问我连初试都没过。那天我去老师办公室上网查结果,看着界面上显示“很遗憾,您暂时与‘北大擦肩而过……”,我差点哭出来。

后来,清华大学让学校提交一份苗子生的签名资料,班主任从班里叫了10个人去,而我不在其中。那段日子连天都是灰色的,没人关注我在想什么,为什么而难过。好在后来舍友安慰了我一晚上。也是在那天晚上,我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这句话:“在高考这座大山面前,我们得自己学着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我们得尝试着去独立承担后果和不断超越自己。”我一直认为这才是高考的真正意义所在。

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周易》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模以后,我开始调整学习方法,更科学更有效地学习,把思考和总结作为第一功课。在后来的考试里,我的成绩浮动很大,没再进过全校前5名,但我却坚信自己能在高考中一鸣惊人,因为我觉得我学到了东西,我觉得模拟题无法让我发挥实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参加高考,好让自己充分展示一下。

高考前我没有一点紧张,上考场前我看着自己一年来做过的所有试卷以及厚厚的错题本,反而信心十足。如果你准备了一片汪洋大海,但高考只取一瓢,那你便一定没有问题。

经历了两次高考,细细想来,真的是诸事未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学过哲学的同学应该知道,发展不同于变化,进步的过程总是痛苦的,哪有一帆风顺的前进?唯有坚韧不拔,始终毕全力,竟全功,待到春风得意,定能自在而行。最后,祝学弟学妹们能在即将到来的高考等来一场收获的雨。

猜你喜欢
舍友痛苦理想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分担痛苦
无债一身轻
新技能
理想
暴力和痛苦
2009中国CEO痛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