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博物馆系列之十四

2019-09-28 02:22陈传生陈漠
轻兵器 2019年9期
关键词:长枪盔甲骑马

陈传生 陈漠

“比武”展区主体部分设在博物馆二楼,入口处的导览文字概要介绍了这一部分展出的内容及其特色:

《骑士比武,不只是一场游戏》(TOURNAMENT:MORE THAN A GAME)

欢迎来到骑士比武的世界,这个展厅展示了一批数百年前曾经使用的可怕的武器,以及在不同比赛中佩戴的用于保护身体的盔甲。骑士比武属于一种极限体育运动,赛事组织者通常也以此彰显皇家贵族的威严和权势,许多比武大赛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竞赛者与观众,可谓声势浩大。比武竞赛有的是在马背上拼搏,有的是徒步格斗,无论何种形式都需要力量、技巧与勇气。几个世纪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比武赛事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同现代足球比赛或赛车一样,规则会时有改变并有新的比赛形式出现。参与比武的竞技者需要昂贵的装备,通常穿着精心设计的盔甲以减少受伤或死亡几率,后来的比武盔甲还有美丽的装饰,将最新科技与服装时尚结合在一起。

战斗比武,来自C. Senefeider的绘画,1545年

和平比武,来自C. Senefeider的绘画,1541年

等待上场的战斗比武者在观看和平比武竞赛

马克西米连一世用于战斗比武的“紧密头盔”,约1495年德国奥格斯堡制

骑马长枪比武

骑马长枪比武(Jousting)有两种形式,即战斗比武与和平比武。两种比武目标不同,配备和使用的盔甲武器也不同。

战斗比武(The Joust of War)是最早的比武形式,可能始于11世纪,它实质上是两个人或两支队伍之间进行的模拟战斗,是重骑兵的一种战术训练。参赛者使用的武器是尖锐的长枪,后来的比赛将长枪头改为钝头,以避免对身体造成直接的、过度的伤害。比赛的终极目标是将对手打落马下,而刺中对方头部等重要部位也能得分。战斗比武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大约在1480年以后,除德国外,欧洲其他地方已不再流行。

和平比武(The Joust of Peace)出现在13世纪,是一种更加侧重于竞技性的马上长枪比武,与战斗比武相比,其危险性和残酷性都大大减弱。比赛者使用的长枪,枪头上有很多分叉,这样就可以使枪头的着力点分散在多处,减弱了长枪的直接冲击力。比赛中,每个参赛者都试图用自己的长枪摧毁对方的盔甲,同时也极力避免自己的盔甲被对方摧毁,因此一般对左侧身甲(比武中主要的攻击点)进行特别加强,以增强承受冲击的能力。

展柜内并排陈列的2个长枪头,分别是战斗比武和和平比武使用的,均产于16世纪的德国。其中,战斗比武用长枪头最大直径52mm,长310mm,枪尖为八边形钝头,比武时突刺的力量可以集中在一个点上,足以将对手击落马下。和平比武用的长枪头,在英语中也被称为“coronel”(冠状)或“rebated”(变钝)枪头,长95mm,枪头部有3个分叉。

用于战斗比武的长枪头

用于和平比武的長枪头

一对大腿防护件,约1470年德国制

一顶战斗比武用的“紧密头盔”(Close Helmet),约1495年产于德国奥格斯堡,是奥格斯堡宫廷盔甲工匠洛仑兹·海姆施密德(Lorenz Helmschmid)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制作的。1490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受意大利盔甲风格影响和重骑兵身披全身盔甲作战的启发,设计了一种被称为“Welschrennen”(外国式战斗比武)的战斗比武形式,要求参赛者身着全身盔甲进行战斗比武,胸甲左边安置一小块木盾,作为双方攻击的目标。展出的这件不寻常的紧密头盔就是为这种新式的“Welschrennen”比武设计的,头盔是整套全身盔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护颈甲紧密相连,用以保护头部和颈部,同时也与胸背甲连为一体。这套盔甲只有头盔被保存下来,其他部分已经遗失。

战斗比武中使用的“盲”马面甲,15世纪后期德国制

和平比武头盔,“青蛙嘴”式头盔早期款式,15世纪早期英国制

一对大腿防护件(Thighdefences),约1470年产于德国,是德国“Geschiftsrennen”式骑马战斗比武中使用的大腿防护件。在这种比武中,比武选手不配备全套盔甲,大腿防护件被用带子吊在马鞍上,用于选手腿部防护。

一个马头防护件,15世纪后期产于德国,是战斗比武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的马面甲,与一般的马头护甲不同,它完全遮住了马的双眼,被称为“盲”(blind)马面甲,因为在一些没有栅栏分隔的长枪比武中,比武双方两匹马只有在跑得很近时,骑士才能用长枪进行攻击,这种“盲”马面甲,既保护马头不被伤害,又使马在比武时看不到面对的危险而免遭惊吓。

