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霞《小小的船》课堂实录评析

2019-10-08 07:09吴忠豪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字旁月儿儿歌

吴忠豪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十九课的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小小的chuan”。

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an。

生:chuan、chuan。

师:对,“船”是翘舌音。我们没有学过“船”字,现在看老师写(板书“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q竖撇。再写横折钩,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上下两点,这叫“舟字旁”。

生:舟字旁。

师:“舟”字原是这样写的(边说边板书“舟”),当中一横两边出头,但作为偏旁,这一横右边不能写出头,到横折钩这里为止。舟就是船,作为偏旁叫“舟字旁”。大家再读两遍。

生:舟字旁、舟字旁。

师:“船”字的右半边我们是熟悉的,是哪个字的半边?

生:“船”字右半边是铅笔的“铅”字的半边。

师:讲得很好。“船”字比较难写,特别是舟字旁,我们大家用手来写一遍,举起手,预备——起。

生:一小撇,竖撇,横折钩……(书空“船”字)

师:太慢了,没有精神,能不能写快一点?

生:能。(精神饱满地又书空一遍)

师:在你们书空时,我听到一个小朋友把“横折钩”说成是“横竖钩”,这里应该是“横折钩”。大家再来书空一遍。

(生书空)

师:这一遍大家写得不错。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

生:我看到过玄武湖上的小游船。

生:我看到过小木船、帆船。

生:我见过大轮船。

生:还有装货的货船。

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

生:还有宇宙飞船。

(有的学生举着手还想说)

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

【评】结合课题教生字“船”,先读准翘舌音,再认识舟字旁,然后指导舟字旁的写法,最后用“你们看到过哪些船”,联系生活理解“船”的意思,指导很有层次。特别是舟字旁的写法指导非常细腻:教师边板书边提示“这一小撇写短些,这一撇写长一些,叫竖撇。再写横折钩,当中一横有点像一提,但右边不要出头,上下两点,这叫‘舟字旁”;然后再让学生书空,并及时发现纠正学生书空时的错误。这样指导识字扎实有效。

师: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请你们翻开第十九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

(学生自学,小声地读拼音,学生字)

师:(稍停片刻)看好的举手。放下。你们已经自己学习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

生:是弯弯的一只船。

师:是吗?大家再说说。

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

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

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片,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

(生欣赏幻灯画面)

师: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

生:尖的。

师:儿歌里怎么说的?

生:小小的船两头尖。

师:(板书“尖”)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这个字……

生: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

师:对了。读读这个拼音。

生:jian、jian。

师:(指画面上的弯弯的月儿)这头怎样?那头呢?

生:都是尖的。

师:所以叫两头尖。这个“两”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

生:记得,猜谜语的一课有“两头牛”的“两”字。

师:对!那课谜语我们提前学了。现在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师: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

(生照着老师的要求齐读一遍)

【评】“请你们翻开第十九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教师没有领读,而是要求学生自学课文,自己根据拼音认识生字。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读懂课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生字能力。针对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字一顿”的现象,教师特意指出“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并示范了正确朗读的方法,指导非常具体。这样指导有利于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

师:好!第三句讲什么呢?

生:我坐在船上抬头看。

师:这个“我”指的是谁?

生:这个“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

师:对!(指画面上)就是指的这个小朋友。他坐在船上看什么?

生:他坐在月亮上抬頭看。

生: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

师:“抬头”这两个字在哪儿学过了?

生:在第二十二课里学过了。

师:第二十二课的哪一句?记得吗?

生:第二十二课第二段第二句:“河边有头小水牛,喝起水来不抬头。”

师:你们记性真好,学过的课文都能记得。这个小朋友抬头看,看到了什么?看,课文里怎么写?

生:他看到星星。

师:课文里怎么说的?

生:他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是呀,他不只看到星星,还看到蓝蓝的天呢!这个“只”字你们认识吗?

