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命题式“解构”“重构”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2019-09-28 02:29乔永顺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创意思维解构重构

乔永顺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命题元素来发散思维和想象画面,本文试图运用“解构”“重构”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创意思维;命题式;解构;重构;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新一代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为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断调整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与方法。

创新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是社会优秀产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优秀设计师应必备的素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通过实践不断突破常规,寻求新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如何通过命题式“解构”“重构”这一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让·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解构”“重构”能够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和想象空间,是一种丰富设计成品文化内涵的设计手法之一。解构是一种打破原状、改变原状的创新思想行为。而“重构”则是将解构的单元与单元图形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重新组合,实质是对“解构”出的元素进行破坏和重新组合。

创新思维具有发散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的特点,在已有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和发现,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首创性。在创新思维训练中,结合“解构”“重构”的设计手法,运用命题式的方式,通过对单个植物部位、静物组合等具体对象进行打破、提炼、重组来展开图形设计。提炼出对象本身深层的美,如康定斯基说:“经过抽象处理或本来就是抽象的形式(点、线、面)本身并无多大意义,重要的是他们所具有的内在共鸣、他们的生命。”在课程训练中,结合“解构”“重构”的方法,通过打破元素、提炼加工元素、重组元素三个步骤来完成命题元素的图形设计。

一、在打破中“解构”元素

教师提供一单位元素,如一朵花、一片树叶,这些简单的元素都由不同的元素部位组成,如花瓣、花蕊、叶脉、枝干等,这些元素本身拥有线条粗细曲直的对比,拥有规律性线条排列的自然美,学生用写生的方式对元素进行有目的的概括、加工、提炼,将元素自身的美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融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点,对元素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依然能清晰地呈现元素的外形。再根据画面节奏和所需的效果用不同的线(可曲可直,可长可短)来打破元素的原形,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小块面,打散其形体。

二、在创造中“提炼”元素

通过对已打破的元素进行深入观察,充分发挥对画面的感知力与想象力,打破原有图形的束缚,选择性地提炼具有形式美和节奏美的部分。 具有视觉美感的元素可保持其自然形态,还可运用添加、删减、概括、夸张等加工方法对提炼出的元素进行加工塑造,使其更富有主观创作感。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需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画面的形式美,让学生在命题式主题训练中养成画创意小草图的学习习惯,这样有利于选择整体感较好的草图。

三、在和谐中“重组”元素

重组是将已打破图形的部分元素根据一定的主题进行关联与组合,打破元素原有的结构和节奏及主次关系,运用联想思维大胆地对打散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这一环节中,需引导学生不能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大胆地运用抽象思维在二维空间里追求图形内在的精神意义,随心所欲地将主观意念中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这个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和形式美感表现力的体现。为了寻找画面艺术美感的多种可能性,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实现。

现代派画家马蒂斯曾说:“一副新画应是一种唯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

命题式“解构”“重构”是对特定元素进行一题多解,在重构的过程为表现出作品的耳目一新,学生需运用点、线、面这三个抽象元素对画面加以深入刻画。如教师出示简单图形如图1一朵简笔花,学生通过对命题元素的理解,大胆地运用添加、变形等手法使画面具有现代感和构成感(图2—4为学生作品)。教师还可从动物、静物組合或名师作品等方面来命题,在命题中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命题的中心主题上畅游。

“解构”“重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在创意思维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命题式“解构”“重构”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上会呈现不同画面节奏和风格的作品,同时也不会出现雷同性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学生相互学习与相互借鉴的方式之一。

命题式“解构”“重构”在学生创意思维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途径之一,同样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哪种方法都需考虑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这也是教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2]秦德梅.重构性绘画的表现形式及教学研究[J].齐鲁师范学

院报,2011,26(04):127-132.

[3]耿杉.“构成”与“解构”“重构”—视觉语言“新”表述

[J].文化艺术研究,2007(12):117-118.

猜你喜欢
创意思维解构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还原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标志设计教学中创意性思维的拓展
平面广告中的创意思维方法探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写于斯德哥尔摩
解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