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艺术与印度建筑的兼容共生

2019-09-23 06:47孙文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堡

孙文玲

摘 要: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明,其政治、宗教、经济、文化错综复杂,建筑作为物质实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印度早期的建筑受宗教影响,它的发展不同于中国的木结构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在印度北部生根发芽后,在后几个世紀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伊斯兰艺术在摧毁印度本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手法以及城市建造布局的新理念,与印度传统建筑兼容共生,在印度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通过对印度传统建筑概况的分析,结合伊斯兰艺术传入印度的过程前因后果,以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为例,解析伊斯兰艺术与印度传统建筑能够兼容共生的动因。

关键词:伊斯兰艺术;印度建筑;兼容创新;城堡

一、绪论

伊斯兰教是与基督教、佛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诞生之后,伴随着军事扩张,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早期阿拉伯半岛的地域性文明扩展为横跨欧亚非大陆的世界性文明。伊斯兰文明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吸收被征服地区(包括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却不仅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将外来艺术进行取舍综合,形成了独特的伊斯兰艺术。伊斯兰教在征服印度的几个世纪中,逐渐主宰了印度文化、宗教甚至建筑风格。尤其是莫卧儿王朝时期,它是印度古代建筑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是伊斯兰艺术、波斯文化和印度本土文化互相融合创新的结晶,充分展现了伊斯兰艺术与印度建筑兼容并生的成果,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伊斯兰艺术与印度建筑的共生

(一)印度传统建筑的发展概况

印度文明的历史据考古记载从公元前3000年前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开始,印度古代建筑一直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对于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佛教建筑),还是西方世界(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希腊和罗马等地),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盛期的哈拉帕留下以卫城为中心的城堡,显示其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后随着宗教的诞生,印度古代建筑可以说是为宗教而生,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到笈多王朝,印度建筑从木结构向石结构过渡,创造了很多闻名世界的建筑,例如桑吉大塔、阿育王石柱、阿旃陀石窟等等。在与波斯、伊斯兰艺术相碰撞后,印度建筑艺术呈现出非凡的色彩。

(二)伊斯兰艺术的概况

如果我们把公元7世纪至18或19世纪(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晚)世界各地伊斯兰教徒的建筑统称为伊斯兰建筑的话,那么,首先看到的是其表现形式的极其多样化。其所用的材料从石材、土坯或木材,建造技术也是多种多样。由于伊斯兰艺术多元统一的特点,“在恪守朴素的伊斯兰基本信仰的基础上,对可调和的东西采取包容的态度”。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使得伊斯兰艺术能够吸取征服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可以说有多少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地区和民族,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建造形式。伊斯兰艺术形成于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后受到拜占庭艺术和波斯文化的影响,以人像、几何纹和植物纹为装饰的重点,东方波斯萨珊王朝建筑的簇柱、尖顶、拱顶也为阿拉伯出色的伊斯兰清真寺和宫殿的诞生提供了源泉。

(三)印度伊斯兰建筑结构特征

1.穹顶

世界上第一座著名的穹顶建筑建造于罗马万神庙。之后的6世纪中叶,为了满足更广阔的空间需求,拜占庭地区发明了新的结构方式。继承拜占庭艺术的伊斯兰教,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将穹顶这种屋顶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广泛使用。而在伊斯兰侵入印度之前,印度尚未掌握任何拱、圆顶的建造方式。随着伊斯兰文明在印度建筑中的传播,印度建筑开始使用穹顶元素,尤其是莫卧儿时期,形式的美感、材料的使用也趋于完美。

2.拱券

拱券技术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的两河流域,1-3世纪流传到古罗马地区。在伊斯兰文明未进入印度以前,印度本土的建筑结构是梁柱结构,需要用开门开窗的地方加过梁来解决。随着对拱券结构的掌握,莫卧儿时期,印度建筑的材质从砂岩石到大理石,形式从尖顶形拱券到波纹形拱券,装饰也越来越精美。

3.迦利

迦利是指穿孔或格子状的镂空石质屏墙,常与运用书法或几何图案的装饰性图案构件连用,是印度一种传统的构建形式,旨在需要一定私密性却又不想空气流动受到阻碍的空间,建于墙壁、窗户以及栏杆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有着太阳崇拜,崇尚着强烈的阳光下的光影,伊斯兰艺术进入印度后,其几何图案和植物纹样被植入迦利之中,伊斯兰重复交错的抽象几何形式和植物纹理,与太阳的光影变化不谋而合。

三、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

(一)背景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位于阿格拉西南方37公里处,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叫西格里的村庄,法塔赫布尔意为胜利之城。它是阿克巴为了庆祝自己儿子的降生在西格里建造的新城,后来也一直作为阿克巴统治的首都。在建造时,力求用许多精致复杂的宫廷建筑建设整个城堡的礼仪文化中心。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的王城建在一片高地上,王城平面近似矩形,三面由高墙围合,西北侧临人工湖,人工湖的西北是民居。王城周长9600多米,城墙高10米,具有较强的防御力。

