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精准施策,深入推进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2019-09-24 18:30
老区建设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大病医疗机构艾滋病

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日益健全工作机制,谋划推进重点工程,健康扶贫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明显缓解。2018年全省因病致贫家庭减少4.5万户,还余7.4万户,因病致贫家庭脱贫数占全省11.8万脱贫户数的38.14%;在还未脱贫的19.1万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为38.7%,较2017年再下降3.3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贫困患者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为7.88%,2019年1-6月贫困患者个人自付比例为8.95%,全省2253個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贫困群众受益明显,基本实现兜底保障。

实施应保尽保,提升医疗保障

1.基本医保挖潜力。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补充保险,实行“三升两免一降”,普遍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水平。“三升”是指:一是提升门诊待遇水平,将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住院水平,即:一级医疗机构报销90%、二级医疗机构报销80%、三级医疗机构报销60%;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在一级及一级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按65%左右报销,乡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补偿不设封顶线。二是提升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提升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五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全额救助;低保对象救助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大病救助范围予以救助,救助比例不低于70%。“两免”是指免除贫困人口个人参保费,由财政全额承担;免除贫困人口县级、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一降”是指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

2.补充保险兜底线。突出“四个强化”,全面推行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一是强化兜底功能。将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偿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包括目录外费用,全部纳入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保障范围,不设起付线。二是强化筹资保障。政府出资为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2018年各地筹资标准普遍提高到200-300元,平均约220元。三是强化经办服务。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方便群众报销。四是强化可持续发展。坚持年度收支平衡、保本微利、政策激励、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处置超额结余及政策性亏损。

3.再次补偿堵漏洞。鼓励探索创新,各市、县(区)在落实全省“四道保障线”的基础上,统筹政府资金、慈善基金、社会捐赠等渠道,建立补充保险后的再补偿机制,创造性地建立了“第五、第六道保障线”,基本实现兜底保障。

实施精准救治,提升疗效保障

1.持续实施10种大病免费救治。江西从2009年开始,每年科学遴选一些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好、费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纳入保障范围,通过创新建立病种遴选、经费保障、按病种付费、招标采购、质量保障等五项机制,先后选择了白内障、儿童唇腭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尿毒症血透、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宫颈癌、乳腺癌、贫困家庭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10种大病实行免费救治,并实现了长效管理。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免费救治大病患者118.7万例。

2.积极推进20种大病专项救治。2017年7月起,江西出台《江西省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食道癌、胃癌等15种大病集中救治。江西与国家要求相比,一是救治病种更多,国家要求救治9种大病,江西已实行5种免费救治,并再增加11个救治病种,达到15种;二是救治对象更广,江西除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大病救治外,将非建档立卡城市贫困人口纳入救治范围;三是费用保障更好,统筹基本医保、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补偿政策,实行单病种定额专项救治,贫困患者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2018年12月,江西将肝癌、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等5种大病纳入专项救治,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20种。全省专项救治20种大病患者8.4万例次。

3.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工作方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鼓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加入到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预约转诊、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服务,为全省224.58万贫困人口与家庭医生签订了服务协议。

强化综合防控,提高健康保障

1.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一是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全面落实艾滋病免费筛查、治疗、母婴阻断措施。对贫困家庭继续实施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免费救治,全省已累计救治贫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1806人。针对贫困艾滋病感染者,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全省有效随访管理艾滋病患者12879人,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率和生存质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肺结核筛查工作,对结核病患者确诊检查提供适当补助。为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一线抗结核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成功率。

2.强化地方病综合防控。一是深入实施晚期血吸虫病贫困患者免费救治。印发了《江西省贫困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实施方案》,晚期血吸虫病贫困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免费救治,救治费用按规定经各类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剩余费用按规定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中统筹安排,全省28个县(市、区,血吸虫病流行区)累计救治406人。二是开展现症地方病病人分类救治。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地方病病区建立氟骨症、克汀病、二度及以上甲状腺肿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等确诊病人健康档案,实行个案管理。

3.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印发了《江西省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指导、分众施策、分级负责原则,重点实施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健康教育进乡村、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基层健康教育骨干培养六大行动。开展健康知识传播,宣传和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倡导自身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提升贫困人口健康素养。

4.实施贫困地区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在全省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婚前医学检查、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项目,在贫困地区实施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推进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和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加强贫困地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在25个贫困县共建立32个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28个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

实施能力建设,提升服务保障

1.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一是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江西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省遴选出603个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建设,其中贫困地区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336个,占全省总数的55.7%。二是骨干医师培养。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每年遴选400名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进修。三是远程医疗会诊。编制《江西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建设依托若干省直医院的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和覆盖全省80所县级综合医院的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全省25个贫困县已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四是对口支援帮扶。省卫计委、省扶贫办联合组织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开展一对一组团式帮扶,22家支援医院派出700余名业务骨干,对41家县级医院进行帮扶,所有支援医院均与贫困县人民政府签订对口帮扶责任书,并指派1名院领导挂职担任受援县医院副院长。

2.提升基层机构“诊疗”能力。一是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活动,创建全国群众满意卫生院和省级示范基层机构,目前全省创建445個“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积极动员赣商企业家等社会力量支持贫困村卫生基础建设,开展公有产权村卫生计生服务室建设,近三年新(改)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0364个。二是基层卫生队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本专科医学生4410名,招募全科医生150名。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省财政给予定额补助,累计计划培养5000人,已完成招生正在培养3800人。三是农村中医服务建设。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目前92%的乡镇卫生院、67%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猜你喜欢
大病医疗机构艾滋病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