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洽学

2019-09-26 01:36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19年8期
关键词:顾炎武治学书本

瑶瑶

同学们好,国学讲堂又与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亭林治学”的故事,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1. 凡先生之游:凡是先生出外游历。先生,指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爱国志士)。

2. 载:驮,运载。

3. 厄塞:险要的关口。

4. 曲折:详细情况。

5. 径行:直接行走。

6. 无足留意:没有值得留意的事。足:足以,值得。

這篇《顾炎武治学》节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作者是全祖望。所谓“神道表”,指的是镌刻在逝者墓前石碑上的铭文,一般以记载逝者生前事迹为主。“亭林先生”是顾炎武的尊称,所以,这是一篇记载顾炎武生平事迹的传记文。

文章大意如下:凡是顾炎武先生出游,都会用两匹马、三头骡子驮着许多书籍跟着。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退伍的老兵和差役,详细询问这里的情况。有时发现对方所说和自己平日里听到的不一样,先生就回到旅店里打开书本核对校正。有时走到平原旷野之中,四下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上默默记诵各种经典的注解;偶尔有遗忘的,等到了旅店里就立刻打开书熟读复习。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大家,也是一位爱国志士,曾亲自参与过抗击清军的战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慷慨激昂的壮语正是出自他口中。顾炎武反对死记硬背、寻章摘句的迂腐儒学,主张注重实地考察、重视实际应用的治学态度。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游历四方,深入考察底层人民的生活,把所见所闻同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遇到有矛盾不合之处,还大胆地对书本进行校对改正。这样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圣人们的教诲很好地体现了“读书学习”和“实践思考”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想做好学问,既要从前人的智慧——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也离不开结合自身所见所闻的思考和实践。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清代文豪纪昀(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书生,家住沧州,性情孤僻迂腐,崇尚古代的一切,言必称古代规章制度,对当下的社会满腹牢骚,很不讨人喜欢。

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法书,如获至宝,足不出户,伏案苦读了整整一年,自以为已经读熟读透,了然于胸。于是刘羽冲逢人便自夸可统领十万兵马,用兵如神,战无不胜。恰逢此时有一伙盗匪侵袭乡里,刘羽冲立刻信心满满地自己组织了乡兵,有模有样地操练起来,要去清剿这伙土匪。然而刘羽冲只是个文弱书生,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他组织的乡兵们纪律涣散、士气低迷、装备简陋,根本无法和心狠手辣的盗匪抗衡。除此之外,刘羽冲的指挥战术完全照搬古代兵法书里的记载,不知变通,根本无法应对现实中瞬息万变的战局,所以,结局可想而知——刘羽冲的乡兵们或被杀、或被擒,几乎是全军覆没。

自那以后,刘羽冲很是消沉了一阵子。但这次打击并没有能让他幡然醒悟,认清自己。没过多久,他又得到了一本水利方面的古书,推崇古法的刘羽冲又振作了起来。他苦读了一年,自以为掌握了治水的诀窍,可以把千里之地灌溉成沃土。于是他兴冲冲地跑去找到州官,画了示意图,详细解说。州官也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欣然同意,划了一个村子,让刘羽冲试着推行他的水利之法。然而社会在发展,生产力在进步,地形地势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千百年前的治水方法怎么可能在今天也畅行无阻呢?生搬硬套书本的刘羽冲又一次闯了大祸——他的沟渠才刚刚挖成,大水来袭,还是淹没了整个村子。

接连两次失败的打击终于彻底摧垮了刘羽冲的信念,他从此一蹶不振,经常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一天说上千百遍,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

其实,古人真的欺骗了刘羽冲吗?与其说是古人欺骗了他,不如说他是被自己的迂腐和顽固所蒙蔽了,自以为读过两本古书就能一步登天,成为沙场名将、水利宗师。但他不知道的是,古人所记载在书本中的知识是珍贵的、值得学习的,但绝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不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打磨,也不过是故纸堆中的陈规旧制而已。无论是行兵布阵的战术,还是引流灌溉的水利之法,都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否则,不仅不能利国利民,反而会延误时机、酿成大祸。刘羽冲的本心和出发点是善良的,可惜他没有认清这个道理,害人害己,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

猜你喜欢
顾炎武治学书本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施明敬
顾炎武“拜师”
手来释卷
分期付款
四书五经有哪些
顾炎武与读书
蠢骡驮书
KW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