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10-07 12:57圣贵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心理暗示体育与健康运用研究

摘 要:积极心理暗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心理暗示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总结出几点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心理暗示 初中 体育与健康 运用研究

引言

社会的进步促进个人意识的觉醒,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空前强烈,叛逆期个性化特点发展突出,但其个性心理还远未发展成熟。为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教师想要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成绩,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改变传统的生硬的教育方式,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目标。

一、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我们平日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受到外界影响或他人态度情绪影响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变化特征,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干扰人的正常判断,积极的心理暗示则会促进人向着正面努力,更容易获得正向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积极心理暗示的运用,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自信心强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充满自信,始终保证积极向上的状态,容易受到欢迎和认可。[1]在开展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要尝试利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体育训练中,很多训练项目都需要学生面对困难不畏惧,勇于突破自我,有毅力有恒心,敢于拼搏,通过这些体育训练来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教师通过积极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去尝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舞和关心,从而克服胆怯心理,完成任务。

二、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多方式努力促进目标的达成

1.重视语言的作用,善用语言提醒暗示

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工具,但语言讲究说话技巧和方法,恰当的语言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不恰当的话语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注意用词、音调及节奏的掌握,重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通过激励性的话语、表情、眼神、体态及动作等声音语言及形体语言,达到积极暗示的目的。例如在耐力长跑训练课上,教师就可充分运用语言鼓励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暗示,利用情感渲染,营造积极的训练氛围来辅助教学。学生在进行800米长跑练习时,开始前教师可通过课前演讲,利用充满正能量的鼓励语言做情绪动员,让学生将每一次的长跑练习都当成一种挑战,一次磨炼意志力的机会。[2]号召学生战胜自己,坚信“我可以,我能行”,同时在长跑过程中,不断的给予学生鼓励,为学生加油,此时,即使学生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内心深处依然信念坚定,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之中,坚持到底,最终完成任务,学生得到锻炼,教师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运用语言暗示时还要注意技巧,针对学生做不到位的体育动作要更有耐心,对课堂上不专心的学生批评指责时,要注意措词,给学生留些情面,多用语言去暗示,委婉的进行指正,以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教师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用行动影响学生

除了语言暗示之外,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让自己为学生的行为榜样,用行动来感染教育学生,从而达到行动暗示的作用。学生因为年龄小,正确的价值观尚在建立之中,教师言传身教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日后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性,提升专业技能,加强自律,用良好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例如在游泳课教学时,游泳技巧掌握相对比较难,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熟悉水性,让学生掌握游泳技巧和水中呼吸的方法,还要通过游泳的教授,培养学生自信、果敢的意志品质。而游泳课程难度大,要不断的进行重复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难而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胆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时,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做示范,以自己专业的技巧和方法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勇于练习学习,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3.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加强心理疏导学会自我鼓励

良好的环境,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一个人的成长也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各种环境暗示与影响。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相关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场地设计、课前引导,准备活动,游戏互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环境的感染,自主的去学习并掌握体育课程的各项技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成绩。

外因影响在环境,内因驱动则在个人,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健康心理疏导工作的加强,引导学生清楚的认知体育课程的價值,学会自我鼓励,发现自我潜能,学会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激励自己。长期的自我鼓励式教育,不仅能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如教师在开展体育技能课时,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理论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视《发展你的体能》这一理论知识的教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给学生积极心理暗示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暗示,利用自我鼓励的方法去尝试、探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真正理解体育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三、结束语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体育课程效果的提升,对培养学生自信心及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并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将其广泛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而实现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坚强的意志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明敏.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

[2]程少辉.积极心理暗示在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294-295.

作者简介

圣贵强(1991.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暗示体育与健康运用研究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的心理暗示教学法
利用积极从众心理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