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怪老头画出最贵的画

2019-10-09 03:22毛予菲
环球人物 2019年18期
关键词:霍克尼艺术家英国

毛予菲

2018年4月,霍克尼在洛杉矶。

2018年11月16日,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代表作《艺术家肖像(游泳池及两个人)》以含佣金9031.25万美元(约合6.2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一举超过美国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在5年前创下的在世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81岁的大卫·霍克尼成为了作品最贵的在世艺术家。

时隔10个月,“大卫·霍克尼:大水花”展览在北京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分馆开展。霍克尼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100多件作品集中亮相,其中就包括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贵馆藏,与创下纪录的《艺术家肖像》同属“游泳池系列”的《更大水花》。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工作人员海伦·丽特领着《环球人物》记者,一边欣赏着霍克尼的作品,一边详细介绍了霍克尼的创作经历——为什么这个老头能成为“最贵在世艺术家”?

霍克尼“游泳池系列”代表作《更大水花》。

《祖母与她的缝纫机》(左)。1954年的自画像。(右)

拒绝写毕业论文的优秀毕业生

“毕加索是霍克尼一生的偶像。”海伦·丽特说,他从毕加索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变化。回顾霍克尼的创作生涯,从伦敦到洛杉矶,再到与中国古画产生化学反应,他的绘画风格不断变化。正如毕加索形容自己:“我从不停留在一个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没有风格。”

展览大厅入口,第一幅画《祖母与她的缝纫机》,来自霍克尼的学院派風格形成时期。画中老人坐在一台缝纫机前,构图饱满,格局紧凑。当时霍克尼17岁,正在英国布拉德福德艺术学院,主要接受欧洲传统写实绘画的教育。这段时间,霍克尼常推着装满绘画材料的小车,闲逛于附近的大街小巷,用素描的笔法,画街景、画洗衣房、画农贸市场,留下了一系列写实风格作品。

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有一张创作于1954年的自画像格外不同。画中霍克尼留着西瓜头,戴粗框黑眼镜,身穿蓝外套、灰白相间的衬衫、竖条纹的黑裤子。画中一切皆由不同颜色的剪纸拼贴而成,隐隐透出一种另类的时尚感。

1959年,霍克尼来到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看到了一批美国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他大受启发,画风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入学两年后,霍克尼创作了《两个男孩》,画中两名男子站在一起,线条混乱,色块朦胧,具有浓厚的波普艺术风格。自此,霍克尼的创作开始彻底“不走寻常路”。

不仅创作风格越来越大胆,他个性中的“叛逆”也开始逐渐显现。霍克尼拒绝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理由是“作品应当完全取决于艺术实践,而不是一堆文字”。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最初扣留了他的文凭,霍克尼却不以为意,还讽刺学校的腐朽制度,“把学生都累垮了”。最后学院没辙,特地为霍克尼改变了校规。霍克尼成为第一个没交论文就毕了业的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生,还获得了该院为毕业生颁发的最高奖项——金勒斯奖。

1963年,26岁的霍克尼举办了个人画展。在当时被抽象艺术所统治的画坛,霍克尼对具体形象的感悟表达,对奔放色彩的大胆运用,让初出茅庐的他一举成名,也确立了他在画坛的地位。

“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当个艺术家”

在霍克尼的海量艺术作品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他的“游泳池系列”。

霍克尼的肖像画《克拉克夫妇俩》。

霍克尼的肖像画《我的父母》。

1964年,霍克尼第一次飞过洛杉矶的上空,往舷窗外看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地面上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游泳池。“我意识到,游泳池在英国是奢侈品,但在洛杉矶不是。”一落地,霍克尼迫不及待把自己的深色头发染成金色。他四处拜访友人,与其他艺术家交流,参观服装秀,充满激情地作画,毫无节制地饮酒狂欢……过上了躁动的享乐生活。在媒体镜头前,艺术新星霍克尼总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当个艺术家”。

到美国后,霍克尼画的最多的就是洛杉矶留给他的第一印象——大大小小的蓝色泳池。加州亮丽的风景、热情的当地人、五彩斑斓的狂欢宴会,让他的笔触愈发明亮流动。“游泳池系列”由此诞生。

此次展出的《更大水花》绘于1971年。画中空无一人,跳水板下却水花四溅。蓝色水池对面有一把空椅,对岸游泳馆的大玻璃映出未入画的投影,馆旁是两棵高高的棕榈树,更远处是一大块浅蓝的平涂。海伦·丽特介绍说:“霍克尼用鲜明的颜色呈现出一种享乐主义的图景,即使你不了解创作背景,也能被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泳池则成为霍克尼的符号,被定格在艺术史中。”

到洛杉矶的最初十几年,霍克尼频繁穿梭于大西洋两岸,往返于欧洲与美洲之间。1978年,他干脆在好莱坞比弗利山上买下一栋小屋,从此定居在这里。这间小屋也成了霍克尼的工作室,数百幅极具代表性的肖像画都是在他家后花园里完成的。

其中一幅《克拉克夫妇俩》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画中是霍克尼的一对好友夫妇——英国时尚设计师奥希·克拉克和他的新婚妻子塞西莉亚,霍克尼是当时婚礼的伴郎。这幅画构图简洁,画面十分宁静,但人物关系尽藏微妙。海伦·丽特指着画中人物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女主人身旁的一束百合花隐喻死亡,男主人怀中那只叫帕西的猫望向屋外。事实上,这段婚姻仅维持半年就破裂了。《克拉克夫妇俩》让人回味无穷,霍克尼埋下了关于这段婚姻结局的伏笔。”

