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推进生活方式发展

2019-09-23 06:47都敏郭茜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公共艺术

都敏 郭茜

摘 要:都市菜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当下许多菜市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因为传统脏乱差的菜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和城市复兴的发展。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中,公共艺术持续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恢复空间活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消费文化和公共艺术介入的研究,探讨生活方式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并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公共艺术的介入如何在空间体验、文化表征等层面推进新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将一个传统意义的菜市场变成一个具有超强体验感和影响力的空间,这为我国多数菜市场提供多种可能性,为公共艺术进一步复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艺术;生活方式;都市菜市场

一、公共艺术

(一)概念界定

艺术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定义和发展的过程。公共艺术是从传统艺术形式中走出来的艺术形式,跟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具有可吸附性、可变性。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作为审美概念的公共艺术一直在都市再生中扮演着美化装饰的角色,而真正的公共艺术的意义已不单纯是集中创造某种实物进行的实物塑造,其实质是思想性,当公共艺术作品传达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和价值诉求,与市民发生共鸣、互动和交流时,则会改善人们的价值观,从而激活空间,添加精神场所。因此,公共艺术是人与环境互动并相互交流的媒介。

(二)公共艺术的“公共”屬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不单是指人们自由出入近距离了解艺术品的场所,而是艺术家通过个体化的私人经验设计某种事件、场景或抽象概念呈现在公众面前,引发人们的思考,使公众和艺术更好地互动。也就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否可以考虑到“公共”的审美吸引力和接受水平,它具有普遍的公共利益,注重社会责任的公共属性。

二、公共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一)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不同时代和社会中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其构成要素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条件、活动的形式。而生活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消费方式,一种对物的消费方式,所以其消费的不单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内在的关系。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消费模式从“物质型”转到“精神型”,也就是“体验型”,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由原本单一的购物方式转向多元的消费体验方式,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表达日本在第三消费社会主要是对“物”的消费,不考虑商品的价值,但第四消费社会的人们,从单纯的物质消费转移到精神享受方面,真正讲究消费体验感。也就是说并不是单一的花钱享受服务,而是通过消费来建立互动的关系,享受自我充实的过程。所以商品的实物仅是消费的前提条件,更多消费的是商品实物被赋予的符号形象。

(二)生活方式改变公共艺术介入的必要性

日本著名策展人南条史生在谈论公共艺术与现今城市发展的关系时表明,城市多方面的发展都在转向公共艺术,例如城市规划与复兴、建筑设计等,因为公共艺术持续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激活空间活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公共艺术创造的空间不单是一个独立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被激活的文化场所。市民文化,是生活方式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公共艺术的介入给在社会中体验和分享多元经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和行为方式的平台,在参与艺术活动(观赏、介入和对话)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体验方式或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它们都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激发了地区活力。与此同时,让艺术不再停留在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以低姿态、开放的心态走到公众中间,给予公众平等对话的机会,调动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主动性,从而在公共空间中分享与交流。因此公共艺术为现代人提供了关于艺术、生活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关系的契机,在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三、公共艺术介入菜市场

(一)菜市场的现状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让每座城市看起来都一样,都市菜市场也不例外。菜市场虽然处在城市的灰色地带,属于城市的暗角,但它对于市民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最平凡、最日常的生活空间。现今多数都市菜市场仅仅满足于必要的功能需求,作为社区活力的重要地位渐渐丧失,整体环境被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如脏乱差、污水遍地、缺乏温度等。更严重的是现在国内许多菜市场正在被拆除,渐渐消失……它们的消失会造成人们生活方式和城市记忆的破坏,这对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随着时代的变化,菜市场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价值观、支付方式等都对传统空间有所影响,因此导致人们心中的菜市场也有所不同。菜市场对60后、70后来说是传统的农贸市场,他们对该类型的菜市场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并且认为该地蔬菜新鲜、讲究时令、充满生活气息;80后,90后消费自由、崇尚个性,注重满足精神需求,他们心中对菜市场的定位是生鲜超市,店面光鲜亮丽、有跨地域美食和精制的品牌包装;00后心中的菜市场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可能是虚拟超市,只需要一个互联网软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年轻人对传统菜市场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脏乱差的环境和混乱的管理模式,这使他们第一时间丧失了消费的欲望。在这个追求精神世界的时代,传统菜市场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单一的设计理念在现今已经行不通,这个特殊的菜市场空间品牌需要被重新定义。

