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致高热1例

2019-10-08 05:03杨立明国林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杨立 明国林

[摘要] 目的 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在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的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需及时停药的不良反应——高热。 方法 观察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服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的前后2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出现的无其他合理解释的高热,研究患者的用药过程与高热发生的规律之间的关联,及常规退热治疗的疗效。 结果 患者出现高热与羟苯磺酸钙的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结论 羟苯磺酸钙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的常用成熟药物,其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症状轻,患者多能耐受。此药引发的高热罕见且少有报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羟苯磺酸钙;不良反应;高热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057-02

羟苯磺酸钙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公认的唯一成熟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应用广泛[1]。其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胃部不适、恶心、胃部灼热感、食欲下降等[2],症状轻,患者多能耐受,并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机体逐渐适应,此类不良反应逐渐减退,所以一般不需停药。此药引发的高热极为罕见,临床鲜有报道[3]。2018年7月,该院门诊收治因服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高热的病例1例,特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6岁,是我校退休教师。I型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多年,常年应用拜新同、二甲双胍、诺和锐30、参松养心胶囊,血压及血糖基本控制。2018年5、6月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并逐渐加重,2018年7月28日于山东省医科院糖尿病研究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口服0.5 g tid,2018年7月29日下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遂来该院门诊诊治。患者自述无受凉及饮食不洁史,无蚊虫叮咬史,近3个月未去过疫区,也没有接触过传染病患者;自觉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咽干、口渴,无咽痛、咳嗽,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其他明显不适,各系统无明显感染症状,查体:T41C,P92次/分,R20 次/分,BP150/80 mmHg,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区无肿大;全身淋巴结无明显肿大。血常规:白细胞3.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因当时并未考虑到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故患者并未停用此药,给予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第2天患者体温未退,遂在常规退热、补液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又给予抗生素治疗,患者热度未减,并开始出现轻微腹泻。2018年8月2日以发热4 d伴腹泻2 d,入山东省电力中心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情况:查体:T39.2C,P96次/分,R20 次/分,BP160/80 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口唇无苍白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约4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A2>P2;腹部平软,剑突下及脐周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腫,全身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心电图:I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2%,快速C反应蛋白36.70 mg/L,血生化:血钠128 mmol/L。入院诊断:①急性胃肠炎;②低钠血症;③高血压病;④2型糖尿病;⑤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亦未考虑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故患者仍未停用此药,按普通的胃肠感染处置。住院期间给予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患者白细胞计数进一步下降到2.4×109/L,又加用瑞白、利可君升白。期间患者体温仍未控制,在 38.5~39.5℃之间波动,期间检查大便常规、血清淀粉酶结果显示正常,霍乱快诊阴性。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6.3%,快速C反应蛋白36.70 mg/L,抗感染治疗后白细胞进一步下降,遂又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利血生等升白治疗。2018年8月16日患者因所携带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吃完而自行停药,停药后体温逐渐下降,2 d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当时的主治医师及患者本人均未意识到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所致的毒副作用,认为是治疗奏效,27日患者以急性胃肠炎、电解质紊乱治愈出院。出院情况:患者无特殊不适,饮食及睡眠良好,大小便无异常,查体:T36.6C,P80次/分,R16次/分,BP130/70 mmHg,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全身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患者出院后继续应用原降压、降糖药物,并于9月17日再次到山东省医科院糖尿病研究所开出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服用,用法及剂量同前,次日再次出现高热,体温40.5℃,患者怀疑是此药的不良反应,因此自行停药,且未采取其他退热措施,次日体温即恢复正常。之后患者再未服用导升明,亦未再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

2  讨论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4],根据2018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家共识》,目前中国大陆的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为23%。羟苯磺酸钙于1972年开始被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层,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及血液黏度,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还能够活化淋巴循环[5],对于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三高”因素: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滞性、血小板高聚集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6],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并且是唯一的成熟药物,目前还没有可供选择的其他替代产品[7]。

由于羟苯磺酸钙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无可替代且患者所需服用时间周期长,所以对其毒副作用的监测和控制极为重要。羟苯磺酸钙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经过对症处理或者药物减量[8],此类不良反应是可控的,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继续用药治疗。但是其引发的高热极为罕见,临床鲜有报道,一般认为这与机体的变态反应有关[9],与其引发的皮肤反应、关节痛等罕见不良反应同属患者对本药的过敏反应[10],患者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11]。

该文所报道的病例即为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高热的1例病例。该例患者连续两次在服用该药后随即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且在停药后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可以确定其突发的高热应为服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导升明)所致。因该药引发的高热及其罕见,故临床医生往往忽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临床上应用该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高热、皮肤反应、关节痛、白细胞降低等严重毒副作用应立刻停药。

[参考文献]

[1]  郑大风,冯敏,李琳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289-1291.

[2]  王竞,张水堪,李毓敏,等.导升明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4):224-226.

[3]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6.

[4]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6-777.

[5]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Atias new figures[OL].Diabetes Voice. Volume 57.htte//www.idf.org/diabetesvo ice/issues/volume-57-issue-3.2012-12-20/2013-7-8.

[6]  曹文捷,蒋英华,陈裔裔.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ET-1和GRP的变化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9):656-657.

[7]  孙素馨,王宏,孙晓芹. 羟苯磺酸钙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醫院药学杂志,2003,23(2):100-101.

[8]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

[9]  法利,裴存文,金约西.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32(14):1314-1317.

[10]  818医药网. 导升明胶囊[OL].818医药网. http://www.818.com/DrugDetails-10235923.shtml.2013-5-15/2013-7-8.

[11]  杜永仪.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安多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收稿日期:2019-05-11)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