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模式思考

2019-09-27 06:40彭敏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职业院校意义

彭敏

【摘 要】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重构人生意义,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角色转型,发挥主导作用,注重个体差异,形成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格局。

【关键词】 职业院校;思政课;讨论式;创新;意义

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必修科目,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三观”正处于由不太成熟向成熟过渡时期,思政课就是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刻。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特点,加上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职业院校的思政课上课效率较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职业院校的老师在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本篇文章主要以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寻求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思政课教学模式。

一、职业院校思政课创新教学方法的意义

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源泉,创新只有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属于边缘的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学习意识不强,对思政课兴趣更差。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兴趣点,通过更改教学方式和创新方法等来提高职业院校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就是将思政课教学内容生活化,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很多思政教师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

1、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自觉重构人生意义

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包括较多,除了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几门课程外,还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职业安全与健康、就业与创业指导等等。因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要面向社会,因此,学校地域不同,专业特色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会不尽相同。所开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是重要目标,但更重要的目标,是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及提高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引领职业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更强烈、更突出、更浓重的人学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能人才。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的学生实现“我”与文本的融合,在学习中自觉的反照和调整自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和人生的重构。

2、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职业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在向职业院校的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人生意义,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性的体验来促进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建构。实施讨论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其自身的自主、主动选择判断、同化顺应等内化的矛盾运动去实现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关注,建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的精神家园。在思政课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对话,领悟和自觉接受他人正确的价值目标,匡正自身,使学生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从实践中总结升华出来的理论,实践也必须有理论支撑。讨论式教学模式这一实践性教学模式也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

首先,哲学依据。在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外因只是条件,必须通过内因所起的作用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在教与学、师与生所构成的矛盾中,就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外因,教师的教如果没有学生这个内因即主要矛盾,教学目标的达成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讨论式教学模式依据这一哲学规律,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这个内因在外因的作用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觉获得学习资源并通过内因主动消化,领悟知识,提升和充盈精神世界。

其次,现代教育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在教育结构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一种非同构性矛盾關系。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对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这种方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建构主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是: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决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职业院校教育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递,不可能较好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设计者、讨论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将来走上社会实现个人价值都有一定的帮助。讨论式教学模式,正是学习和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并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而设计进行的教学方式实践和创新。

三、思政课实施讨论式教学模式及注意事项

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采用生生、生师、师生等多主体互动方式,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时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以学生为中心

讨论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变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客体变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教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所用的各种辅助资源将不再作为教师独有的授课材料,更是教与学的共享资源;课堂上要求教师要即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会学,使学生在会学中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学习,并能转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2、要求教师角色转型

在讨论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单纯的演示、讲授,而是“编剧与导演”,即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前既要确定教学主题,又要根据教学主题和学情设计过程问题,更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讨论进行全程的监督、引导,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基础,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并有兴趣主动参与的问题或主题,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教学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是不是主动学习,作为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的角色不再单纯是知识和意义的授予者。

3、形成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讨论式教学中的小组划分是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性小组,一般由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学生5-8人左右,自愿组合形成讨论小组,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没有隔阂,比较愿意发言,能够放得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既是主角又要自我管理,在这种参与过程中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即收获知识和体验;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分享了组内成员的学习成果。当小组围绕问题和主题讨论时,实现了生与生的互动,当小组将讨论成果在全班分享时,他们有很大的自豪感,通过分享和争鸣,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得到升华。

4、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式教学弱化了教师的讲授,但是教师任务并不是减轻交,而是需要在其他方面更加强化。

一是问题的设计师。能否引起学生積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需要教师设计出的问题,除了要考虑教学内容及目标,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二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三是要善于掌控课堂讨论走向,还要与以学生身份平等的参与到活动中,进行适时引导、暗示及解惑等,使学生的讨论活动既具有开放性,又不偏离预设的方向;四是高度重视总结点评。总结点评是讨论式教学的终结性环节。首先是点评。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讨论过程,对表现积极的、主动的和具有协作精神等给予鼓励和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等给予肯定和支持。偏颇和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引导和说服。其次是总结。总结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讲授,即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精炼,通过总结引起学生共鸣,唤起学生的心灵觉醒和信仰追求。

5、注重个体差异

职业院校的学生虽说年龄相仿,学生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基础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均存在区别。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广阔时空,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自由提出各自的见解和想法,个性得到施展,学生更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主动的相互学习、学会反思,达到提升自身精神世界的教学效果。

各学科教学中都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思政课而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更大的契合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怀兰.浅析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方法的创新[J].神州教育,2018(11).

[2] 赵国珍,赵帆.高校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7(5).

[3] 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 杜威.杜威教学论著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 吴刚.建构主义教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彭 敏(1967—)女,江苏邳州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德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课职业院校意义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有意义的一天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