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探究

2019-09-28 07:04王佳美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王佳美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文化脉络、情感和特有的思维、审美习惯,蕴含着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是中华儿女的根基所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在开发旅游产品或者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不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导致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不断减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两者并不是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旅游开发利用得好,不仅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而且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1世纪焕发生机与活力。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旅游开发

一、引言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然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发展,而是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从2006年开始,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传日。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并视其为文化遗产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包括传统文学、语言、传统音乐、美术、舞蹈、护花、戏剧、戏曲、医药、技法、社会实践和节庆活动等内容[1]。民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生活经验、精神、技艺等内容,是一种动态的形式,是以非物质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劳作过程中对生老病死、天地、祖先保持着一种敬畏态度,是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表达文化。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市场的日益规范,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值新引擎。据统计,2018年旅游业的总收入达到了6万亿元,占国内GDP比重的11%。国内旅游人数为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逐渐成为中国居民的必需品。旅游业的发展,刺激了旅游市场,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行业同质化产品逐渐增多。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各地加快了当地特色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开发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旅游业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规模的开发,小规模的保护;第二种观点认为旅游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規模的开发,大规模的保护。第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的旅游开发过程中,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第二种观点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对其造成严重的破坏。无论是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两者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时候,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从而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的困境[2]。通过合理的开发,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1世纪的今天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旅游收入。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时候,必须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时进行,这样才能达到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发展策略

(一)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一旦遭到破坏,将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需要取得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文物部门的可行性研究,以免造成开发中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协调发展[3]。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综合评估,确保开发过程中不会对原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造成一定的破坏。以广东粤剧为例,为了做好粤剧的传承保护,广东省设立了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增加了粤剧演出场所和广东省粤剧艺术中心等专业的场所,为粤剧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应的法律法规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数的不断攀升,一些旅游景点的旅游人数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的最大容量,导致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的速度。因此,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法律法规,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但是目前这些处罚措施不够具体,无法对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进行量化,从而给执法部门的执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影响到法律法规的司法实践[4]。因此,国家立法部门必须根据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法律法规,为执法部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这样才能有效打击社会上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各地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执行相应的法规,做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11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保护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2019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三)科学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开发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现形式不同,则旅游产品的开发方案和开发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异。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进行形象经营、休闲演绎、旅游商品等开发;有人提出原真性博物馆、生态文化园区、实景舞台、旅游商品、原生地融入等旅游开发模式。不同的开发模式各有优势,在开发的时候,尽量保护当地的特有的文化要素和民族特性。以广东醒狮为例,从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出,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属于中国狮舞的南狮。广东醒狮集武术、音乐、舞蹈为一体,是地道的广东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主要在节庆、重大活动等举行。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广东醒狮的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因此,将广东醒狮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广东省特有的旅游文化项目,不仅可以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广东醒狮文化,感受到广东醒狮的魅力,让更多年轻人投入到广东醒师文化工作中,用创新性思维发展继承广东醒师。同时通过旅游项目,可以增加当地人的收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的方案,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旅游开发过程中破坏当地的环境。

五、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旅游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收入低的局面,达到扶贫的目的,而且可以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发展。然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能急功近利,制定科学的开发策略,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免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

参考文献:

[1]王成成,黄鹤,张洋,侯志力,李立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

旅游发展研究[J].传媒论坛,2019,2(23):29-30+33.

[2]孟姝言.关注民族区域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

调发展[J].才智,2019(33):240.

[3]杨欣玲,文冬妮.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

同发展模式[J].科技资讯,2018,16(34):251-252.

[4]陈曦.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互动发

展模式[J].中国民族博览,2019(18):77-78.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