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0-08 05:03施兆明陈玉凤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通络硬化下肢

施兆明 陈玉凤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和贝前列素钠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散,对比两组患者的rs-CRP、IL-6、TNF-α指标、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踝臂指数等。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rs-CRP、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TNF-α指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BI值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关键词] 活血通络散;阿司匹林;贝前列素钠;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8(a)-0177-03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高达1.139亿,其中50%的18岁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LEDA)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全身動脉粥样硬化的局部体现,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下肢血管会进一步狭窄和闭塞,诱发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需要下肢截肢或再次截肢。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约8%的糖尿病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出现了下肢血管的病变,且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对患者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近年来,中药在改善糖尿病病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4],该次探讨2017年2月—2018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124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5];②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07)》中关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6];③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分期在Ⅰ~Ⅲ期;④踝臂指数≤0.9;⑤年龄30~70岁;⑥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为0级。排除标准:①对相关药物过敏;②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③合并有血栓闭塞性等外周性血管病;④有上消化道出血、咯血等症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4.2±8.72)岁,平均病程(7.59±2.23)年,BMI(25.19±3.29)kg/cm2,合并高血压者45例,高脂血症11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5.5±7.17)岁,平均病程(7.31±2.39)年,BMI(25.17±3.36)kg/cm2,合并高血压者40例,高脂血症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1次/d;贝前列素钠片40 μg/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散,包含全虫、水蛭、丹参、三七各30 g、大黄20 g、穿山甲10 g、蟾酥2 g、蜈蚣6条,细研成粉末,以温水冲服,2 g/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对比两组患者的rs-CRP、IL-6、TNF-α指标。②使用彩超测量治疗前后的下肢动脉血管内径,由两名医师共同测量取平均值;测定踝臂指数(ABI),即踝与肱动脉压比值,以ABI≤0.9位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切割点。

1.4   诊疗标准

①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间歇跛行等中医证候积分情况[7],根据症状高低评分,分值为0~6分,积分越高说明疾病越严重。②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提供的评价标准[8],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指体征、临床症状、证候积分、ABI减少值≥70%;有效30%~69%,无效≤29%。

1.5  统计方法

该次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研究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rs-CRP、IL-6、TNF-α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rs-CRP、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TNF-α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ABI值和血管内径对比

治疗后,两组ABI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ABI值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25.17±7.16)分,对照组(24.18±6.19)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4,P=0.412);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19.36±2.18)分,对照组(21.68±4.78)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7,P=0.000)。

研究组显效32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6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1.29%,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9,P=0.034)。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新发病例数量仍呈现增长趋势[9]。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动脉壁变硬,动脉管腔狭窄或血栓形成,病变累及多组血管。中医认为唐尼阿波患者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物不归正化为痰,脾不能散精,所以患者早期容易出血下肢动脉硬化,随着病情进展,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下肢血行不畅,所以患者血脉涩滞,淤血阻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活血通络散中的全虫、水蛭、蜈蚣等可以活血通络,再辅以丹参、三七活血养血,共奏祛痰破淤、通络止痛之效。

引起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较多,现有研究认为[10],多种炎症因子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rs-CRP、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TNF-α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原因在于,rs-CRP是具有標志性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CRP水平随着斑块的增大而增高,研究显示[11-12],IL-6和CRP都可以在动脉斑块中被检测到,一旦斑块出现炎症反应时,IL-6释放入血,可以认为血管壁的损伤程度与IL-6和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TNF-α是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激活,破坏内皮细胞,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更早出现。因此,两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强有所下降,但研究组rs-CRP、IL-6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考虑为方中丹参、冰皮、三七的消肿、活血化瘀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丹参酮ⅡA可减少TNF-α、IL-1β炎症因子,进而缓解机体的炎性反应。但TNF-α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为TNF-α第动脉硬化的影响较低,其信号转导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孟磊, 郝继博. 老年人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3):67.

[2]  叶卫明. 阿司匹林抗凝联合阿托伐他汀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7):24-25.

[3]  张麦叶, 任丽君, 高彬. 趾臂指数与踝肱指数对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8(1):48-51.

[4]  杜景芳.活血通络散治疗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效果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1):45-46

[5]  杭照锋, 王军超.活血通络散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3):2373-2374.

[6]  陈小英, 郑关毅, 林侃,等.益肾活血化痰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37(11):1301-1304.

[7]  魏爱生, 梁佩玲, 王甫能.复方丹参滴丸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早期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18(6):118.

[8]  王嫇, 闫朝丽.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的诊治现状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5):7-10.

[9]  佚名.生脉饮加减治疗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203-205.

[10]  解其华.抗凝联合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5):162-163.

[11]  潘晓琼, 胡臻, 刘云霄,等.黄芪多糖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3):11-15.

[12]  李艳.抗凝联合降血脂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76-177.

(收稿日期:2019-05-07)

猜你喜欢
通络硬化下肢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