一頂和平比武使用的头盔,15世纪早期产于英国,这顶头盔为“护唇”向前突出的独特造型,这种形式的“护唇”后来演化成为十分流行的“青蛙嘴”式头盔,它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视野与最有效的防护。展出的这顶头盔之前曾被悬挂在牛津郡圣彼得教堂威·拜伦蒂恩爵士的墓上。

和平比武盔甲,头盔为流行的“青蛙嘴”式头盔,约1480年德国南部制

和平比武盔甲,头盔为“青蛙嘴”式头盔改进型号,约1500年弗拉芒地区制,其中的护手甲是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出借的

一套和平比武盔甲,约1480年产于德国南部。其配用“青蛙嘴”式头盔,头盔前后面的搭扣通过铆钉固定在身甲上,左胸上的一些洞孔是搭挂方形木质盾牌用的。整件盔甲极其沉重,仅头盔质量就达10.2kg。比武者套上这种盔甲,身体得到了严密的保护,但活动也严重受限。在“青蛙嘴”下面可以看到许多刺痕,这些都是在比武中造成的,表明和平比武其实也是很危险的。这件盔甲大部分部件在因斯布鲁克制造,护手和手臂护甲在纽伦堡制造,上面可以看到纽伦堡行业验证标识,其制作时间比其他部件稍晚。

另一套和平比武盔甲,约1500年产于弗拉芒地区,由同时期相同款式的多个盔甲部件组合而成,其中的护手甲是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出借的。在一幅描绘和平比武的绘画上,可以看到比武者装备的就是这种款式的盔甲,其中的头盔属于“青蛙嘴”式头盔的改进型号。比武者佩戴“青蛙嘴”式头盔骑马进入赛场,最初的时候身体必须前倾才能通过观察孔向前观看,在接近目标进行冲击的瞬间,必须挺直腰身将头盔呈现光滑的表面迎着对手的长枪,否则就有可能被伤害到眼睛。这也意味着比武选手在冲击的最后时刻看不到对方,只能凭感觉完成最后一击。

一件适用于和平比武的高马鞍(High Saddle),约1400~1415年产于德国,这件马鞍是世界上仅存的6件最古老的中世纪比武马鞍中的一件,极具珍罕性。马鞍采用木材和生牛皮制作,比武者坐在马鞍上可增高30cm,不过使用时难度很大,需要大量的练习和高超的骑术。在展出的这件马鞍上,可看到许多遭受长枪突刺而留下的痕迹,有的地方已被贯穿。

用于和平比武的高马鞍, 约1400~1415年德国制

徒步比武盔甲(包括头盔、护颈甲和胸甲),头盔面罩为“咆哮式面罩”,约1560年德国因斯布鲁克制

徒步比武盔甲(包括头盔和护肩护臂甲),约1570年意大利北部制

徒步比武

徒步比武(Foot Combat)即徒步格斗,是从14世纪开始的,比武者穿着战斗盔甲,使用各种不同的武器进行激烈较量。这种比武方式的出现与当时的战争有关,因为在中世纪频繁发生的战争中,交战各方既有骑马作战的骑士,也有身披盔甲徒步作战的武装士兵,而徒步格斗正是这种实战形态的一种演练。徒步格斗最初出现在英国,自1350年以后法国也开始流行。

徒步比武使用的武器种类很多,包括长枪长矛、战斧战戟、长短刀剑等等,凡战场上徒步作战使用的武器,都可以用于比武。徒步比武最初是在围起来的场地中举行,有严格的规则,参赛者对互相攻击次数达成一致,将对手打倒或者展示出高超技巧,得分高的一方获胜。大约从1550年起,隔着木栅栏的徒步比武也开始流行。由于不允许在栅栏下进行攻击,因此比武者不需要配备腿甲。

徒步比武与骑马比武配备的盔甲不同,最大的差别是,徒步比武上身铠甲左右两侧的防护是对称的,不需要偏重左侧的加强部件。为适应比武需要,从15世纪开始出现了专门为徒步格斗制造的盔甲,包括大型头盔和“盔甲裙”等,进入16世纪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既可以徒步比武又可以马上比武的多功能盔甲套装,这种套装被称为“Garniture”。在比武时,参赛选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盔甲套装中不同的部件,组合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盔甲。如果隔着栅栏徒步格斗,可以身着半身甲;如果在围起来的场地格斗,可以穿戴全身甲;如果骑马长枪比武,可以在全身甲的左侧肩肘部安装加强部件。

