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19-10-08 05:03张素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效果

张素英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例,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35例,采用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使用门冬胰岛素,其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使用生物合成胰岛素的B组。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例(11.4%),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1例(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比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门冬胰岛素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方面,相比生物合成胰岛素有着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短,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067-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肥胖人群日益增多,再加上现在人们结婚普遍较晚,高龄产妇随着也越来越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GDM,作为一种妊娠期常见疾病,其致病因素是女性在妊娠期间,胰岛素分泌不足、受体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糖类的需求量增加等引发糖代谢紊乱[1]。GDM对产妇及胎儿有着致命的威胁,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发生胎儿窘迫、畸形,产妇难产、流产等[2]。对于GDM的治疗,可采取运动、控制饮食、健康教育等,我国临床上主要使用胰岛素治疗GDM。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胰岛素在治疗GDM方面都有着较好的疗效[1]。该次研究的主题就是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分析对比哪一种胰岛素更适合妊娠期糖尿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6±5.9)岁,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21例,孕周16~32周,平均孕周(22.4±2.7)周;B组35例,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5.4±4.7)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8例,孕周20~30周,平均孕周(24.3±3.1)周。A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B组采用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所有患者均不合并其他疾病(胰岛素过敏、其他脏器功能障碍),妊娠前均无糖尿病病史,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孕周、体重等临床一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于三餐前20~30 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部位为腹壁,剂量为早餐前每次0.1 U/kg,午餐前每次0.1~0.2 U/kg,晚餐前每次0.1 U/kg,共计0.3~0.4 U/(kg·d),具体使用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B组患者于三餐前20~30 min经皮下注射生物合成胰岛素,注射部位为腹壁,剂量为早餐前每次0.1 U/kg,午餐前每次0.1~0.2 U/kg,晚餐前0.1 U/kg,共计0.3~0.4 U/(kg·d),具体使用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胰岛素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两组患者测血糖时采用同一种血糖试纸,同一台机器;同时于每周定时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一直持续到分娩结束。每例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运动和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量身制定饮食计划且饮食差异不大,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空腹以及三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统计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空腹、三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情况均控制良好,但通过对比发现,A组三餐后2 h血糖(4.13±1.08)mmol/L,空腹血糖(4.03±0.9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1.2)%。B组三餐后2 h血糖(6.12±1.31)mmol/L,空腹血糖(5.13±1.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1.6)%。对比发现,A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B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了低血糖,A组日间低血糖发生了2例,夜间低血糖发生了2例;B组日间低血糖发生了5例,夜间低血糖发生了6例。对比发现,A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作为糖尿病中特别的一类,是一种妊娠期高发疾病,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可能存在潜在的糖耐量减退,但血糖处于正常水平,而发生妊娠后,血糖升高,被诊断为糖尿病。另一类比较少见,是妊娠前,其糖代谢就已经紊乱,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被诊断为糖尿病。但是该次研究对象中,妊娠前均无糖尿病病史。在妊娠早期,胎儿需要从胎盘中获取大量的糖类最为能源物质,因此,孕妇的血糖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妊娠中后期,产妇体内的雌激素、孕酮和胎盘生乳素等物质就会随着妊娠的进程而增加,而这些物质都属于抗胰岛素样物,这样一来,孕妇就会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而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导致妊娠期血糖升高[3]。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孕妇因血糖升高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病变(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视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等;胎儿在体内由于长时间的高糖环境,会使胎儿的发育受到影响,比较常见的有胎儿窘迫、畸形,甚至会导致难产、流产[2]。

门冬胰岛素作为一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其药代动力学指标与人体分泌胰岛素曲线几乎一致,用药后30~60 min作用达到顶峰,而餐后30~60 min血糖水平也达到高峰,其降糖效果因此增强。生物合成胰岛素,是一种短效胰岛素,据研究显示,生物合成胰岛素在注射后30 min才开始起效,而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达到顶峰,降糖效果不佳。生物合成胰岛素的药效高峰期为注射后2~4 h,而此时患者的血糖已经处于下降阶段,容易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夜间。门冬胰岛素注射后10 min左右起效,30~60 min药效达到顶峰,3 h后药力失效,不仅能有效的降低血糖,还能避免因药效长而发生低血糖[3-5]。该次研究发现,使用门冬胰岛素的A组相比使用生物合成胰岛素的B组,其血糖控制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门冬胰岛素对于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有着更好的疗效以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艳秋,金岳龙,姚应水,等.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5):541-546.

[2]  张羽.妊娠期糖尿病24例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A].《健康周刊》医药研究研讨会综合刊(2016年1月第4期),2016:2.

[3]  马淑霞.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9):194-195.

[4]  邓佑兴,邵雪,冯秀梅.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4372-4373.

[5]  张畅.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03):112.

(收稿日期:2019-05-11)

猜你喜欢
门冬胰岛素妊娠期糖尿病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疗效观察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