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2019-09-27 17:53郑翔洲
商界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美东南亚无人驾驶

郑翔洲

如今21世纪有3个最大的赛道:第一是基因编辑;第二是区块链;第三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战场在硅谷,区块链的战场在华尔街,基因编辑的战场在波士顿。当重要的赛道都被划分完毕,企业家们该如何顺势崛起,实现弯道超车?

这样的背景中,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经济时代下,商业模式创新的观点。

新时代,新经济

过去20年中,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增长有所不同。

首先,以中美两国对比来看,2006年是中美两国的分水岭。自2006年以后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了美国。此前美国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强国,核心因素是在1900-2018年的118年间,美国是最大的单一商品大国,所有国家和美国做生意一定用美元。而从2019年开始,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大国,所有的国家跟中国做生意一定要用人民币。因此,未来国际市场的结算货币将是人民币和美元共治的局面。

其次,中国和东南亚的比较。东南亚崛起的最大原因就是“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中最大的赢家就是东南亚。因为当中美两国互相加征关税时,两国的企业会怎么办?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将产业转移至东南亚,这就给东南亚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再加上南亚平均人口年龄27岁,中国平均人口年龄38.5岁,日本接近50岁。年轻人口多的国家增长更快,还是年迈人口多的国家增长更快?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现在东南亚国家都在复制中国崛起的路径,以前他们向美国学习商业模式,今天向中国学习商业模式,这就为中国的资本注入提供了机遇。比如印尼版的今日头条就是今日头条投资的,未来将会有更多中方资本进入这一新兴的创业市场,这是未来的一个重大趋势。

“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有五板斧:第一板斧启动各派;第二板斧提高税率;三板斧提高利率、税率,提高利率让美元回到美国;第四美元大幅度贬值;第五最重要,打造美日欧联盟。

这五板斧对我们影响特别大,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在意的。在“中美贸易战”中,中美两国对比来看,美国强大在人才、专利、技术,中国强大在创新、资金、政策,这是中美各自的优势。

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争中,中国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进入了应用期,人工智能渗透率超过了20%。中国优势与美国优势完全不一样,以前我们借鉴美国模式,现在我们自己创新。这样一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把握住AI为我们创造的新机遇,这也是中美未来共同的方向。

AI时代中的变与不变

我们认为未来AI将为以下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冲击。

第一,AI+汽车。这一组合将会使传统汽车行业发生巨大变革,但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没有任何关系,无人驾驶和燃油车也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车都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我们认为未来无人驾驶落地顺位第一个应该是摆渡车、环境交通车、公交车、点对点的城市里面的洒水车。因为这些车的实际需求全部是可编程的,可数字化的,而这样的产业,我们认为能最先大规模实现。继以上这些车后,无人驾驶才会落地至城市的出租车,最后才有可能是私人轿车。

在这一行业变革之下,整车厂如今是參与者,但20年后整车厂会成为行业中的旁观者。汽车行业的格局在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跨界公司加入汽车行业。这些是无人驾驶巨大的趋势。

第二,AI+医疗。在医疗市场中,最大的板块是技术研发,第二大是影学、影像。比如说胶囊医疗,可以做胃镜的胶囊机器人,在病人肠胃里面待24小时,把肠胃里面所有的结构分析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病人做胃镜时的痛苦。诸如此类的应用都是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非常大的突破。

第三,AI+金融。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三家公司创造出3千亿元的价值,从金融产品转型到金融人群。背后的逻辑在于,2C的企业利润率高于2B的企业,这是互联网金融给我们的机遇。

即便AI会带来诸多改变,但商业追求价值创造的逻辑始终不变。因此企投家们做投资不是要求做到最好,而是要避免最坏,做投资承受的不是忍耐而是等待,做投资不是战胜别人,而要战胜自己。在波诡云谲的商业战场中,企业家如果能够抓住时代核心,守得住自身的变与不变,时间会去证明剩下的一切。

猜你喜欢
中美东南亚无人驾驶
我们村的无人驾驶公交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无人驾驶车辆
无人驾驶公园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沪将建600-800km有轨电车 未来或“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