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桁架桥结构设计

2019-10-09 13:44雒建哲
珠江水运 2019年15期
关键词:动力特性钢管混凝土承载力

雒建哲

摘 要:以某钢管混凝土桁架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进行了顶推施工阶段、成桥阶段承载力及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钢管混凝土桁架桥采用顶推施工方案能满足受力要求,且施工阶段应力储备较富余,但由于单片顶推,施工时桁架面外需增加临时支撑来保证。钢管混凝土上下弦杆,能充分发挥组合材料的优越性,受力明确,结构合理,造型美观。结论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桁架桥 钢管混凝土 外悬臂 顶推施工 承载力 动力特性

1.工程概况

某桥为跨兰青铁路而设,采用主跨70m钢桁架简支梁一跨跨越现有兰青铁路,桥头两侧设20m跨引桥,由于该桥位于城区出入口处,桥梁下弦杆两侧悬挑2.25m人行道便于行人通行。该桥立面布置三角形腹杆桁架体系,两片桁架布置,跨径70m,桥面宽12m,桁高5m,桁高与跨径之比为1/14,一跨桁架共8个节间,每节间长度为8m。主桁上弦杆采用直径1000mm的圆形钢管混凝土断面;下弦杆采用900×900mm PBL加勁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断面;腹杆采用直径700mm、630mm的钢管断面。桥面板采用混凝土桥面板,纵、横向分块预制。外伸人行道悬臂梁采用T型截面,悬臂梁高200~450mm,人行道桥面板采用正交异形钢桥面板。主桁杆件均采用Q390E钢材,上下弦杆均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

采用单片桁架顶推施工方案(前导梁断面采用下弦钢箱断面,长17m),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在小桩号一侧设置支架,拼装主桁(主桁分段在工厂完成预制)和前导梁;(2)安装顶推设备,两片钢桁架各自向前顶推24m,两片桁架共同达到最大悬臂状态;(3)前导梁到达对岸临时支撑;(4)两片钢桁架各自向前顶推16m,桁架前端到达对岸临时支撑;(5)继续顶推桁架到设计位置,完成顶推并拆除导梁;(6)连接横梁及人行道悬臂纵梁;(7)灌注上、下弦杆及端横梁混凝土;(8)待管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撑;(9)架设预制桥面板,浇筑桥面板湿接缝,安装人行道外悬臂桥面板;(10)敷设沥青混凝土,完成泄水管、防撞护栏、伸缩缝等施工。分析时,考虑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在上一施工步骤完成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的叠合。

2.计算模型

采用Midas Civil 2015建立桥梁计算模型,其中上、下弦杆及腹杆、横梁采用梁单元模拟,横梁与下弦杆之间采用弹性连接中的刚性连接模拟,钢管混凝土构件考虑施工阶段联合截面;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板单元模拟;支座采用一般支承模拟,结构有限元模型见图1。

3.静力分析

3.1施工阶段受力计算(见表1)

在完成桥面铺装施工后,钢桁梁各构件受力达到最大值。其中,上弦杆内混凝土组合应力最大值(受压)为15.1MPa

3.2结构承载能力计算

对结构进行成桥后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分析,取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1,荷载组合考虑基本组合:1.2恒荷载+1.0收缩、徐变+1.4汽车荷载+0.75(1.1风荷载+1.4温度荷载)。详细结果如下所示:

(1)上弦杆应力计算结果。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作用下,上弦杆钢管组合应力最大值为221.0MPa

(2)上弦杆偏心受压承载力验算。上弦杆承载力验算依据《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JTG/ T D65-06-2015)中,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相关计算方法进行:上弦杆中部:γN=2.75×104kN<3.24×104kN;上弦杆端部:γN=1.00×104kN<2.75×104kN;

(3)上弦杆抗剪承载力验算。上弦杆中部:γ0V=2356.5kN<15.37×103kN;上弦杆端部:γ0V=7352.1kN<12.58×103kN。

(4)下弦杆应力计算结果。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作用下,下弦杆钢管组合应力最大值为181.8MPa

(5)下弦杆承载力验算。依据《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中相关规定,验算下弦杆承载能力:下弦杆中部:Mun=1.11372×104kN/m;下弦杆端部:Mun=9.84501×103kN/m。

通过提取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下弦杆中部轴力最大值为21282.7kN,同一单元绕Y轴弯矩为2815.0kN·m;下弦杆端部轴力最大值为4504.5kN,同一单元绕Y轴弯矩为1227.1kN·m;则,下弦杆承载力验算如下:

下弦杆中部:N/fAsu+M/Mun=0.944<1;下弦杆端部:N/fAsu+M/Mun=0.293<1。

(6)腹杆应力计算结果。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基本组合作用下,腹杆的最大拉应力为246.3MPa,所在单元位置为梁端第二根腹杆处;最大压应力为246.7MPa,发生在梁端第一根腹杆处;以上应力值均小于fd=295MPa,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7)动力特性。由计算得第一至第四阶频率分别为1.9226、2.3797、2.6969、2.7423,图2中,前两阶振型分别为纵桥向对称竖弯和横桥型反对称竖弯,第三、四阶振型均为人行道局部对称竖弯,这是由于下弦杆外悬臂人行道造成的,且三、四阶自振频率很接近前二阶整体竖弯频率,对结构较为不利。

4.结束语

通过计算发现,钢管混凝土桁架桥采用顶推施工方案能满足受力要求,且施工阶段应力储备较富余,但由于单片顶推,施工时桁架面外需增加临时支撑来保证性。本桥下弦杆外伸悬臂人行道,增加了上弦杆及腹杆应力,设计时应加强上弦杆及腹杆。外悬臂人行道部分对结构的自振也产生不利影响,设计时需采取措施减小振动。

参考文献:

[1]陈志明,王贤强,张建东,等.大跨径简支钢桁架桥顶推架设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S4):643-646.

[2]蔡宏伟.钢桁架桥静力及动力特性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12(02): 27-29.

猜你喜欢
动力特性钢管混凝土承载力
钢管混凝土平缀管格构柱换算长细比计算方法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对受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