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2019-10-07 14:31陈静
新一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留学生一带一路

陈静

摘 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中国的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本文从管理类课程留学生教育出发,分析了师资、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类课程;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高校的教育国际化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渝新欧铁路的“一带一路”西南枢纽,重庆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经管类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133名学生就读经管类专业。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来校留学生规模稳步扩大,生源国也不断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国家长期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在今后数年内,就读经管类专业的留学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随着留学生规模的增长,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方面我们都需要进行改革,建设国际化的管理类课程,以适应未来扩大的留学生规模。

一、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因留学生来源、教育管理水平和语言文化障碍等原因,我校留学生的培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在教学师资方面。优秀师资不足。就读管理类课程的留学生在学历教育方面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还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目前能够用外语熟练交流和讲授管理类课程的教师较为不足,影响了管理类课程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

(二)在教学手段方面。国际化程度欠缺。目前留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中文为主。留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中文能力,但听课和讨论还是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专业术语比较陌生,在案例讨论中难以结合中国的经济背景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在教学管理方面。人文关怀缺乏。目前选修本科管理类课程的留学生隶属于国际学院,被分插在中国学生的教学班中上课。而课程中的其它学生往往来自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同一班级或同一专业,这使得一些课后的集体讨论和作业难以开展,只能在留学生的小范围中进行。留学生缺乏和本专业的中国学生交流和相互學习的机会。

二、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增长的留学生规模,这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大小课堂结合、特色案例教学和分组互助等方法来解决,针对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提高管理类课程的国际化程度。

(一)在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一种方式是派遣担任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提高教学技能。譬如参加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双语教师境外培训。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方式是提供平台,通过加强任课教师与本校外教的沟通,提高任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既充分发挥了外教的作用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二)在教学手段方面。大小课堂结合和特色案例教学都能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情况下使留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大小课堂结合是针对留学生选择的管理类课程开设讲习班(seminar),以小课的方式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辅导,组织他们讨论。单独为管理专业的留学生开设讲习班配合对应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混合的大课程,能够很好的解决留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特色案例教学是指在案例分析中增加相关地区知名企业的案例或请留学生介绍其本国案例。既能激发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可以扩大中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在管理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根据留学生的国籍,有意识地搜集区域性经济信息和案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国家等,使学生在毕业回国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本国实践中。

(三)教学管理方面,增加人文关怀。在教学班上指派中国学生对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分组讨论时,将留学生打散编排到中国学生的学习小组中,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互助学习创造氛围。

以上三个方面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将有助于推动管理类国际化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梅琳,袁红.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民族化的融合发展[J].新西部,2018.

[2]谭赞.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改革[J].长江丛刊2018.

[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评估体系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

猜你喜欢
留学生一带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