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土家族明珠

2019-09-23 06:47邱刚陈斌卿俞兴木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邱刚 陈斌卿 俞兴木

摘 要:文章以实地调研为主,深入调查了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落,对保留下来的土家传统民居进行测量,并收集数据,也对棋盘式的院落布局进行了研究。同时,解读了“天井、封火墙、千斤朝门、皇家围子”等当地土家建筑特有的建筑词汇,考察了兴建于清朝的清代建筑和残存的清建筑遗址,分析了建筑的损坏原因,并提出了居民保护、政府投入、社会支持的古建保护措施。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是清代土家民居的集大成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是一颗遗落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明珠。

关键词:四合水;朝门;土家建筑

一、建筑选址——青龙白虎玉带水

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与中国土家族摆手舞之乡来凤县百福司镇接壤。乾隆九年(1744)邱氏先祖邱宗发、邱宗柳、邱宗维从湖北省赤壁市黄龙潭湾,以长工身份迁入酉阳县兴隆镇麻田坝祭祀其祖,至今已有二百七十余年历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整个院子内有五十余户邱姓人家。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陆续有其他姓氏迁入,但院落内的居民仍以邱姓为主。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深处武陵腹地。当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古村落选址运用中国传统的风水学,依据左青龙右白虎,门前玉带水的要求,“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头望”。邱氏先祖希望借用瑞兽的庇佑,力求左右两方的气场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以保持整个家族官运亨通、人丁兴旺。青龙、白虎是左右两侧的山,坐北朝南。“玉带水”则是流过村落前的溪水。建筑群选址强调中轴线、整体性和对称性,但这种对称只限于左右而不拘前后,呈现出层次丰富、动静兼蓄的格局。建筑群大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大部分建筑都平行于等高线,连续布置,拾级而上,形成屋檐相衔接的建筑群。聚落结构连续明确,且具有方向性。

二、建筑样式——四合水

当地民居主要以四合水为主,四合水是当地居民对四合院的一种别称。从某种意义上说,四合水实际上是由四栋单体建筑组合而成。受地理位置所限,天井院落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尽管占地面积宽、房间多,但都未建在同一平面。无论每个院落落差多大都互通楼道,且四合水前后有两栋主体建筑,左右两侧用厢房将两栋主体建筑连接。四合水有前后两个堂屋,前堂屋发挥过道作用,前厅、后堂正中设天井,面积四平方米左右,天井一角掘有阴沟,下雨时,向内層面雨水汇流落入天井,并由阴沟排出屋外。进门后又各有院落,尽显古代文人的曲径通幽之美感。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是典型的清代土家天井院落式建筑。老屋的封火墙建筑则是其中最具特点者:建筑四周全以青砖砌成“封火墙”与外界隔绝,构成一道大围合;内部由多个小间沿中间天井规整排列而成,构成第二道围合。主体建筑重心在中轴线上,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性的礼仪空间。房间功能细化,严格区分,男女有别、主次有序;整体上,外封闭、内开敞,形如堡垒,网络连片。这体现了强烈的宗族观念,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礼制与伦理道德。

三、曾为书香

从乾隆九年(1744)到清朝灭亡(1911)的一百六十余年间,麻田坝邱氏家族创造了科举的辉煌成果,出现了两进士、九为官、十三太学生、二十一庠生的盛况。在第九代静轩公道纯入朝担任议述太常寺博士期间,麻田坝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书香之地。静轩公道纯为官清廉,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恩准在其家乡的文武朝门前竖立皇家围子(部分残存),以显示皇恩浩荡。静轩公道纯奠定了麻田坝的早期开发史,确立了麻田坝的基本格局,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了祠堂、老屋、操场坝等四合水建筑,后又新建土地庙(已毁坏)、文峰塔(已毁坏)。麻田坝院子内的建筑布置错落有致,使得建筑群落形成一个依山而建、优美而丰富的天井整体景观。院子主要由操场坝、长十间、高坎上、高坎下、老屋、新屋、两个花园构成。院子外围依据山势的走向用石头堆砌成总周长为800米的石墙。院子大体长200米,宽100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依据山势的走向围合而成的石墙宽0.8米,高3米,墙体上覆盖刺状植物,防止攀爬与外人翻墙而入。整个院子对外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堡垒,对内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的家族社会(图1、2)。

四、千斤朝门四两屋

朝门在土家族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朝门对于土家人来说具有“脸面”的意义。土家谚语中有“千斤朝门四两屋” 之说。当建筑选址不能朝向最吉利的位置,需要入口处的建筑体现屋主的身份时,就需要采用朝门来弥补建筑屋场风水的不足,体现主人的文化修养、经济地位和权势。修建朝门时业主会聘请经验丰富的风水师来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一般的选址原则为趋吉避凶、藏风纳气之地。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共设有四个朝门:东、西朝门,南边置左文右武两个朝门。朝门的构造常常采用传统木建筑的穿斗、抬梁的结构方式,屋顶盖瓦,屋檐有时候会采用“飞檐翘角”的方式。

五、匠心雕花

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的雕刻广泛分布于院子内外石头基部、门窗等地方。石材上主要采用浮雕手法。石雕用在石头基部既可起支撑作用,又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木材上主要采用透雕手法多雕刻在窗格和枋柱,雕刻的花纹图案繁多,造型丰富灵动,增加建筑的美感。雕饰的图案主要以植物和动物为主。植物有月季、牡丹、兰竹、寿桃、莲花、白菜等。动物则以喜鹊、鹿、蝙蝠为主。雕刻手法多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寄寓主人的美好愿望(图3)。

六、时代车轮下的幸存

麻田坝的大部分建筑,与等高线连续布置,拾级而上,利用地形形成屋檐相衔接的建筑群落。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建筑都只剩基础部分。现仅存长十间(十间房子依次相连)的主要三间(1746)、老屋四合水后堂(1840)、新屋四合水(1937)、高坎上三合水主体(1850)等清代建筑。长十间中主要的三间、老屋、高坎上,其建筑底部都用石灰铺平,用少量金丝楠木(大约十根)做支撑。时至今日,这些建筑都历经风雨洗礼而依然矗立。建筑遗址主要有操场坝、高坎下、老屋、铁楼平(地名)、老屋、四个朝门等建筑物的基部、院墙、老水井、玉带水古河道、院子外围的古栈道。沧海桑田,时代变迁,院子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我们只能通过厚重的石礅和仅存的几栋清代建筑,想象它过去的辉煌景象。

七、现状、问题与展望

主要问题有:一是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当地收入水平偏低,导致院子里的大部分青壮年出门务工,家中留下老人小孩无力修缮老宅,老宅的生命力依托当时的建造工艺。二是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技术支持。古建的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当地相关部门的资金难以支持古建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古建维护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麻田坝天井院落式建筑群代表了清代土家民居建筑的艺术成就,是土家建筑中的瑰宝。古建保护需要居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保护古建筑。

现有的保护措施主要靠本地居民自发性修缮。2018年,组长组织全体居民清理了玉带水古河道的一部分淤沙,对散落各处的文物进行整理,妥善放置并登记在册,修缮正在损坏的老屋、朝门,同时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和申报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为了保护这些不可逆的、宝贵的土家族人文、建筑文化,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培训专业的古建维护人员,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促使社会各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田赤,方国建,孙儒.大水井建筑群[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邓辉.利川大水井建筑群落记[J].湖北文史资料,1997(3).

[3]黄洋.浅谈中国传统门文化的哲理与意境[J].山西建筑,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