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08 05:03吕丽玲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子宫肌瘤血糖

吕丽玲

[摘要]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该院2018年1—12月接收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n=86)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为基准,分为实验组(n=43,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对86例患者护理效果、血糖指标评估。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显著,既可缩短排气及下床时间,又可改善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干预;子宫肌瘤;糖尿病;血糖;下床时间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132-02

调查显示[1],子宫肌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发病率高达25%左右,为临床常见良性肿瘤,机体内雌激素、孕激素与其有极高相关性。临床现阶段对其多实施保守、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在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若患者机体内血糖水平异常,会明显增加手术风险,还对预后效果有一定影响。故需在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进行护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该次2018年1—12月间随机选择86例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实施后血糖水平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接收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n=86)进行研究,分为两组(随机表),即每组样本数:43例。

实验组:年龄:30~58岁,平均(44.0±14.0)岁;病程:0.5~6年,平均(3.2±2.7)年;单发肌瘤患者23例,多发肌瘤死患者20例;生育患者19例,未生育患者24例;

对照组:年龄:28~57岁,平均(42.5±12.5)岁;病程:0.6~7年,年平均(3.8±3.2)年;单发肌瘤患者22例,多发肌瘤死患者21例;生育患者20例,未生育患者23例。细致分析、对比两组(n=86)基础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相关人员审批,该研究遵循自愿、保密、尊重三大原则,凡涉及患者隐私相关内容信息,均严格遵循相关原则,维护患者自身权益,且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①严重脏器组织损伤患者;②精神状态异常患者;③依从性较差患者;④沟通障碍患者;⑤听力障碍患者;⑥未满18周岁患者;⑦子宫腺肌瘤患者;⑧肉瘤患者;⑨内膜癌患者;⑩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患者。

纳入:①配合能力较好患者;②自愿参加、资料齐全患者;③精神系统损伤患者;④无传染性疾病患者;⑤术前经子宫内膜活检、核磁共振确诊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干预,①术前。术前24 h对患者进行探视,对其基础情况、检查情况进行了解,并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根据患者自述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针对性心理疏导,降低不良情绪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制定合理护理方案,并需与术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加强对机体血糖水平的控制[2]。②术中。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需加强手术室温湿度调节在合理范围内,并检查所需仪器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对术中使用仪器、光源进行调节,避免其影响手术进程。术中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密切协助医师进行手术,若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医师,配合进行干预。③术后。术后为患者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加强对患者切口状态的观察,详细记录引流情况、排尿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加强病室环境的管理及血糖水平的监测,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3]。叮嘱患者术后加强饮食控制,并定时、定量服用降血糖药物,在日常生活中需每日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需告知患者手术流程及手术需注意事项,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麻醉、手术医师进行临床操作,手术完成后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评估  对患者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月经周期进行评估。

1.3.2  血糖指标评估  使用血糖监护仪对患者空腹、餐后血糖及血红蛋白水平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护理效果、血糖指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标

实验组血糖3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若不及早进行干预随着病情加重会对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遗传、精神、免疫功能均为诱发该项疾病的原因。子宫肌瘤以月经周期紊乱、腹部胀痛等为临床症状,若两组合并出现,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加强重视,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操作,在确保手术效果同时,缓解患者不良心理,避免不良情绪诱发的血糖水平升高,且在术中做好保温护理,加强对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效规避异常事件的发生;术后护理的实施促进患者及早下床进行活动,在提高康复效果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满足现阶段临床护理需求,在配合医师进行手术同时,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到达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4]。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月经周期、排气时间等4项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且3项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曹永婧等[5]相似性较高,曹永婧研究证实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这与该次研究一致,故手术室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价值得到证实,主要由于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常规药物治疗多无明显效果,故部分患者多于治疗一段时间,且符合手术指征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但患者自身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抵触心理,且自身伴有糖尿病,护理人员在实施疾病内容讲解时极易出现担忧心理,不仅会影响血糖控制效果,还会对其手术顺利性产生一定影响,故此需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只要配合进行治疗,遵医嘱服药、加强饮食控制便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对手术实施无任何影响。还需借助自身所學专业知识,引导患者就自身疾病治疗、护理、预后等问题进行提问,使自身疑问得到解决,通过提高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的认知,使其临床配合程度、依从性得到提高,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应激反应、麻醉药物效果等均与血糖水平有一定关联,故为确保手术实施顺利性、达到理想麻醉效果,降低术后应激反应,术前需加强血糖水平控制,确保餐后、空腹等时间段血糖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内[6-8]。基于该次研究时间较短,且研究样本较小,未对护理后满意度等临床数据进行采集,故在后期研究中需加大研究样本,并延长研究时间,扩大数据采集范围,为临床提供更高质量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显著,对缩短排气、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降低血糖水平有极高价值,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天瑶,金香花,宗可心,等.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168-169.

[2]  陈飞飞.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7):24-25.

[3]  艾云香,罗小燕.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80-181.

[4]  卢海芹.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1):130-131.

[5]  曹永婧,王雪梅.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20):57.

[6]  覃玉娥. 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3):156-158.

[7]  穆锦华.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153-154.

[8]  许燕红. 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1):168-169.

(收稿日期:2019-05-07)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干预子宫肌瘤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探析45例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手术室护理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