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2019-10-09 13:43朱文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

朱文清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8-002-02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章从我国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出发,紧跟时代脉搏和我国出版发展趋势,探讨出版“走出去”的策略方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出版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走出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的出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传承弘扬以及推介普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图书,做到真正有效的普及传播,是新时代出版界的共识。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发达国家围绕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美国政府推出《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政策文件,力图在网络空间扩大其竞争优势,将自身文化价值观与其在网络空间的利益诉求捆绑在一起,向世界传播侵蚀。显然,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利用自身在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硬实力优势,进一步扩张文化软实力,以强化其信息传播和文化输出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覆盖,并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学、体育、音乐、艺术、饮食、影视、服饰等等,西方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也随着其文化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国外传递,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如何在新时代、新规则,新秩序中确立新精神,新价值、新信仰,还在探索构建之中。如何在实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软实力”,使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走出去”,也是我们出版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下,中华传统文化热悄然兴起,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圖书“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前广阔的空间。我们出版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大力传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是最早的一类“走出去”图书,是各国对中国出版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自然面临着绝佳的机遇。面对传统文化类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大好形势,出版社自然不能错过良机。

国家层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部署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任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对外翻译出版工程项目并予以资金支持。同时,对于“走出去”效果较好的图书,还设立了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加大图书实物出口及版权“走出去”,可以更大范围的突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作为科技类出版社,为服务大局,引领大众,切实做好文化担当,我们特别围绕科技前沿、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传承岭南文化方面,继续加大岭南中医药文化和岭南饮食文化系列精品图书 “走出去”力度。努力挖掘、传承、推广优秀的岭南中医药传统文化,讲好岭南中医药故事,以我社《岭南中医药精华书系》为依托,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岭南中医药名家名方、岭南道地药材、中华养生文化等,以双语出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丛书,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推动岭南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欧美国家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拓展国际市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的策略

近些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可圈可点,有目共睹。文化产业领域诸如电影电视、戏曲歌剧、演出演艺、出版发行等各显神通。“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成了基本模式,事实证明这也是文化“走出去”初级阶段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但是,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特别是中华价值观“走出去”,没有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没有完整的顶层设计、战略合力及平台渠道,不能深入了解海外读者心理需求及熟悉市场传播规律,怎么能实现“走出去”呢?

据了解,美国文化“走出去”,是在政府的支持下,主要通过文化产品输出、大众媒介传播,教育文化交流等三种方式进行文化扩张。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可以借鉴美国文化传播方式,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从理念与内容、渠道与平台、市场与受众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图书是“走出去”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精品力作,要把内容建设放在首位,在内容创作上追求卓越,突出思想内涵、彰显价值观念,选取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元素,深入挖掘这些元素所蕴含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彰显其在当今现实中的价值与意义;其次,要创新内容的呈现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蓄精深,意蕴悠远,要选取符合大众口味的表达方式,努力将优秀的传统思想、传统精神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让更多的人阅读并从中受益, 才能让优秀文化传播得更深更远;再次,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要中西兼顾,突出“中国元素,国际表述”的核心,既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要照顾当下国际设计流行趋势,达到从视觉上即能抓住读者的效果;最后,精品图书一定要有过硬的内容质量和装帧质量,作者、编辑是重要因素。

善用新媒体与新平台,全方位拓展海外传播的平台和渠道,增强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依托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型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推介翻译为纸质图书,也可以将图书电子化、数字化后进行流通和传播,还可以将图书改变为视频、音频等形式,使其更形象和直观,更具吸引力;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特别是国外社交新媒体平台,增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辐射力,充分发挥新型社交媒体平台覆蓋面广,粉丝受众多、推送精准等方面的传播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图书国外传播的有效性;三是积极参加国际书展,参与现场图书展销、版权交易和主题活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的有效手段。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规模已成为全球第二,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美国书展、英国伦敦书展等国际大型书展平台,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另外,许多出版单位与海外出版社合作成立中国图书国际编辑部、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或收购当地出版机构,创建传播营销新渠道、新平台,这些新的合作模式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在当地市场的营销,提高了本土化运作水平,风险更具可控性、更加务实。

准确把脉海外受众群体,提高对外传播的有效性。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目的是以文化人、以文建信,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的针对性调研及实效性评估,深入研究海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准确把脉国际社会对于中华文化的认知度和需求度,因地制宜、一国一策地开展工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不但能“走出去”,而且能“走进去”,这是提高对外传播针对性和贴近性的关键所在,在知己知彼中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实效。

出版社作为经营性文化产业,在如何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中“两个效益”的关系方面,可以学习借鉴美国有些出版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经验和做法,既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又尊重文化价值规律,实事求是,因“事”制宜。

出版社作为传承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理应坚定文化自信,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带动、国家政策支持、传统文化升温等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价值资源,通过卓越精湛的创作,创新多维的渠道,着力打造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图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出去”,为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寒恺.美国的非盈利性组织及其在文化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前线,2009,(8).55-57.

[2]于运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N].光明日报,2017-03-3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文化自信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