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陷阵 无私坚守
——人民卫士肖绪勤

2019-09-26 03:29撰文梁佳莹摄影李方园黄延资料
陕西画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荣立酒厂敌军

撰文/梁佳莹 摄影/李方园 黄延 资料

军人代表着什么勇敢的牺牲

坚毅的精神

奉献的热血

无私的情怀

战场上,他冲锋在前、流血流汗,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回到家乡,他退伍不褪色,在每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人生总有多次转场,但他始终信念不移。多年来,肖绪勤坚持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出了一次次不平凡的成绩与贡献。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忘学习

在十字路口例行执勤检查

“当兵不想打仗 那部队培养我干什么?”

肖绪勤曾是一名军人,1982年入伍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84859部队78分队服役。1984年8月1日,由于工作吃苦耐劳、成绩突出,肖绪勤荣立了三等功一次,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5年12月,部队接中央军委命令赴滇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多战友都说,“我们退伍吧!三年的义务也尽到了,没必要再去冒风险了”。而他却坚定地说:“这是作为一名军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当兵却不想打仗,那部队培养我干什么?”他毅然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参战。部队开赴前线后,他又带领一班人去了连队的最前沿——13号阵地2号哨位。这里是阵地的咽喉,地位险要,也是敌军争夺的要点。在提前进入阵地的10天里,他虚心向兄弟部队的战友了解阵地情况和敌军作战情况,做到对敌情了如指掌。

4月24日凌晨2点,敌人趁部队换防之际,对肖绪勤的阵地发起偷袭。在2个多小时的反偷袭战斗中,他带领全班战士击毙敌军7人,伤敌11人,而除了肖绪勤本人小腿受轻伤外,其余战士无一人受伤。

在他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的一年之中,他所在哨位共参与各类战斗24次,由于他指挥果断,战绩突出,全班战士无一人伤亡。全班共有6人荣立三等功,全班荣立一等功一次,集团军给他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每一个岗位 他都用真心在付出

1987年12月退伍后,肖绪勤回到了家乡,先后在山阳县酒厂保卫科、中村镇人民政府、山阳县水利局特种水产养殖场等地工作。

在山阳县酒厂保卫科期间的五年中,他从保卫科长到办公室主任,配合县公安机关破获酒厂盗窃案件5起,挽回经济损失5万余元,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1992年,肖绪勤被县委推荐任中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在基层乡镇工作的三年里,他帮助、资助困难群众20余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1993年,他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1994年,肖绪勤被调到山阳县水利局特种水产养殖场工作,他事事处处带头干,苦活脏活走在前,与工人们一起下池塘、上市场、搞生产、抓经营、跑销售,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水利系统先进个人。

民警的职责 是守一方平安

2006年3月,他被组织调往山阳县公安局交管大队工作,开启了他14年的从警之路。面对新的岗位、新的责任,肖绪勤没有退缩,他以军人的勇气和毅力钻研法律法规,学习公安业务、公安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一切与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适应新时期、新思路,运用于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全过程。

2010年,在“7.23”特大洪水自然灾害中,肖绪勤奋战在城区抗洪抢险第一线,赴两岭乡参加抗洪救灾。道路中断、山高路陡、泥石流遍布、险段塌方、危机四伏。45公里的道路,他与战友们步行了9个多小时,奋战了4天4夜,鞋穿烂了两双,脚磨出了大泡,终于顺利完成了抗洪抢险的任务。

2015年“8.12”特大滑坡事故,是山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地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为了确保救援通道无阻,大队安排他负责通往事故现场通道高坝出口至黄土凸段的保畅工作。他带领了6名民警,在烈日炎炎的情况下,24小时坚守在岗位,累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包方便面,警服上的汗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他们的团队没有一人退缩,靠着一瓶风油精硬撑了50个小时,圆满地完成了保畅工作任务。

从警14年,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肖绪勤的身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能看到肖绪勤的足迹。作为交警,他始终坚守岗位,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战前线中做到对敌军敌情了如指掌

他常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的一生要无愧于军队的培养、党的教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示退伍军人的风采。”

猜你喜欢
荣立酒厂敌军
泊头市军地联合为荣立三等功家庭送喜报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回赠
雁群藏敌情
大雁带来的敌情
托关系
连环计
风言风语
青藏辅油管线上的技术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