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

2019-10-08 07:47张丽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实效性

张丽娜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21-001

德育是通过实施品德、道德教育,改善和调节学生心理认知,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由于全球化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激荡,以及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使得社会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的态势。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亟待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政治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也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中小学德育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德与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如天平一样必须保持平衡,协调发展,但是今天这个天平却无法平衡。近年来,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教师重教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作为一名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的教师,我总是提醒学生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的测验上,而是体现在“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这些议题上。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生重要的课题呢?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考试分数就代表一切”的年代已经过去,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学生们知道考试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人格品性才是教育的本质。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是显性的效益,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实。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很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近年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强调的不少,但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评估与监督体系,监督流于形式,评价缺乏依据。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明确的工作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人员保障,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教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复杂多元的思想状态和层出不穷的心理问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我们从小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学生心理问题和个人品德所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比较突出。面对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现状,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如何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质、心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四、德育合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相互配合的不够紧密。有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致使家庭教育滞后,家长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责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在家庭教育中,要做智慧的父母,善于通过言传身教,把理性的教化,道德的感染,做人的准则等有机的融为一体,让孩子受到滋润,受到美的熏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既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又使学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就学校的德育教育而言,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教育环境的变迁。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学校必须完成社会所赋予的德育教化的任务,而教育者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措施,以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考验着学校教育者的智慧。总之,德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进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工作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