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引航

2019-09-26 12:40程学仨
中国水运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全

程学仨

摘 要:文章在诠释“平安引航”整体理念的基础上,分析长江引航中心在创新管理理念、实现平安引航建设中的安全防控举措,阐述了当前长江引航中心安全生产管理的机制和方法,提出了基于安全-I安全-II理论和本质安全理论实现平安引航的基本要求,论述了长江航运“大安全”下长江引航安全的本质。

关键词:平安引航;长江引航安全管理机制;安全-I安全-II理论;引航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U67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1-0041-04

1平安引航——新时代下社会各界对于长江引航公共服务的迫切诉求

长江引航中心,作为交通运输部在长江干线设立的唯一引航机构,集中、统一、归口管理长江引航工作,代表国家对进出长江的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并为进出长江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引航服务,肩负着从上海宝山到云南水富(径深2838公里)的引航服务职能。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长江引航中心服务辖区涵盖沿江七省两市的20多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近600个码头泊位、800余家港航企业,年引航业务量6万多艘次,引航总吨10亿以上,承担着沿江地区85%的铁矿、83%的电煤和90%的外贸货物运输的工作。

做好船舶引航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工作是长江内河水域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服务辖区内民生设施众多,以长江江苏段为例,有民用取水口100余个、在建和已建跨江跨河大桥27座、过江电缆15条、客汽渡线24道、客渡船128艘。另一方面,服务辖区内化工经济蓬勃发展,仅在长江江苏段有危险品码头200余座。2017年江苏段危险品货物水上运输量达到了1.7亿吨,品种达270多种,其中长江引航中心引领的危化船舶高达2.5万艘次。这些水域一旦发生污染或海损事故,影响非同凡响。

在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长江南京至长江口的12.5米深水航道于2018年5月全线贯通,使进出长江的中外籍船舶大型化趋势愈发显著。尤其是在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2016年7月初通南京以来,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艘次持续增长,船舶净吨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引领船舶最大吃水太仓港突破至12.3米,南京港突破至11.36米;靠泊运营船舶南京港达9万吨级,镇江以下港口达17万吨级且成为常态,太仓港达到20万吨级。到港船舶的尺度越来越大,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长江引航中心承受的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做好这些船舶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平安引航——长江引航中心坚持不懈的追求

长江引航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深化安全管理2+4长效机制(2个提升:提升引航员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引航员引航技术操作水平;4个重点:重点人员、重点船舶、重点航段、重点时段),传导践行“遵章守纪,规范操作”安全理念,强化质量体系管理,不断完善引航安全责任体系,全面细化责任清单,强化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2.1以安全管理机制为纲,细化安全责任体系

长江引航中心始终坚持2+4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层级管理——在中心决策层下设管理层,在管理层下设执行层,不断细化责任体系,逐级落实安全责任。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长江引航中心持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着力提升一线引航员的安全意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船型开展相应专题引航技术交流,提升引航员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针对四个重点,做到重点人员有人扶、重点船舶有人管、重点航段有人监、重点时段有人值。

长江引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责任制,厘清所有岗位的安全责任清单,加大对一线执行岗位和基层站点的督查力度,定期开展效能评估,考核执行情况。

2.2以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为核心,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构建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长江引航中心在2018年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基层引航站通过开展辖区引航作业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风险责任清单,实施安全风险分类分级防控,定期评估,持续改进,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风险识别、分类和防控制度;同时组织基层站全面排查引航安全隐患,明确隐患排查整治落实的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落实整改责任及防范措施,每季度开展隐患整治效果评估。

2.3以“遵章守纪、规范操作”活动为载体,扎实练好引航基本功

国际公约、行业法规和长江引航中心各项内控制度是确保安全引航的“基本规范”。在引航工作中,只有一切行动都遵章守纪规范操作,安全才会有保障。因此,立“章纪”为出发点,促“遵守”是落脚点,抓“规范”操作习惯养成是终极目标。通过“遵章守纪、规范操作”促使引航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从根本上保障引航安全。

“遵章守纪、规范操作”活动作为长江引航中心的专题活动,自2012年持续开展以来,成效显著。一方面,一线引航员开展学规章制度活动,积极撰写的心得体会,总结交流,促进引航员互相学习提高;另一方面,长江引航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违法违章行为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督促整改落实,以期共同提高。经过6年时间的学习积淀,全线引航员的“章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得以不断加强,海事反馈违章行为逐年减少。

2.4以质量体系为准绳,提升服务质量

长江引航中心于1998年运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对体系持续优化更新至ISO9001:2015版本,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开展各项生产任务。一方面以体系外审促内审,定期开展季度性内审,严把质量关,当出现服务投诉等不合格品时,坚决按照体系要求,查找原因,做好记录,提出整改措施,總结完善;另一方面以质量体系为准绳,不断自加压力,结合形势要求3次创新推出“八项服务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引航服务社会满意度连续11年保持在95以上,年上报事故率降低至0.017‰,竭力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3平安引航——安全-I和安全-II理论下的长江引航

