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将成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

2019-09-23 09:04耿倩
科学导报 2019年17期
关键词:实验区代表性山西省

耿倩

3月13日,记者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上获悉,2019年山西将制定出台《山西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资源开发、产品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努力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

山西省文旅厅提出,今年山西省将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对外交流等领域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发展新优势。对标国办《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2市18县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验收为突破口,加快创建达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实施好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28.33亿元的175个项目建设。特别盯住五台山、雁门关、王莽岭、祁县古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策划包装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构建全省文化旅游项目大中小梯次发展新格局。筛选确定忻州秀容古城、榆社县云竹湖、荫城古镇、乡宁县云丘山等50多个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省级挂牌督办。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50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168个。2019年,山西还将在推动非遗融入生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评定工作,全力做好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促进非遗保护与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创建。加大“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支持力度,打造成全国示范站,为全国提供“山西经验”。大力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展传承人对话、回访等系列活动,促进研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加强非遗传承创新。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普及推广、传播交流等工作。在继续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巩固提升的基础上,争取将晋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在年内将一批条件成熟、准备充分的地区设立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逐步形成点面结合、示范引领、全面展开的良好工作态势。加快非遗产品化,依托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古籍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推动非遗融入旅游消费“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成为消费品走向市场。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国际非遗节、全国非遗曲艺周、表演艺术类非遗区域性会演等活动,支持山西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山西非遗品牌走出去。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等。

猜你喜欢
实验区代表性山西省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致敬经典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长春:五大实验区建设引领农业跨越发展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名单的通知
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