(二)综合印度伊斯兰的建筑特征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王宫布置在王城中心,但王宫的围墙并不高,国王都是在觐见殿接见外宾和百姓,来访者必须从东侧王宫的前面进入西侧的觐见殿。而国王和大臣议事的地方在王宫前院西北角的枢密殿,它是一个综合印度建筑和伊斯兰艺术为一体的建筑,屋顶的四角各有一个拉杰普特式的凉亭,屋顶檐口的处理也是吸收了拉杰普特人的简洁做法。而枢密殿的室内中央有一根独立的支柱,象征宇宙中心也象征着阿克巴的个人权威,国王就在圆形平台上接见大臣。值得一提的是,用来支撑圆形平台的是雕刻精美的36根牛腿,呈360°的姿态面向四面八方,形成莲花状柱头。莲花在印度教中象征着主神梵天,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人采用莲花来支撑国王宝座,这本身也体现了伊斯兰与印度建筑相融合的过程。从雕刻上看,既有印度教神庙中常用的建筑细部,例如枢密殿旁的占星家之亭的入口,横梁就采用了阿达拉杰阶梯水井的经典雕刻装饰,又有采用了伊斯兰几何图案和植物纹透雕的迦利。

西格里城堡的建筑布局虽以印度的传统建筑理论——曼荼罗图形为基础,例如王宫的入口在东侧,主体建筑朝北,建筑物中心有内院,主次轴线的合理分布等,但是却没有拘泥于传统建筑,空间处理灵活,功能分区合理,建筑造型多元化,尺度宜人。例如枢密殿、国王寝宫至档案室的空间序列变化最为突出,枢密殿布置在内院的中心,四周开敞,枢密殿南侧是更加开敞宽阔的“棋弈”空间,由于“断廊”的处理使“棋弈”空间和周围莲花池的休闲空间在视觉上保持了连续性,国王寝宫和档案室由于功能性的特殊需要,就相对封闭。阿克巴宽容的宗教思想,将多元文化相融合,创新性地建造了法塔赫布尔西格里,留下了印度建筑史上重要的物质财富,也正是它的成功,说明了继承和兼容的必要性,而创新也应当是在继承和兼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印度建筑与伊斯兰兼容共生的动因

(一)社会因素

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尤其是阿克巴的统治,其宗教思想使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展现出包容万千的独特魅力。政策态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的强盛是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元化的艺术在大规模的建造活动上促进了建筑产生新的顺应时代的新风格,建筑上糅杂了各种宗教的装饰手法,装饰题材中也可以看到各种宗教的象征图案。

(二)技术因素

在印度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印度建筑艺术本身已经擁有很高水平,尤其是石匠的雕刻技术。莫卧儿人在建造建筑时,也很欣赏印度石匠的技术并宽容地允许他们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莫卧儿建筑中产生了丰富绚丽的雕刻装饰艺术。

(三)艺术特征

伊斯兰艺术包容的本质特征是它能够和印度建筑相兼容的原因之一。同时,印度建筑与伊斯兰艺术还存在共性,即装饰性。华丽绚烂的大面积装饰艺术本身就是伊斯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装饰性也是印度建筑的一大特征,从桑吉大塔繁缛具象的动植物和人物的雕刻艺术,到拉杰普特人时期较为抽象的装饰艺术,都体现了印度建筑喜好装饰这一大特征。其和伊斯兰艺术相融合的过程,就好像两个找到共同话题的朋友,一拍即合,和谐地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

五、结语

伊斯兰教入侵印度虽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印度原有的本土艺术,但是也带来了新的艺术理念,印度对伊斯兰艺术的辩证继承、伊斯兰艺术对外界文化的包容,二者的兼容共生使印度的建筑艺术和绘画呈现出繁荣与辉煌的局面,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本文分析了伊斯兰艺术与印度建筑兼容共生后的所形成的建筑结构特征和装饰艺术特点,以及二者兼容的动因,并以西格里城堡为例进行解析论证,但所析的层面依旧浅薄,建筑是一部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史书,它需要一遍一遍地被仔细研读,才能对它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瑞珠.世界建筑史:伊斯兰卷: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曼德尔.伊斯兰艺术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汪永平,王杰忞,沈丹.印度伊斯兰时期城市与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

[4]薛恩伦.印度建筑的兼容与创新:孔雀王朝至莫卧儿王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5]项琳斐.莫卧儿建筑装饰艺术浅析[J].华中建筑,2007(2).

猜你喜欢
城堡
魔逗城堡
魔逗城堡
魔逗城堡
魔逗城堡
魔逗城堡
魔逗城堡
春天的城堡只是一种向往
城堡的一生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