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的研究

2019-10-08 05:03林秀锦林艳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围术期

林秀锦 林艳丽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1%,对照组则为30.9%,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术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白内障合并糖尿病;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115-02

糖尿病性白内障也被称之为代谢性白内障,主要患者自身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晶状体局部因此发生微循环,导致晶状体产生代谢异常,最终引发白内障,该病多见双眼发病,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较快,白内障极易成熟[1]。临床对白内障疾病主要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手术摘除进行治疗。血糖较高是引发白内障的主要因素,同时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代谢极易紊乱,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会对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2]。因此,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进行干预,对其术后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该院将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有男31例,女24例,年龄58~79岁,年龄区间(69.12±5.3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17±1.62)年,视力光感<1.0有33例,0.1~0.4有22例;观察组有男34例,女21例,年龄60~77岁,年龄区间(68.83±4.91)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03±1.54)年,视力光感<1.0有35例,0.1~0.4有20例。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眼压、视力、晶状体度数以及控制血糖等措施,并给予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体位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下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①心理护理。白内障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状况,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充分的认知,更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

②血糖控制干预。术前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对饮食自控力较弱的患者需耐心给予安慰指导,使其充分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遵循医囑适当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防止血糖发生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特别注意胰岛素用量较大患者的餐后血糖,防止出现低血糖现象。若有低血糖史患者,可在餐后适当给予少量的饼干等食物,稳定血糖。

③术前护理。由于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大多患者病程较长,眼部常有合并并发症,难以散大瞳孔,因此进行散瞳时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散瞳时间,点眼多次,确保瞳孔的散大状态。做好全身和眼部清洁,培训患者正确点眼药水方法,术前1 d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感染发生。

④术后护理。嘱咐患者术后尽量多休息,防止头部剧烈晃动,不可低头、弯腰、用力的打喷嚏或咳嗽,防止术眼压力震颤、过高。术眼无菌纱布遮盖并用无菌眼罩覆盖,叮嘱患者不可磕碰患眼,以防外伤造成患眼伤口开裂或出血等情况。术后指导患者多使用蔬菜水果、低糖食物,防止血糖水平出现紊乱,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切口愈合造成影响。

⑤术后专科护理。术后注意全身情况的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的不适症状,若有剧烈疼痛需考虑是否合并前方出血、感染、包扎不当或眼压增高等问题。每日换药时密切观察患眼有无红肿、伤口对合情况、结膜是否产生分泌物、角膜是否有水肿浑浊、眼内有无感染、前方有无出血等情况。术后如果出现高眼压可根据医嘱给予250 mL浓度20%甘露醇注射,或口服异山梨醇。术后12 h是眼压增高的峰值,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术眼症状,若有严重肿胀感、呕吐、恶性等症状需立即告知医师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空腹血糖值)、2 hPG(餐后2 h血糖值),使用常规血糖测量仪,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结果;②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眼压增高、角膜水肿以及前房渗出。

1.4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血糖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1%,对照组则为30.9%,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超声乳化晶体植入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的重要手段,而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机体免疫力衰退、血糖代谢异常等问题,术后极易发生眼压增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造成直接的影响[3]。因此,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需对其血糖进行合理的控制。预见性护理是在传统护理模式上所延伸处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由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与准确判定,使用临床医疗知识,找到潜在、现有的一些护理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护理问题彻底解决,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4]。该文通过围术期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详细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手术治疗方式等,消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合理应用胰岛素,强化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指导其科学饮食计划。术后对手术切口情况密切观察,对并发症进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5]。

该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预见性护理后,患者FBG、2 hPG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9.1%,对照组则为30.9%,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具有明显效果,该研究结果与邹丹等人[6]的研究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预见性护理,不仅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值,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参考文献]

[1]  姜慧,王凤玲.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8-20

[2]  高彩琴,李鸿儒.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179-180,183.

[3]  郭瑞瑞.整体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性白内障老年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與医药,2018,25(15):158.

[4]  吴小玲,陈晓雅,谭丽容,等.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和围术期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4):578-581.

[5]  郝丽,齐月,孟海燕.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使用胰岛素泵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6):125-126.

[6]  邹丹,王琳,刘芳,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110-113.

(收稿日期:2019-05-10)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围术期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应用于肝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术后恢复的经济性评价——基于离散事件仿真模型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状况29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