正如《克拉克夫妇俩》,霍克尼完成的肖像画多为双人图,都呈现了一种“自然主义”风格。《克拉克夫妇俩》在2005年入选“英国收藏的最伟大的10幅画作”,霍克尼是入选画家中唯一在世的艺术家。另外,此次展出的霍克尼肖像代表作,还有一幅《我的父母》。

与中国卷轴画的情缘

展览中,“友情展出”的《康熙南巡图(上)》,也成为一大亮点。这幅中国清代的卷轴画,对霍克尼的中后期创作影响颇深。

早在1981年,44岁的霍克尼就与他的好友、72岁的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彭德从美国出发来到中国,游历了北京、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就像第一次飞过洛杉矶的上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又为霍克尼打开了另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看到颐和园里石刻的水波纹、火车餐桌上的烟灰缸与盆栽、马路上转动的黑色自行车轮胎、搭着白色镂花针织装饰布的沙发茶几……他“就像小学生第一次出远门一样新鲜”。

斯彭德用文字写下了当时的所见所闻,霍克尼则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他眼中的中国面貌——用淡红色水彩勾勒天安门的线条和色块,用温暖发旧的色调画中国家庭的客厅。3个星期后,两人收获满满回到美国,这些图画、照片和文字后来被收集出版为一本《中国日记》。

霍克尼拼贴画里程碑式作品《梨花盛开的公路》,绘于1983年。

那时的霍克尼,接触到的中国艺术还只是浮光掠影。两年后,他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珍藏于此的清代宫廷画家王翚(音同辉)及其助手完成的《康熙南巡图》。那一晚,他和策展人迈克·赫恩在地上跪了三四个小时,静静地观看这件“长约22米、每处皆景色”的卷轴画,讨论它是多么神奇地处理了空间、时间和叙事。霍克尼后来回忆:“这幅画充满魅力,那真是我人生中最兴奋的一天……”

霍克尼被深深震撼,他开始潜心研究《康熙南巡图》,真正走近了东方艺术。1998年,霍克尼策划拍摄了一部关于《康熙南巡图》的纪录片——《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在镜头前,霍克尼滔滔不绝地讲了1个小时,极尽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画中所感悟到的 “散点透视”和“移步换景”的构图以及正确的观看方式。他还将意大利18世纪画家卡纳莱托的名作《从西南眺望圣马可广场》与《康熙南巡图》做了一个对比。“有人说意大利的绘画是从一个窗子向外看,但我要问:你在哪儿?答案是:你在屋子里面。而中国风景画的视角要大得多,你可以走出屋子,在外面穿行……是时候打破窗户了,而我正在这样做。”

霍克尼立刻将他在中国古画中获得的“多视角”感悟糅进自己的创作。有一天,他在画完一幅以客厅和阳台为主题的油画后,尝试用相机拍下了画的各个局部,又按照绘画的样式将其一一粘连。顿时,画中的碎照片出现了错位、重叠,给人以奇妙的视觉体验。此后,霍克尼迷恋上这种“马赛克式绘画”,1983年的《梨花盛开的公路》就是他拼贴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从不畏惧站在主流的对立面

2005年,72岁的霍克尼从洛杉矶搬回家乡。在安静的英格兰乡村,他又开始了新的尝试——把多块画布拼在一起,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浓郁的巨型风景图。2009年,霍克尼在手机里下载了当时最流行的绘画软件,在窄窄的手机屏幕上画复杂的图景。每当完成一幅手机绘图,他还要用电子邮件将它们发给20多个朋友。霍克尼可不管他的朋友们能不能理解、欣赏自己的手机绘图,“那些画是纯粹的愉悦,都是免费的”。

和年轻时一样,老年霍克尼依旧我行我素。为了表彰他的艺术成就,2012年,英国女王为他颁发“功绩勋章”,霍克尼成为英国历史上拥有此勋章的两名画家之一(另一位是已经去世的卢西安·弗洛伊德)。但就在3年后,霍克尼毫不留情面地拒绝了为女王画像的委托,“我回答他们,我正在画英国的风景。女王是个了不起的人,但是我画人只画自己的朋友,我對拍马屁不在行”。

回到英国后,霍克尼的穿衣风格也让他成为时尚界偶像。金黄色的头发,圆框眼镜,不同色系搭配的针织衫和套装,还有条纹衫和条纹领带都是他的标志性穿戴。英国著名品牌巴宝莉在秀场上,就还原过霍克尼的风格——经典的黄绿蓝三色,针织毛衣与撞色的领带,充满了霍克尼式的趣味。

“英国的艺术教父”“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全天候时尚偶像”“艺术圈的嬉皮士”,老年霍克尼获得了很多响当当的头衔。人们喜欢追捧他辨识度极高的画、不羁的色彩搭配、感性的生活方式……英国评论家迈克尔·格洛弗在为《独立报》撰写的文章中写道:“为什么每个水管工,甚至每个无所事事的人,都有他们最喜欢的一幅霍克尼?”海伦·丽特的答案是:“霍克尼带着好奇眼光,从不同角度观看世界。人们在他身上找到自己向往的生活态度。”

霍克尼本人也曾被问到——“究竟为什么能如此受欢迎?”他提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个收银员,他一直教育我们,不要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管我们生活在工人的环境里,但总有一种贵族般的态度。”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个人生活上,霍克尼从不畏惧站在主流的对立面,永远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国,1953年进入布拉德福德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后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他的创作风格多变,创作方法极具实验性,被称为“最出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2019年9月,“大卫·霍克尼:大水花”展览在木木美术馆北京钱粮胡同分馆开展。

猜你喜欢
霍克尼艺术家英国
大卫·霍克尼:更大的水花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青峰”徐来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大卫·霍克尼
霍克尼的朋友圈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