生:在下面第二十课里有一只乌鸦的“只”字。

生:还有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的“只”。

师:不错。下面的课文你们都已经自学了,已经认识这个“只”字。但那是一只的“只”,读第一声“zhi”。今天学的“只”读第三声“zhT”。

生:zhT、zhT。

师:对,是翘舌音,要读第三声“zhT”。“只”是一个多音字,有的时候读第一声,有的时候读第三声,要看上下文,看它用在什么地方。这里是“只看见”的“只”。“只看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只”当什么讲?

生:只有的“只”,只看见的“只”。

生:“只”就是光光、单单的意思。就是只看见这个东西,没有看见别的东西。

生:我只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出来的“只”。

师:说得很好。这个小朋友抬头看,只看见……

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大家读读这个拼音“shan”。

生:shan、shan。

师:这是翘舌音,读第三声,两个第三声的读法和以前一样,再读一遍。

生:shan、shan。

师:“闪”字很好写(板书“闪”)。你们怎么记.住它?

生:门里一个“人”字,就是“闪”字,闪闪的星星的“闪”。

师:讲得不错,可惜声音小了一些,请你大声地讲。

生:“门”里面一个“人”字,就是“闪”字。

师:好,这遍讲清楚了,以后讲话就要让大家都能听见。门里有一个人,一闪(动作演示),就是这个“闪”字。什么叫作“闪闪”?

生:闪闪就是……

师:你不知道,请坐下。谁知道“闪闪”是什么意思?

生:“闪闪”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的意思。

师:闪闪的星星呢?

生:闪闪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了,一下不亮了。

师:你们看这里。(指幻灯画面上一亮一亮作为闪闪的星星的彩色小灯泡)这一闪一闪的是什么?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师:这些星星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你们在晚上的时候看见过这种情景吗?

生:见过。

生:我晚上看见过星星是一亮一亮的。

生:我晚上和奶奶乘凉,看见天上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在眨眼睛。

师:要在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得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叫“闪闪”。这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上,还看见什么?

生:还看见蓝蓝的天。

师:什么天气能看到蓝蓝的天?

生:也要是晴天,天才是蓝的。

师:今天的天怎么样?

生:是晴天,也是蓝蓝的天。

师:白天,我们看到天是蓝色的,但到了晚上,天却是黑色的。这个“蓝”字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现在我们先认识这个“蓝”字。要注意“蓝”的读音。“蓝”的声母是什么?

生:声母是“I”。

师:“I”和“n”要区别开来。(用彩色笔写声母“I”,用白粉笔写韵母an)lan,不要读成nan。大家读读看。

生:lan、1an。

师:读得对。我们南京口音“n”“l”不分,特别要注意,以后不要读错了。

【评】结合三、四两句诗意思的理解,教学了“只、闪、蓝”三个生字。三个生字教学各有侧重,“只”读第三声,与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的“只”读音不同,再结合课文理解“只”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引出生字“闪”,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接着理解“闪”和“闪闪”意思的不同;最后引出这句诗里的生字“蓝”,针对南京口音中“n”“I”不分的现象重点指导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细腻而又扎实,充分展现了斯霞老师识字教学的艺术,也反映出她提倡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教学特点。

师:这个小朋友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他坐在小小的船上,会怎么想呢?

(生都在动脑筋思考)

师:(启发学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什么?一朵朵的白云又像什么?船平常在什么地方航行?

生:(似有所悟)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大海一样。

生:他看见一朵一朵的白云在自己的身边飘过,好像海水的波浪一样。

师:对。把蓝天当作海,把白云比作波浪,想得很好。他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大大小小的,一闪一闪的,蓝蓝的天,又很大很大,一眼都看不到边,你们想想这景色美不美?

生:(齐声响亮地答)关。

师: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人能够飞上天,到月球上去,有的人还能飞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你们也想上天去吗?想到月球上去吗?

生:想。(大家兴奋得拍手了)

师:你们现在好好地学习,钻研科学,将来也能飞上天。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字应该连起来读,还要注意“只看见”的“只”要读得长而重一些。还有,“闪闪的”“蓝蓝的”,头一个字也应该读得慢而重一些。试试看。

(生齊读)

【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加入了一个想象说话练习,并接着学生的说话内容教育学生“你们现在好好地学习,钻研科学,将来也能飞上天”,很自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这个环节的教学将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花时很少,效率很高。

师:现在再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遍。

(生读)

师:这首儿歌为什么读起来这样顺口?