展品中一组制作精良的盔甲组件,包括头盔、护颈甲和胸甲,约1560年产于德国因斯布鲁克,是16世纪德国武装士兵(Landsknecht)徒步比武盔甲的经典款式,尤其是头盔面罩的设计独具一格,这种面罩被称为“咆哮式面罩”(Bellows Visor),面罩上梯次分布的条形和圆形洞口可以保证比武者的视听和呼吸通畅。头盔与护颈甲锁定在一起,护颈甲与胸背甲铰接,从而分散了肩部承受头盔的质量。整件盔甲都带有华丽的蚀刻花纹装饰,胸甲上展现了一位身着盔甲的骑士向十字架上的耶稣祈祷的生动画面。

另一组不完整的盔甲组件,约1570年产于意大利北部,包括一个紧密头盔和一对护肩护臂甲,是意大利风格徒步比武盔甲的经典款式,它出自16世纪欧洲著名盔甲工匠Pompeo della Cesa之手,上面带有精美的装饰,现在看到的卷轴状叶子花边最初是在黑底上的镶金,制作与装饰的质量表明这件盔甲是为一位富有的贵族量身定制的。

一套保存完好的多功能盔甲,约1610年产自英国格林威治,其上臂特别是肩、肘部位的防护是由许多狭窄、互相重叠的薄金属片组成,表现了徒步比武盔甲的典型特征。这件盔甲是在亨利八世创立的皇家盔甲制造工坊,由当时专门为詹姆斯一世工作的著名盔甲工匠威廉·皮克林(William Picketing)制造的,款式設计仿效17世纪早期英国流行的服装时尚。

放在一起展示的4顶“紧密头盔”(close HeImet),16世纪末期产于德国,上面带有徒步比武中使用的加强面罩,面罩可以打开和关闭,由于在紧密头盔中呼吸比较困难,比武者总是在临近比武时才将面罩闭合。在这些头盔左侧面颊上,可以看到很多比武时留下的深深的剑痕。

多功能盔甲套装,约1610年产于英国格林威治

徒步比武用“紧密头盔”,16世纪末德国制

战斧,也称头斧,约1500年英国制

一支徒步比武使用的剑,1650年产于德国萨克森,全长1073mm,剑身长914mm,质量1.3kg。这把剑初看时很像是带有17世纪时髦曲线护手的战争剑,稍微细看便能发现其半圆型的剑头和较钝的剑身边缘,由此不难判断这是一把为在栅栏边徒步格斗制造的比武用剑。剑身铭文进一步显示,这把不寻常的剑是为萨克森大公制作的。

一把战斧(也称为“头斧”),约1500年产于英国,是由斧头、铁锤、矛尖的一体组合与长柄构成的,在14世纪晚期和15世纪早期的战场上,这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步战武器,深受上层社会人士的欢迎。这种武器也被使用在徒步比武中,一直延续到16世纪。

持剑徒步格斗,来自Der Weisskunig绘画,1516年德国制

隔着木栅栏徒步比武,出自H.Heusel绘画,德国,1551年

多幅有关徒步比武的插图,表现了不同类型徒步比武的画面。在这些数百年前诞生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徒步比武使用的盔甲武器和比武时的场景。其中一幅制作于1551年的木刻版画,出白于德国H.Heusel之手,描绘的是在一个专门的比武场上,比武者分为两组,身着半身盔甲,隔着栅栏进行激烈的格斗,场外四周和观景楼上站满了观众,场面蔚为壮观。

专题展柜“Tilt骑马刺枪比武的昨天和今天”

德國Tilt骑马刺枪比武半马面甲,约1580年奥格斯堡制

德国雇佣军骑兵队长冯·希尔海姆的盔甲,约1550~1560年奥格斯堡制

德国Tilt骑马刺枪比武加固头盔,约1580年奥格斯堡制

Tilt骑马刺枪比武

Tilt骑马刺枪比武是在15世纪出现的一种新的比武形式,为防止马匹互相冲撞,比赛双方骑在马上持长枪长矛隔着一道被称为“Tilt”的木栅栏进行打斗。英文“tilt”一词是由法文单词“toile”(一种布料)演化而来的,就是说最初比武使用的隔断是这种布料拉起的矮“墙”。

Tilt骑马刺枪比武使用的盔甲都十分厚重,由于比赛时比武者都处于对方左侧,在激烈的冲击和打斗中,左胸和左肩部成为遭受攻击的主要部位,因此盔甲是不对称的,左侧部位都做了特别加强。一个大型展柜,以“TILT骑马刺枪比武的昨天和今天”(Tilting-ThenAnd Now)为题,集中展出了一批制作极为精良的盔甲和与赛事有关的展品。

