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从初中语文教材中挖掘与运用写作素材

2019-10-08 05:26王珍秀
神州·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阅读能力作文教学

王珍秀

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学生倍感棘手的问题,老师的付出往往换来学生的厌倦,学生无话可说,成了作文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有话说,敢去说,笔者从自身的教学中总结以下几点作为参考:立足文本,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梳理,积累写作素材;以读促写,借鉴精品技法。相信这些会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写作的指导。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能力;写作素材;写作技法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加上近年来语文课程的改编,语文考试的改革,写作就更显得重要。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包罗万象,语言文白兼有,风格异彩纷呈,这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将课本的阅读材料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巧用、化用课本材料充实自己的作文构思,相信学生的写作必会取得大的进步。

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文章内容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每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又适合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一直感觉:语文课本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源泉。用足语文课本,开动脑筋,灵活处理好这一阅读教材,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被自然激发。于是语文课本里的许多文章自然就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素材,开掘创作灵感的源头。语文课本也就成为学生写作路上的一盏明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杨振宁的《邓稼先》、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等佳作都成了我们写作挥之不去的情怀。

二、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和运用写作素材

(一)立足文本,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间接获得写作素材的最好途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本可以给予学生无尽的精神力量,能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养料。有人形象的把“读书”比作“养气”。它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输出释放,更好地表达。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教学内容的来源。课文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成为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留下的至理名言、格言、警句可以成为我们写作中很好地标题、观点。

比如教学《春》时,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因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是教学的典范。读就特别重要,引导学生读出景物的美,文章抓住春天景物的哪些特点,展现了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机;读出结构的美,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特别是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条分缕析,既展现春景又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特别是迎春图的安排,为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读出写景方法的美,文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动静结合又有不同角度的写法,既有拟人比喻又有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每种方法的运用都为春景增色;读出情感之美,文章具体细致的描绘春天的各种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对自然热爱的喜悦之情。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也一定会明白只有具备细致的观察能力方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景物。这样一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自然就能把外在读到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日积月累,词汇量逐渐增多,知识也就越来越丰富,阅读能力增强了,理解能力也随之增强。类似这样的文章语文教材中很多,如《紫藤萝瀑布》《壶口瀑布》《济南的冬天》------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积累,借鉴。学生积累的越多,他用起来就会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不会再是挤不出字来的状态。学生写作也就不会觉得太难。

(二)梳理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材料,感到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一来是因为活动范围的狭窄,囿于家门和学校。二来缺乏生活内化的本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中的佳文材料,老师需细读教材,统观全局,指导分类,引领挖掘,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一篇学生习作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选择。“温故而知新”,把学过的课本找出来,以往你没有想过的问题可能在你重新阅读的过程中重新“激活”出来。教材中有大量的语言表达的优美模式(如雅词、美句、精段等)。要从课外补充写作源泉,就要尽量做到每天读一篇经典、精美的时文,积累思想、情感和词语,积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努力使自己从贫乏走向丰富,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

三、以读促写,借鉴精品技法

語文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作,除了可以作为写作素材来使用外,还可以从中学习写作技巧。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均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们变为作文教学的蓝本。对教材里优秀篇目的写作方法、技巧,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取法,敢于“拿来”。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的倒叙,刘禹锡《陋室铭》的卒彰显志、类比写法,《爱莲说》的托物言志,《天上的街市》的联想和想象,《散步》的以小见大------这些灵活多变的写作方法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范本,让学生大胆尝试,多加练习。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汲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的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只有从教材入手,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使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样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作为教师,只要用心探索教学新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累素材、巧用技法。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长进。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阅读能力作文教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