生:因为只有四句话。

师:就是因为只有四句话吗?你们念念这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话的最末一个字的音:船chuan、尖jian、天tian,都是什么韵母?

生:(读)chu6n,jian,tian,都是an的韵母。

师:对了,都是an的韵。这首儿歌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押“an”韵的,只有第三句不押韵,所以读起来顺口。我们再来读一遍。

(生齊读)

师:还是读得不怎么好。现在来听一遍录音,听听这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放录音)

(生听录音)

师:她朗读得好吗?

生:好!

师:怎么个好法?

生:她读得很清楚,很响亮。

生:她没有读错一个字。

生:她不是一个字一顿地读,而是把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几个字连起来读的。

生:她读得很有感情。

师:对!她读出了儿歌的感情。你们也像她这样有感情地读一遍,能吗?

生:能。(读)

师:好!这遍读得比较好。我们已读了好几遍了,有谁能背呢?

(生纷纷举手)

师:请××上来背诵。

师:再请××来背。

师:大家都想来背。我们把书合起来一起背一遍。

(齐背)

【评】许多教师喜欢在课文教学之前就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而斯霞老师是在学完这首诗歌之后再播放录音。这样的安排至少有三点好处:一、课文内容是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听懂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二、将听录音作为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的示范,比起教师用语言讲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花时少、效果好;三、学生读熟以后再听,增加一种渠道感知课文,能帮助学生记忆,从而顺利地背诵课文。

师: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这首儿歌里有好几个重叠的字,(出示小黑板)大家读一读。

(生读“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弯弯的”)

师:你们想想,为什么要用两个字重叠呢?小的,弯的,蓝的,不是也可以吗?“小的船,蓝的天”和“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哪个好?

生:“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

生:“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顺口。

师:对,你们也能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吗?例如红红的什么……

生:红红的太阳出来了。

生:玫瑰花是红红的。

师:还能用别的词重叠说一句话吗?

生:白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地图。

生:××穿着蓝蓝的衣服。

生:花园里长着青青的小草。

生:我的铅笔削得尖尖的。

(许多学生举手都想说)

师:现在不再说了,以后我们也可以运用重叠的词来造句和写话。

师:今天学了这几个生字,现在再来复习一遍。(用小黑板复习巩固)

生:船、尖、两、抬、只、闪、蓝。

师: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家里人听听。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写一写,每个字写三遍。注意拿笔和写字的姿势。

(学生写字,教师来回巡视,纠正姿势。下课铃响)

师:下课。

【评】注意斯霞老师是怎样教叠词的。她没有提叠词这个术语概念,而是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要用两个字重叠呢”,体会使用重叠字的作用;再引导学生“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重在体会叠词的作用及其如何运用,少讲或不讲术语概念,这样教学语文知识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总评】

一、坚持随课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随着集中识字方法的兴起,随课文识字的方法曾经一度被批评为“少慢差费”。然而斯霞老师认为识字速度的快慢,关键不在“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而在教材的识字量。她认为随文识字突出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识字教学原则,有利于将生字的音、形、义教学相结合,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既学会了生字,也读懂了课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有三大优点:一是边阅读边识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散识字难点;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识字,更有利于学生对生字字义的理解,并且知道怎样运用;三是边阅读边识字,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识字难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小的船》这一课教学,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斯霞老师随课文识字的教学特点。这一课一共7个生字:船、尖、两、抬、只、闪、蓝。先结合课题教“船”,认识“舟字旁”及其写法,然后联系儿童已知的玄武湖的小木船、中山码头的大轮船,理解“船”的字义,并且扩大了“船”的知识。结合第二句教“尖”,把字形与课文中插图联系起来,以进一步记住“尖”字上小下大的字形,理解字义。第四句“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儿童不易体会,教师就描绘一下,引起儿童回忆已有经验和观看夜晚星空的兴趣;教师把“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与“弯的、小的、闪的、蓝的”作比较,使儿童体会到重叠了的形容词与单音节形容词的区别。这样教学生字,学生读完了一篇课文,对课文中生字词的字音、字形、字义也就有一个比较完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儿童牢固地掌握字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据测试,实验班学生两年后最多能识3197个字,最少的也识了2219个字,平均识字数2750个,比同年级学生多识425个字,相比用集中识字方法识字的学生也毫不逊色。

