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2019-10-07 13:09李晨旭陈建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模式

李晨旭 陈建军

摘 要:本文依据《医用物理学》课程特点,结合当前医学生的学习规律,着重从提高该门课程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开展微课程设计方面的教学设计研究。通过对的微课程自身教育教学特点的研究,对基于《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究。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 微课程 教学模式

引言

《医用物理学》课程是由医學类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在课程设计和学习方面注重医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交叉融合,希望从课程知识体系上构建用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增强其在医学和物理学交叉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1-3]。目前医学生在《医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同相关医学内容存在认知隔断、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欠缺等问题。导致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此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存在基本知识条件、理学科目学习程度、年龄层次以及在学习时可能碰到的学习障碍及学习适应性都有相应的差异性。考虑到该门课程是一门物理学理论与实际医学相关知识相融合的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概念抽象、理论规律虚物化等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学习效果上并不理想。

一、《医用物理学》微课程设计特点

1.围绕学生学习特征

《医用物理学》全书内容丰富,所涉及知识要点、典型例题、主干教材习题解答、自测题及答案均在各个章节有所体现,书内知识以物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主。在考虑本课程知识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微课程的设计需结合医学生自身的培养要求,在考虑不同医学类专业学习特点情况下,更应注重不同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围绕学生学习特征的微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并使之具备利用新技术手段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理论功底深厚、交叉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能力过硬的医学类高素质人才,以此更优质地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

2.交互式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

国家教育发展中心提倡各个高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从学习资源的建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提升教学效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这里要求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尤其以建设交互式学习资源为重点,着重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交互式资源的建设[4-5]。《医用物理学》课程知识点存在许多学科交叉知识内容,这更有利于交互式学习资源发挥知识场景作用。

3.课程的微型化

《医用物理学》课程微型化主要是将各章节的知识点以模块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分类细化,并根据课程授课量的多少添加相应的课堂拓展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发以知识点为导向的微课程内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微型课程要紧跟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突出知识点学习的微型特点,抓住学生学习时间规律,以精炼、灵活且具有互动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辅以微评价、微测试和微反馈等“微”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通过灵活快捷的“微”方式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教学交互。

二、《医用物理学》课程的微课程设计

在现有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上,根据《医学物理学》学科特点开展微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同时根据大纲要求的学习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来建立基于医学物理知识点的微课程体系。通过对以往《医用物理学》授课的教学经验,着重从微课程选题设计、过程设计、课程实现等环节完成课程授课体系的设计。

1.选题设计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通识课程,对不同医学专业要充分考虑基本的教学要求,同时对其微课程知识点的选择均需重点考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将该门课程内容在选题上与医学知识相关联,从选题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选题还应考虑物理知识点与医学结合的实践性、融合性特点,对应知识点微课程的选题要充分考虑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可持续性,课程主题鲜明,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现有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2.过程设计

《医用物理学》重视基本物理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重在使医学生锻炼和培养自身的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完成以上教学功能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设计,这要求微课程知识内容在互动教与学中重点体现,同时不同教学驱动方式来优化课程的授课质量,如加入启发式或任务导学的形式来充实过程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利用课堂网络小测或是群体问答的形式来巩固所学知识,对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性思维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理医知识的交叉能力,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性。

3.微课程录制和应用

在完成《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选题和过程设计之后,可借助多媒体和移动互联设备进行微课程的录制和剪辑,考虑到微课程的具体知识内容可以是文本、音频或是音视频等形式,授课教师可用这几种形式或结合的方式完成微课程的录制。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所学章节或知识点来灵活设定。另外,《医用物理学》微课程有着主题性的教学特点,微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尽可能呈现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在实施应用过程要考虑交互型的点评机制,通过学生对微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来对教与学做一完整的教学评价,并逐步完善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模式的优化。

结语

在全国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下,医学生教育课程改革也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本文从医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近些年医学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着力开展《医用物理学》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本文对该课程的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希望能对此类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陆果.基础物理学(上、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喀蔚波.医用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李晨旭(1988—),男,助教,新疆乌鲁木齐人,教学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及设计。

通讯作者

陈建军(1977—),男,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人,教学研究方向为教学模式设计。

猜你喜欢
微课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程理念下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改创新分析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