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美观的影响研究

2019-09-24 09:56李增琪孟宪锋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观影像学牙齿

李增琪 ,孟宪锋

(1.黑龙江省医院 口腔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医院 影像科,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口腔正畸治疗是指矫正牙齿、解除错牙合畸形,该治疗方法主要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预防与治疗,从而达到牙齿美观的效果。既往研究表明[1]:正畸治疗是通过各种矫正装置调整面部骨髂、牙齿与颌面的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性,最终矫治目的为实现口颌系统平衡、稳定与美观[2]。但是,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估方法,导致患者远期治疗预后较差,影响患者美观。锥形束CT(CBCT)[3]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具有清晰、精确等优点,能辅助临床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正畸治疗患者作为对象,探讨CBCT在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美观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正畸治疗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8-47)岁,平均(25.59±5.62)岁;病程(1-6)月,平均(3.51±0.69)月。观察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48)岁,平均(25.74±5.66)岁;病程(1-7)月,平均(3.49±0.63)月。本研究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正畸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2)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认识功能障碍或伴有自身免疫疾病者;(2)合并恶性肿瘤、凝血异常和;(3)合并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重度牙周病者。

1.3 方 法

两组均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多层螺旋CT。取仰卧位姿势,完成上领骨或下领骨扫描,结合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管电压120KV、扫描电流230-250mA,扫描层厚3-5mm,螺距设定为3,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重建层厚1-2mm,间隔1mm,完成骨、软组织重建。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采用CBCT。结合患者情况社会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5mA,连续完成18-24s扫描,曝光时间为8.9s,全屏13cm。所有患者扫描过程中均保持静止,由我院专业的CT扫描机完成影像处理,获得矢状位、轴位与冠状位图像,完成三维图像重建[4]。测量项目包括:牙根长度(RL)、釉牙骨质界到嵴顶间的距离(CEJAC)、釉牙骨质界到骨缺损间的距离(BD)、骨缺损量(BDD)。牙槽骨密度在冠状向的图像,选择相邻两牙根尖点连线与牙槽嵴顶连线,利用软件中“Utility”功能完成测量,记录骨密度曲线最大值与最小值,见图1。

正畸治疗开始前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相关知识,在保证牙周健康状态下进行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对于存在散在的牙间隙患者完成排齐并关闭间隙,对于缺失牙位置预留间隙用于后期修复,完成整个上、下牙列的整平、排齐,建立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邻接关系与覆牙合关系。对于达到预定的治疗目标后拆除固定的托槽,稳定后完成后期修复治疗[5]。

1.4 观察指标

(1)牙齿功能。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从咀嚼、吞咽、语言三方面对患者牙齿功能进行评估,每项总分50分,分值越高,治疗效果越理想。(2)美观评估。采用自拟美观调查问卷从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状况、前牙覆于覆颌良好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90分为美观。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牙齿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牙齿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吞咽及语言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齿功能咀嚼、吞咽及语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图1 CBCT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

表1 两组牙齿功能比较(分,)

表1 两组牙齿功能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P<0.01。

组别 咀嚼 吞咽 语言观察组(n=42) 治疗前 26.34±3.23 27.98±4.31 27.03±4.30治疗后 39.58±4.62ab 40.69±5.77ab 38.51±5.83ab对照组(n=42) 治疗前 26.36±3.26 27.89±4.30 27.05±4.32治疗后 32.52±4.41b 33.51±4.98b 33.24±4.81b

表2 两组美观比较[n(%)]

2.2 两组美观比较

观察组CBCT评价后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状况、前牙覆于覆颌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和图2。

图2 正畸治疗患者前、后牙形态

3 讨 论

正畸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发挥良好的矫治效果,促进牙齿矫正到正常的位置,能有效的去除病理性因素,有效的矫正了需要与关系面形,从而扩大修复范围。但是,无论是对患者的病情诊断还是病情治疗,均需要影像学资料作为基础,从而更好的保证临床工作质量,能较好的评估患者的口腔健康与美观。目前,临床上用于口腔影像学检查技术相对较多,包括:X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磁共振成像(MRI)等,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患者选择何种检查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

近年来,CBCT在正畸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6-8]。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咀嚼、吞咽及语言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牙齿功能咀嚼、吞咽及语言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BCT用于正畸治疗中能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利于患者恢复。CBCT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与CT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图像精确度较高,能进行实际测量,能清晰的显示颅面复杂的解剖结构;(2)扫描范围较为灵活,能实现颅面部扫描,完成特定区域的扫描;(3)设备体检较小,辐射量较小,能指导临床治疗。(4)扫描时间较短,对患者头位要求较低。(5)是使实际的临床工作与图像资料的互动成为可能,能复制产生临床常用的图像;(6)能直观的了解患者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本研究,观察组CBCT评价后牙齿排列整齐、后牙咬合状况、前牙覆于覆颌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CBCT能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美观。

由于CBCT的低辐射高精度的优点,使其在口腔正畸中广泛使用。正畸治疗前的影像学分析是临床诊断、治疗的基础与关键。同时,CBCT检查放射剂量相对较小,适用于口腔正畸中,能为临床提供全面的三维影像信息,能评价每一个牙齿进行准确的评价,能了解牙齿的骨密度、牙根倾斜情况。此外,借助CBCT三维重建及轴位观测、矢状位、冠状位能清晰显示上、下领骨与颅底相对结构直接的关系,清晰的显示阻生牙与埋伏牙,能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在三维重建影像及轴位上课清晰的显示埋伏阻生牙,善于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CBCT用于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能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提高牙齿美观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美观影像学牙齿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怎么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