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选取、呈现方式与发展趋势

2019-10-08 07:09张立霞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课古典名著教科书

张立霞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课程、教材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断被强化。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強传统文化教育,“坚持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化的要求。

具体到语文学科建设方面,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首先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了出来。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2001年课程标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附录”中为1~6年级推荐古诗词70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年课程标准”)除继承前述提法外,在前言部分多次提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附录”中为1~6年级推荐古诗词75篇。

以2001年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语文教科书有多个版本,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人教课标实验版”)使用面最广、影响最大。以2011年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统编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版”)已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本文试以上述两套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的尝试与探索。

一、内容选取与呈现方式

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选人传统文化素材,是两套教科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两套教科书中,选文的地位都很突出。选文或用作课文,配备相关练习,引导师生进行比较深入地教与学;或作为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有些语言材料,如部分古诗词、文言名句,单纯用于背诵积累。现对两套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素材作简单的梳理。

汉语言文化方面。两套教科书均选人了有关汉字特点、汉字知识的篇目用作课文或阅读材料,如《口耳目》《日月明》《甲骨文的发现》;从蒙学读物中节选片段作为课文或借鉴其形式自编课文;编人一定数量的熟语内容用以背诵积累,如成语、谚语、歇后语。

传统文学方面。两套教材的编排首先体现为对古诗词的重视,总量都在60首以上,从《诗经》到清人诗作,汉乐府、北朝民歌、古诗十九首、绝句、律诗以及宋词、元曲均有呈现。选人的文言文比较简短,学习要求也比较低;有较多文言名句选人,用作背诵积累。重视古典名著的引入,节选或改写自四大古典名著及《史记》《儒林外史》的课文有多篇。根据古代典籍改写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分布于各学段教科书中。此外,有多篇民间故事入选。

除以上内容,教科书对历史名人、特定历史事件、传统艺术、民俗、传统文化常识均比较重视,有计划地作了编排。两套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涵盖领域广,内容丰富。样貌、形式、题材、体裁等比较多样化:有古诗文,有现代语体文;有成篇的文章,也有文句;诗歌,小说,神话传说,寓言以及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都有编排。

两套教科书对传统文化素材的处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注重时代价值、时代精神,结合时代需要筛选内容。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中,只选取了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精华部分,如《三字经》中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弟子规》中的“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第二,注重创造f生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素材进行借鉴、改造、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如借鉴《三字经》《百家姓》的形式或内容编写低龄儿童易学易懂的识字课文,根据古代典籍改写能被小学生接受、学习的名著故事、寓言、神话与传说、历史名人故事等。第三,对古诗文的学习以读背、感受为主,对相关知识,如与古诗相关的诗体概念(古体诗、近体诗等)、意象、格律、修辞、技法等较少涉及。这应该与课程标准就优秀诗文分学段提出了背诵的量,而对相关知识无明确要求有关。

两套教科书的结构体系有较多共同点,按专题组织单元,大部分单元由课文及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元练习几部分组成。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还体现在借助单元架构引导课堂学习活动、拓展阅读、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

课堂学习活动。如人教课标实验版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专题,口语交际话题是“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引导学生就古典名著演课本剧;习作引导学生参照缩写后的《景阳冈》缩写《草船借箭》;单元练习引导学生围绕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交流。统编版编排有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讲民间故事”“聊聊书法”;习作有缩写民间故事、围绕古典名著写读后感、写“家乡的风俗”;单元练习启发学生围绕怎样阅读古典名著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如人教课标实验版五年级下册单元练习中的“课外书屋”介绍了《西游记》,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全书。统编版三到五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古典名著。

课外实践活动。两套教材都编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如人教课标实验版五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活动,了解汉字文化;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专题提出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身边的民风民俗。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编排有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五年级下册“综合l生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前文提到,两套教科书均按专题组织单元。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角度,可以把教科书的单元分为两类。第—类是将传统文化篇目作为素材的单元,这些单元不以教授传统文化为目的,而是为教授该单元特定的主题而将传统文化作为主要事例。第二类是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主题的单元,这类单元以学习某方面传统文化的特征、意义和价值等为主要目的。两套教科书中均存在上述两类单元。第—类单元有的以课后拓展或单元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编排传统文化内容。第二类单元较少,如人教课标实验版教科书中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统编版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古典名著”“民风民俗”单元。以传统文化作为主题的单元,除编排传统文化主题课文外,还综合安排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从多个方面强化传统文化要素。

猜你喜欢
教课古典名著教科书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怎样上好低年级口语交际
要账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藏起来的教科书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