丹麦Erik Hollnagel教授在2014年提出安全-I和安全-II的理论。[1]安全-I是事故发生后,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事故的原因(错误),然后告诉人们在以后尽可能少犯或者不犯这些错误,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安全-II是通过事前风险分析和控制来保证运行事情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综合安全-I和安全-II理论比较,二者对事故的处理侧重点不同,安全-I从事故调查得来的事故原因(需要避免的错误或者预防今后事故的措施)仅仅是保证事情正确运行所需采取措施的子集。世界海事大学Jens-Uwe Schroder-Hinrichs教授也讲到:在现实生产工作中人们往往同时使用两种管理方法,或者以其中一种方式为安全管理的基础,以另外一种方式为补充。[2]

长江引航中心使用安全-I的理论来指导季度性召开的险情事故案例分析会,充分剖析以往险情事故案例或者违法违章航行行为,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案例教训,以此警示引航员在以后的引航实践中执行正确的操作,确保事情(引航操作)不会往错误的方向进行;使用安全-II的理论来总结以往引航成功案例,比如印发“长江引航港口操作指南”“长江引航安全操作规程”“二十大经典引航范例”“姚泽炎引航操作十诀”“匡冠生长江江苏段引航操作规律与技巧”等材料分发给引航员学习,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引导教育引航员操作往规范正确的方向进行,同时督促引航员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船舶交通流或者通航环境的不断改变,并与时俱进地更新引航操作理念和方法,确保引航安全。这里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取决于很多方面:引航的工作性质、引航员以往的工作经验、基层站组织的氛围、引航中心管理层的正确引导、客户(船舶、公司及代理商)的需求等。

4本质安全——长江航运“大安全”下的长江引航

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组织生产过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管理)等诸多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事故风险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预防型,恒久型安全目标的系统或体系。[3]长江引航安全是长江航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引航的本质安全从“大系统、全要素”的角度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旨在实现平安引航。“大系统”指的是“引航技术、安全管理、引航安全文化”大策略和大机制;全要素就是指整个系统的“人因素、物(船)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安全要素的本质安全化。

4.1人本安全——以人为本,提升全员安全执行力

在海上交通运输领域,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人为因素在海上交通事故中占比约为80%。在“人-机-环境-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4.1.1推进长江引航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长江引航中心推进引航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使安全管理从“管安全、抓安全”到职工想安全、能安全、成安全转变。具体措施有:一是全线范围内征求引航安全警句,逐条按天发送给全体引航员,提高安全氛围;二是结合每年开展的“引航安全教育月”活动,提高安全生产宣传力度,张贴安全海报,让大家耳濡目染,接受安全信息;三是每年购买安全文化书籍,放置于江阴、太仓引航交接基地,供来往引航员阅读;四是鼓励员工撰写“安全航速 平安引航”心得体会,上网交流。

4.1.2严格引航员培养程序,促进引航员岗位适任

新入职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名一级引航员,通常需要12年的时间,严格的锻炼是为了保证引航员岗位适任。

一是严把引航员准入关。在招聘环节,中心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确保引航员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业务素质都过硬,都能适应事业发展。

二是加强对引航员的教育、培训及其晋升关。适时开展半军事化训练,培养引航员过硬的工作作风;按照“名师带徒”制度,安排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资深引航员做师傅,做好传帮带工作;晋级晋档时,在内部推行引航员任前答辩制度,施行评分末尾淘汰制度,答辩不合格者,不予聘任。

三是适时开展引航员适任能力评估活动,夯实安全基础。针对一线引航督查中发现的存在引航技术缺陷的引航员开展引航员适任能力再评估活动,实行末尾降级降档制度,以此保障引航员队伍适任。

4.1.3加强引航安全教育,促进引航员技术水平提升

长江引航中心现有内外贸引航员共计565名,在安全教育方面,采取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共同致力于引航技术水平的提升。

一是积极开展引航技术专题培训。中心职能部室结合引航生产实际情况和近期气象水文变化情况,不定期在中心所属单位开展“洪、枯水期引航操作”“超大型船舶靠离泊”“航海模拟器应急应变”“横越船及交叉相遇局面避让策略”等专题技术交流会,促进广大引航员技术进步。

二是要求基层引航站主动引导各引航班组积极开展服务辖区的技术研讨,消除薄弱环节,共同提高引航操作水平;每年在全线38个引航班组开展一次安全知识竞赛,达到以竞赛促学习的目的。