二、细腻扎实的识字教学

上世纪教低年级的语文名师尽管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识字教学,而且教得扎实有效。细读这个教学实录就会发现,斯霞老师从审题开始,到每句儿歌的讲读,一直到结束环节的生字复习和写字,始终把识字作为这一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每个生字出示的时机,每个生字的音、形、义教学重点的确定,每个生字用什么方法教学,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研究。

识字教学要求“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义)、会用,其中“会用”是最难的。斯霞老师认为评价识字教学的质量,“不能光看认读和默写两方面,还是要看儿童对字词的理解如何,运用如何”。我们看这堂课上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师: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

生:我看到过玄武湖上的小游船。

生:我看到過小木船、帆船。

生:我见过大轮船。

生:还有装货的货船。

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

生:还有宇宙飞船。

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

生:是弯弯的一只船。

师:是吗?大家再说说。

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

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

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片,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看到过哪些船,然后再回到课文中理解儿歌里“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这样联系学生生活教学“船”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生字如何运用。

片段二:

师:你们想想,为什么要用两个字重叠呢?小的,弯的,蓝的,不是也可以吗?“小的船,蓝的天”和“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哪个好?

生:“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

生:“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顺口。

师:对,你们也能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吗?例如红红的什么……

生:红红的太阳出来了。

生:玫瑰花是红红的。

师:还能用别的词重叠说一句话吗?

生:白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地图。

生:××穿着蓝蓝的衣服。

生:花园里长着青青的小草。

生:我的铅笔削得尖尖的。

“小小的”“蓝蓝的”是叠词,斯霞老师没有满足于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叠词的概念,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用两个字重叠”,体会运用叠词的作用,再通过“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学会叠词怎样运用,这样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在其他语境中迁移运用。

语文教师都知道,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将这个重点真正落到实处。研读斯霞老师的课堂实录,对低年级课文讲读时如何落实识字教学重点,生字的音、形、义应该怎样教学才能真正扎实有效,可以学到很多具体的方法,并且获得很多的启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斯霞老师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斯霞老师在抓好听说读写任务的同时,处处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发言时声音太轻,斯老师提醒说:“讲得不错,可惜声音小了一些,请你大声地讲。”学生再讲一遍,声音明显提高,老师及时表扬:“好,这遍讲清楚了,以后讲话就要让大家都能听见。”

学生朗读时拖腔拉调,老师提醒:“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然后耐心地示范朗读:“‘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然后让学生再齐读一遍。经过这样具体的朗读指导,学生才能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斯霞老师说:“要让学生正确地写字,不写错字,最好的方法是老师示范”,“我是主张当堂板书的,它可以让学生看清起笔落笔,写得不满意我就擦掉,一遍两遍,直到满意为止”。这堂课上,斯霞老师教学“舟字旁”细致具体,怎样起笔,落笔在哪里,这样的写字指导不仅是让学生写好字,更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人们都说听斯霞老师上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她生动的教学语言、亲切活泼的教学神态,使孩子人了迷,仿佛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都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从黑板上跳下来,牢牢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正如一位专家评价的那样:“斯霞同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为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即既能传授知识,又培养读写的能力;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学生负担。她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是值得我国每位小学教师加以学习运用的。”

猜你喜欢
字旁月儿儿歌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开开心心来闯关
月儿
识字儿歌
月儿弯弯
睡觉儿歌
羞涩的月亮
“乔”字娃娃变戏法
“少”字歌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