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研究

2019-09-23 06:47史强孙靖皓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有机融合旅游资源少数民族

史强 孙靖皓

摘 要:文章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价值以及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保护发掘、产业辐射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策略,希望为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健身文化;旅游资源;有机融合

中国有众多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前进,中国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众多的健身文化资源。如何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加以保护传承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首次以政策性文件对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将文化产业设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一些少数民族处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该区域内少数地区将生态环境、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等与旅游资源实现有机融合发展,形成“体育+旅游”或者是“旅游+体育”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与保护,更加能够实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从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软实力。

一、少数民族健身资源的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健身文化是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少数民族历史繁衍进程中不断传承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文化价值。少数民族的地域特点、繁衍生息的区域环境以及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背景等因素,造成我国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同时也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少数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健身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无论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形式怎样复杂多变,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健身价值、育人价值以及文化价值是统一的。尤其是现代西方竞技体育价值的不断异化,大众科学健身的不断倡导实施,人们逐渐开始呼吁健身文化育人价值的本性回归。多元化的健身文化日益被倡导,少数民族健身特殊而宝贵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

(一)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民族性价值

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民族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信仰的传承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各少数民族生存的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鲜明的文化差异也促使少数民族健身项目形式的多样化,多样的健身项目同样也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另外,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多由民族宗教活动、少数民族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往往是各民族文化崇拜的一种表达,也是民族价值的一种体现。

(二)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精神价值

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萌芽于祈福,发展于祭祀。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不仅是本民族精神的教化,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凝聚。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中的精神凝聚,也是少数民族思想的具体表现。民族思想的具象通过族人的不断繁衍生息,健身文化的传承、内化、积淀最终形成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核。这种文化内核一旦形成,对本民族的聚集、族心的凝聚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对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情感的固化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健心价值

这里的“健心”需要从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双重性来看。首先是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价值。健身强调的是“野蛮其体魄”。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健身项目多源于生产劳动,少数民族生活艰苦,促使人们在与自然环境斗争的过程中要有强壮的体魄。因此,众多的少数民族健身项目主要的功能是强筋健骨。另外一些少数民族健身项目源于祭祀、祈福以及婚嫁。这类健身项目具有鲜明的节日氛围,主要的功能是娱乐。

二、少数民族健身资源的优势

少数民族健身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体育健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文化在社会中被提升到很高的地位,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处偏远地区,自然风光秀美,很多地区尚处于原生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稳步向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深化。但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局限于自然风光的秀美,这必将会导致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底蕴的缺失,也不利于少数民族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使人们在欣赏秀美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参与健身、健心的体育活动,将单纯的欣赏游变成广泛参与的文化游。可以说,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为旅游注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了旅游产业的文化底蕴,不仅提升了旅游的竞争优势,也提升了旅游的文化软实力。

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策略

(一)强化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人才培养策略

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而言,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作为发展保障,即便旅游产业有迷人的风景、丰富的资源,也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要想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首先要解决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问题。这里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还要具备旅游产业相关的知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游产业和科学的旅游管理。历史经验证明专业化的人才是旅游经济提升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讲,旅游经济比拼的实际上就是旅游人才的实力。专业化人才的匮乏是目前我国整个旅游行业所面临的窘境。因此,少数民族健身资源要想實现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相关部门可以依托体育院校和旅游院校联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依据市场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侧重点应当放在传统体育健身文化项目开发利用以及旅游产业中传统健身产品的开发运作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才能形成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的辐射作用

旅游产业可以是多个行业协同发展的产物。良好的旅游产业可以带动区域内交通、餐饮、住宿、服务等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其自身的辐射效应,少数民族健身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在带动传统的交通、餐饮、住宿、服务业的基础上可以辐射到体育产品制造行业、体育竞赛产业以及医疗养生产业等。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在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很强的辐射效应,快速地带动区域经济的提升。这种低耗型的绿色产业将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

(三)着重发展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中的保护与传承

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保护、传承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扩散的关键,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大众认知的重要途径。国家不断强调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所占的比例仍然比较低,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现有的保护开发项目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健身产品的需求,深化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传承已经迫在眉睫。少数民族传统健身文化具有族群性和多元性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那么在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过程中就不应打破这个壁垒,应保持这种原生态的文化资源。可以建立以村寨为基本单位、以民族图腾为保障的特色融合旅游,打造“一村一品,一寨一形式”的原生态特色健身游。这样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的多样性,也提升了少数民族健身资源的保护与普及程度。

(四)打造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與旅游资源融合的品牌

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而少数民族健身文化更是独具特色,所以对于现有的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我们不仅应该保护、传承,更应充分发掘其价值,而不是仅仅让其作为一种民族娱乐项目而慢慢消失。近几年国内外旅游行业发展较快,少数民族健身文化不仅可以借助旅游资源来打造自己的体育文化品牌,创造价值,同时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应该重点打造其民族品牌特色,深入挖掘传统健身文化的底蕴和灵魂,建立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体系。另外,借助旅游业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可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宣传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健身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让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品牌走向世界,让全世界更多的人领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加,西方体育健身价值的异化以及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们更加关注具有独特魅力的少数民族健身文化。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借助旅游资源的平台,形成健身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发展,促使健身文化资源成为少数民族区域旅游行业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社会机构应该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用创新的思维协同各行业各部门积极开发健身文化旅游资源,构建出绿色、协同发展的少数民族健身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的生态系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忠良.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11).

[2]朱施成.产业化进程中民族体育的传承保护机制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6(3).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旅游资源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