一件适用于开放场地和Tilt比武的通用盔甲,约1550~1560年产于德国奥格斯堡,全身布满精美的蚀刻花纹和镶金装饰。这件奢华盔甲的主人是德国雇佣军骑兵队长冯·希尔海姆,他战绩显赫,名气极大,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手下担任参事,尽管不是贵族,但获得相当的财富和地位,可以拥有精美的盔甲来参加比武。

一件适用于比武和野战的盔甲,约1560~1570年产于意大利,上面的蚀刻镀金装饰点缀着许多人、兽、鸟的怪诞形象,表现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风格主义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其怪异、扭曲、失衡的形象而著称。其中的紧密头盔完全包裹了头部,并与盔甲衣领牢牢契合,没有任何空隙,穿戴者必须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才能拉起面罩或摘掉头盔。这件头盔重达6.35kg,在最初制造的时候,盔甲主人就发现他的头部不能撑住太长时间,盔甲工匠不得不在前领处又增加了一个支撑板。整件盔甲重达33.5kg,其用于战斗显得过于沉重,而用于比武则是正常的,不过如果再加上额外的增强加厚板就更加沉重了。

Tilt骑马刺枪比武盔甲,约1580年产于德国奥格斯堡,包括一个加固的头盔和带有左侧加强防护件的半身盔甲,还有一个半马面甲,这些盔甲部件保护的是高出栅栏以上的部位,大的护手甲既能保护手也能保护整个小臂,很结实也很实用。

意大利样式的Tilt骑马刺枪比武用盔甲,约1601年产于德国奥格斯堡。这种盔甲带有合乎身体形态的优雅曲线,是欧洲Tilt骑马比武中普遍采用的样式。因比武中长枪突刺的主要部位多集中在头部或左肩,盔甲上附加了两个加强板,一个覆盖在头盔左侧和上胸部,另一个固定在第一块加强板下沿,覆盖左侧身体。身体右侧支撑长枪的托架是用铆钉固定的,可以拆除后在徒步战斗中使用。

意大利样式Tilt骑马刺枪比武盔甲,约1601年德国奥格斯堡制

千禧年“荣誉之剑”, 2000年英国皇家军械库制

“黄金50年”荣誉奖杯,2002年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由英国皇家军械库制作

另一件意大利样式Tilt骑马刺枪比武用盔甲,约1580年产于德国萨克森,是为萨克森选帝侯量身定制的,与普通型的Tilt骑马比武用盔甲相比,在设计上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处:扇形护肘甲可以大面积覆盖肘部与上臂,增大的加强板被固定在胸甲中间,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左侧身体;头盔和金属手套内带有皮质内衬,佩戴时更加舒适;两根皮带悬挂于头盔右侧,比武前可以通过金属手抓住皮带,拉下面罩和打开“通气窗”,以便于呼吸,待到比武开始时再予以关闭;独一无二的萨克森特色的轻型头盔,通过托架固定在后背护板上,减轻了脖子承受的压力。

Tilt骑马刺枪比武左侧盔甲加强件,16世纪后期格林威治皇家工场制造,一直被持续使用,并被涂得更鲜艳

在英国,Tilt骑马刺枪比武是英王亨利八世最喜欢、也是最擅长的一种比武形式,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Tilt骑马刺枪比武便一直在英国广泛流行。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掌管军械库的亨利·李(Henry Lee)爵士,其职责之一就是以女王的名义组织比武大赛,这种传统被皇家军械库骄傲地保持下来,延续至今。因此在展品中,除了那些数百年前的盔甲外,还有两件现代的特殊展品:“荣誉之剑”和“黄金50年”荣誉奖杯。“荣誉之剑”是2000年皇家军械库以15世纪中期骑士剑为模板,为庆祝千禧年而制造的,作为复活节在皇家军械博物馆举办的比武竞赛获胜队伍的荣誉奖品。“黄金50年”荣誉奖杯是2002年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而制作的,当年7月11日女王参观利兹哈伍德宫(Harewood House)时,皇家军械库向她敬献了这座奖杯。奖杯由黄金镶嵌的牛角和金链组成,金链上悬挂着金质盾型奖章,奖章上刻有女王杯比武大赛冠军获得者的名字。自2002年开始,女王杯比武大赛在每年8月举行。展品中,还有一个格外光鲜的骑马比武用的左侧盔甲加强件,是格林威治皇家工场16世纪后期制造的,一直保存在皇家军械库里,有趣的是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比武赛事中,它一直被持续使用,并被涂绘得更加鲜艳。

编辑/吴潇

猜你喜欢
长枪盔甲骑马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剪影
身体的盔甲——皮肤
奥拉夫的盔甲
穿盔甲的大蟀哥
第一次骑马
骑马
岩峰诗二首
两会花絮
两会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