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效果评价

2019-10-08 05:03林云华李玲肖辉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效果

林云华 李玲 肖辉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对采取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择该院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护理干预下,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质量,穿刺成功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126-02

糖尿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类型,发病群体大多为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作为此类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现象,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影响,由于人们运动量缺失以及饮食结构失衡,导致糖尿病肾病在我国发生率不断呈现为上升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在不断减退,如果不及时加强治疗措施,会加剧代谢紊乱等不良现象。静脉留置针输液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见措施,采取全面性和合理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成功率,对提高患者临床治疗质量具有积极影响。该文研究实验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以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例,分析探讨在其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评价对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采取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例数相等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为61~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50±4.13)岁;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62~81岁,平均年龄(71.50±2.77)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该次研究相关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如下:①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其身体情况比较特殊,皮肤以及肌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弛现象,会增加静脉针留置难度,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患者身体实际状况的细致分析,评估静脉留置针难度。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选择下肢大隐静脉、手背、前臂等位置血管进行穿刺,从而降低穿刺难度。②为了避免患者穿刺位置出现细菌感染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穿刺部位以及周边部位进行全面消毒,完成消毒以后,告知患者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触消毒位置,保证自然风干[1]。③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对穿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情绪和排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患者穿刺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细致的心理疏导,在治疗期间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进行自身疾病知识的全面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正确认识,树立积极的治疗自信心,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针对焦虑情绪显著的患者以及缺乏家属陪伴者,护理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焦虑以及不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针對患者以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保证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后续治疗措施起到积极作用[2]。④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可以和患者聊一些生活问题,包括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达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目的,从而缓解患者在穿刺治疗过程中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血管,在相应范围内进行按摩,明确最佳穿刺位置,在穿刺之前使用止血带,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止血带松紧度的调节,避免增加患者疼痛感。⑤其次,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需要保证进针角度为向上倾斜30°,快速穿刺,进入皮肤以后再缓慢推入,出现回血现象后需要压低针体,向前推进3 mm放置套管,然后退出针芯,将输液器与之连接,同时应用无菌透明贴膜进行肝素帽粘贴。护理人员需要谨记患者留针时间,保证定期更换,为了保证穿刺成功率,护理需要进行肝素封管处理,避免出现堵管问题,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调节推注速度[3]。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在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0统计学处理数据,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0.00%,对照组为66.00%,观察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18.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大,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在不断衰弱,再加上身体处于特殊状况,在治疗期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患者病情具有反复性发作特点,因此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治疗时间较长、血液黏稠、血糖过高等现象,患者皮肤状态明显衰老,进一步加大了穿刺成功的难度,如果护理人员出现操作不当现象,甚至会引发血管组织损伤以及皮下淤血等不良现象,导致患者出现情况比较复杂的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措施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静脉滴注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穿刺率,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4]。

该文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結果表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分析原因如下:①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等不良现象,由于留置针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感染,侵害皮肤等现象,而且老年患者存在机体衰退现象,对自身皮肤保护能力较差的特点,因此出现护理操作不当以及消毒不彻底时,患者会出现感染、红肿等并发症现象,该文研究实验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严格消毒工作,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红肿、感染问题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红肿,细菌感染发生率[5]。②此外患者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静脉栓塞的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含糖量较高,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高凝固凝血块现象,在治疗期间血块会跟随血液流动形成静脉栓塞,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危险,该次研究实验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肝素封管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静脉栓塞现象,对患者后续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6]。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其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期间,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琴.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224,226.

[2]  孙利.老年糖尿病肾病15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22-223.

[3]  徐东岩,关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输液中应用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2):172-173.

[4]  徐殷香.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100-101.

[5]  潘月.输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8(4):154.

[6]  苏定伟,陶连姗,陈萍,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1):28-30.

(收稿日期:2019-05-06)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护理效果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