三是认真落实基层引航站领导与职工的“交心谈心”制度,摸清职工心理状态,引导消除“急赶抢”等不安全心理,督促安全意识提高。

四是鼓励职工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术水平。历年来,长江引航中心每年参加“中国航海学会”“中国引航协会”“内河驾驶船舶委员会”等学术机构的年会,并进行论文宣讲,员工论文获奖篇次和等级明显提升,数次荣获各学会一、二、三等奖。此外自2016年以来,长江引航中心已有多名引航技术专家兼任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深入高校课堂开展引航技术专题讲座。

4.2船本安全——细化分类管理,完善动态监控

长江引航中心近年年均引航船舶高达6万艘,其中危险化学品船舶占比高达45%,夜航船舶高達52%,受限船舶占比高达15%。面对引航力量有限、锚地资源紧张、生产任务繁重、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频发等情况下,长江引航中心在做好船舶分类管理的同时,优化调派力量,强化安全管理,确保生产组织有序、不乱。

一是审核船舶资料,落实安全措施。自引航申请受理开始,引航船舶的计划经过各基层引航站、中心职能部室的层层把关。基层引航站根据船舶类型、货物情况、通航条件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派遣适任引航员引领,报中心审批。

二是中心职能部室针对特种船舶、危险系数较高的散装危险化学品船舶,严格按照海事规定,合理管控夜航,避免加大引航风险。

三是加强动态监控,保障航行安全。长江引航中心在原有中心监控室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辖区海事VTS监控点的布置,目前已在南通VTS中心、张家港VTS中心、镇江VTS中心设置引航监控点,基本形成长江江苏段内引航活动全覆盖的局面。

4.3环境的本质安全——加强走访调研,把握通航环境变化规律,筑牢安全防线

长江江苏段是典型的狭水道,断面日平均船舶流量超过1500艘次,最大流量(镇江尹公洲航段)达2000艘次。长江江苏段内,码头、锚地、停泊区、过驳区、水上水下施工区、渡运水域、桥区众多,上、下行及横越船舶众多,外加航道弯曲狭窄(镇江尹公洲、福南水道下口等航道弯曲度在90度以上),部分航段航宽仅200米(因此设立了7个单向控制段),这些因素综合一起构成了长江引航复杂的通航环境。

长江引航中心定期走访各地海事部门,了解掌握辖区水域通航环境变化的第一手资料,比如水上过驳作业区的最新变化、近期小型船舶活动规律等,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一并公告给全线引航员,提醒调整航行计划,合理规避风险。2018年度,長江引航中心开展以“风险防控人人有责 隐患治理人人担责”为主题“引航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年”活动,截止10月底,长江引航中心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01个,制定整改措施170条和防范措施121条。

4.4管理的本质安全——完善安全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效能

目前,NOSA(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管理体系和美国的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都提倡使用PDCA循环理论来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长江引航中心借鉴PDCA的流程,来指导开展安全防控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是P(Plan)阶段:计划。长江引航中心通过调查研究来制定质量目标、绩效目标来获取最佳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分为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根据5W1H(What,Where,Who,When,Why和How)方法来制定年度方针目标等安全管理指向性目标。

二是D(Do)阶段:实施。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年度方针目标管理图细化制定年度方针目标展开图,并序时实施。

三是C(Check)阶段:检查。各基层引航站、各机关部室认真对照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中心体系管理部门每季度对各基层引航站、各机关部室的工作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四是A(Action)阶段:行动。根据上一阶段检查结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制定相应标准、制度或修改相应工作流程、制度。

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活动,长江引航中心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实现对安全生产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使安全监管功能及时有效。

此外,根据《安全生产法》要求,长江引航中心鼓励广大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迎接海事主管部门督查,接受中国引航协会的行业检查和社会企事业单位监督,实现安全管理系统化。在倡导长江引航本质安全的基础上,长江引航中心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安全协同防控能力,为“平安长江”贡献“平安引航”力量。

5结束语

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长江引航中心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剖析了当前长江引航事业发展新的历史定位,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引航机构”的宏伟目标。安全是长江引航的生命线,也是长江引航科学发展的前提。长江引航中心将竭尽全力,践行平安引航,服务好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大国战略,用“绿色、平安、服务”的理念助力长江航运发展,保障航运“大安全”。

参考文献:

[1]Erik Hollnagel. Safety-I and Safety-II: The past and future of safety management安全-I和安全-II:安全管理的过去和未来[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5,158-170.

[2]Jens-Uwe Schroder-Hinrichs. Maritime Casualty Investigation in Maritime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中的海上事故调查[R]. DaLian:2017.

[3]罗云.企业本质安全 理论、模式、方法、范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25-100.

猜你喜欢
安全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浅谈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管理
中国民航HUD的应用和发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