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策略

2019-10-07 13:09牟浩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信息

牟浩红

数学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虽然年级不同,要求不同,但是解决问题的共同点都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很多事情,同时加入了很多数学元素。这样的方式更加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数学课堂而言,如果仅限于课本的教学,数学教学就是一潭死水,是枯燥无味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会被课本所累,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只是一种形式,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一、巧用信息,激发兴趣

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五年级的教材中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就从国庆节到了,一家人自驾车去公园玩,但它遇到一点麻烦,让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书中所给的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会将老师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筛选,从而培养学生了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引导学生巧用信息,并将所给信息进行加工再转化为数学问题。

二、引发思考、注意筛选

很多时候,做题对于学生而言并非难题,可是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一个大难题。因为很多时候当干扰条件摆在学生面前时,如何拨云见日,找到重要信息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考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分析,并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判断自己筛选信息的对错。在整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整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提出的是新的数学问题,可是很多学生的思维认知还停留在原地,所以,提出的有可能是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的圆柱的表面积一节时,老师找到了随处可见的饮料罐,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提出问题,要给这个饮料罐包装起来,那么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底面积是多少,有的学生说需要知道侧面积是多少,还有的学生说需要知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教师没有给予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需要求出圆柱的表面积,这样老师因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的方式水到渠成地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牵引落实,寻求策略

数学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主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交流意见,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对问题记性分析,如:独立尝试、动手操作、画线段图、小组讨论等方式,以寻求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 五年级下册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练习中,用彩带捆扎包装盒的练习题,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捆扎,并求出相应的彩带长度,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理清思路,形成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思路清晰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课上的反馈信息做到及时调整,从而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在练习设计的时候也要切合实际,要有层次,注意由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例如:六年级下册求圆柱体体积一课中,通过长方体体积的复习,引出新知识的学习。长方体体积是学习圆柱体体积的基础,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迁移作用。

五、运用实践、发散思维

很多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就是因为数学课给了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过程,也有的人说数学课堂就是一个小的体验场。教师可以利用好教室里已有的物品,或者是身边随处可见的小盒子,小瓶子等物件,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因为对这些场景和事物很熟悉,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因为这种熟悉感自信心增强,同时,更容易得到成功的体验。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一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學生答案,而是让学生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先小组内合作,列出不同的比例式,再派同学到前面来讲讲清各自的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的计算过程多样化。这样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算法对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类。

以上的内容只是我在这些年工作中的一点体会,我觉得在数学高段教学的课堂中,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之余,教师也不忘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通过这种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听、说、思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时时有数学、处处有数学,数学其实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信息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订阅信息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展会信息
错在哪里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