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赶考”,答好新时代答卷

2019-09-25 06:12董莎莎
当代党员 2019年18期
关键词:赶考西柏坡毛泽东

董莎莎

巍巍太行山,滔滔滹沱河。

走进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纪念馆,大型浮雕《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映入眼帘,让人不禁感受到当年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进京赶考”时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心境。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出发前,毛泽东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说道:“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答道:“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载的“赶考”岁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用70年的时间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东方欲晓,前路迢迢。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仍在“赶考”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拼搏。“两个务必”的教育仍然不能懈怠,“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仍需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需我们共同去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路是一场没有完成时的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拿着属于自己时代的接力棒传承下去,共同答好这篇时代之卷。

坚定理想信念,答好理论学习的答卷。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加强理论学习,在加强理论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也处在新的历史格局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亟待破除一切思想障碍,克服本领恐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担当使命和责任的能力。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方能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坚定理想信念,方能坚强有力、无坚不摧,党员干部要成长,就必须用真理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坚守初心使命,答好一心为民的答卷。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皑皑白雪,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看望困难农户,在村委会,总书记同村干部、群众、驻村干部促膝相坐,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发展的坚实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更是共产党人为之拼搏奋斗的使命。在新时代重提“赶考”,就是要检验共产党的初心筑得牢不牢、使命担得好不好,就是要看人民群众过得幸不幸福,生活富不富足。

秉持优良作风,答好正风肃纪的答卷。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历史贡献给予了新概括。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需要有优良作风的带头人,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要常怀“赶考”之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既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赶考”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更加需要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除病祛疾、固本培元,解决好党员干部“总开关”问题。“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党的百年峥嵘历史深刻证明,党的自我革命法宝永不过时,党的建设事业常行常新。

凝聚干事合力,答好共谋发展的答卷。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全局上谋势,落实上聚力,落实大发展需要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干事合力,才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区域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需要打破壁垒,同绘一张蓝图,形成共识、共同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新征程上,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更加需要党员干部紧紧依靠人民,传好接力棒、答好新答卷。

猜你喜欢
赶考西柏坡毛泽东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律师“赶考”法官
风雨西柏坡行
走进西柏坡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