(二)菜市场存在的必要性

在充满钢筋混凝土、人情冷漠的城市里,充满人情味儿和市井气息的菜市场显得格外珍贵。一个著名的小说家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那么就让他走进菜市场,在这里看尽人生百态,感受食物的原始气息和生命的魅力。菜市场是市民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所,有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最朴实的情感交流。在这里形成的日常交流模式连接食物与人、人与人、人与环境,构建了人们紧密联系的社交网络,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三)公共艺术推进新生活方式发展的案例分析

1.荷兰鹿特丹拱廊菜市场

荷兰鹿特丹菜市场就是公共艺术建设促进城市发展、激活城市活力、使市民生活方式升级的典范。原始的菜市场是一个临时的露天大棚,不管是整个空间环境还是开放时间,都引起市民强烈不满。除此以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周围重建的建筑物大多數形态规则,过于拘谨,这样反而使原本处在优势地理位置的公共空间失去活力。所以在这个充溢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设计师以文化艺术为主导来规划整个空间。

建成后的鹿特丹拱廊菜市场像一个具有穿越感的时光隧道,将空间功能和艺术完美地联结在一起。因为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购物模式不能满足人们现今新的生活要求,所以设计后的市场不单是一个购物场所,还是一个集购物、娱乐、教育、居住、社交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完美地将食物与人、人与人、人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整个公共艺术式的马蹄形建筑具有良好的视觉观感,两侧通透的玻璃幕墙,顶面大型的动感壁画,设计师将水果、蔬菜、海鲜、面包、鲜花等元素堆叠形成一个“丰饶之角”艺术作品,美轮美奂。市民步入空间可以品茗交流,置身于艺术的长廊,身临其境地感受市井文化。所以都市菜市场不再是被贴负面标签的场所,它也可以具有艺术感、互动感、流动感。在拱廊菜市场刚建成的第一年吸引了近千万游客前来参观,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效益,时至今日全球仍然有很多人想来观赏这个具有艺术感的复合空间。因此,一座公共艺术式的建筑使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面貌发生改变,同时整个复合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闲适的空间,购物只是一个附属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丰富了人们消费体验。

2.北京三源里菜市场

三源里菜市场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一个大众化的传统菜市场,在整体环境卫生、硬件设施上,比不上生鲜超市、连锁超市这种光鲜亮丽的场所;价格方面,比不上马路市场和其他市场。这样一个在多方面处于劣势的传统菜市场怎么会成为北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菜市场呢?源于2015年9月的一场艺术展。设计师通过艺术装置、市民参与式设计和其他微设计等方式介入,建成一个可逛可买的场所。他们用日常废弃的材料与菜市场的食材结合,使菜市场有了再次被注视的机会;用摄影的方式记录日复一日经营的摊主生活,感受时光的流逝;收集摊主不要的废物,这些废旧的器物记录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市民走出家门,走向菜市场,轻松地买菜看展,邂逅艺术,发现生活中平凡而容易被忽视的美,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公共空间展演的作品都在诉说城市市民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经过艺术的提炼,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这座城市充满了值得留念的回忆。在这次艺术展之后,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成为一个时尚打卡空间。经过艺术和设计提升之后的菜市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积极、开放、有活力的社交场所,极大促进了菜市场的良好运转。公共艺术的成功介入会激活一个死气沉沉的区域空间,进而改变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发展,公共艺术的介入已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菜市场不仅是一项公共服务设施,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符号,甚至是一个社交场所。现今人们的消费观念、社交方式、生活习惯、支付方式等不同,通过文化建设来弥补空间的转换,为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搭建一个平台。公共艺术的介入,为都市菜市场提供了一个转变的契机,菜市场不应该只满足购买需求,而应该以人的“体验”为核心,为大众提供更多有趣的空间,使人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空间环境中,在交流互动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和满足,打破对传统的认识,给予多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公共艺术将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孵化器,因此菜市场不应该消失,也不会消失。

参考文献:

[1]倪唱惠子.对话“跨界”下的公共艺术设计[J].设计,2017(23).

[2]李翔宇,王笑梦.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中心设计初探[J].世界建筑,2013(8).

[3]三浦展.第四消费时代[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4]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孙士聪.作为生活方式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当代接受及其文化价值[J].艺术评论,2012(10).

[7]林江.菜食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公共艺术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