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①

2019-10-09 04:03李上钊周雪琴陈燕妮胡啸宇王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

李上钊 周雪琴 陈燕妮 胡啸宇 王钰

[摘           要]  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与策略。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策略;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16-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持。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全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来源。张晓燕[1]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探究。刘堃、翟向明等[2]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创业”口号的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刘锰、邹华[3]指出必须开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才能够改变现状,更好地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创意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高校大学生人才。李宪芝、陈思羽、刘春山等以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说明项目项目训练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的提高,指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4]。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增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很多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高中教育是“保姆式”的教育管理,在大学的自由环境下,无法自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多学生浪费自己大量宝贵的课余闲暇时间,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漫长而又艰巨的创新过程决定了学生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需要承受失败的决心和毅力,一些学生有一些想法也进行了尝试,由于缺乏足够的毅力和信心而导致中途放弃,一些基本的创新活动无法完成,这也打击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毕业后自己开公司搞创业,而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这一误区导致学生对创新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创新教育对自己意义不大,从而使创新教育流于形式。

(二)缺乏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保障和基础。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很多都是理论课程教师,并非科班出身,专业水平偏低;很多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空有理论而无创新创业经历,无异于纸上谈兵;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以单纯理论灌输为主,而创新教育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不利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也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薄弱,训练基地建设滞后

大学开设的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成的,缺少相应的创新活动;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比重偏低,内容仍然偏重于理论,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校的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缺乏校外实训基地、实验设备数量少、部分实验设备陳旧且配置低。缺乏与企业和社会的对接平台,即使有研究成果,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大限制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关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我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造创新创业之势,成创新创业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活在一个创新创业的环境下,能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种下一颗创新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力量积蓄足够的时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学校应当推进课程与创新创业的融合,通过课程传递国家创新创业思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和时间向学生传递创新思想与创新精神。课程教学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的积极性,挖掘大学生创新的自觉性和主体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社团、学生会等力量多渠道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沙龙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经验汇报、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开展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兴趣。将创新教育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的创新观念,制定考评标准,将学生创新能力纳入考核,激发学生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创新创业的引领者

从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度制定创新创业教师的培养体系,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培养教师思想观念的前瞻性,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影响和带动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提高。组织教师到创新先进的国家、地区或者学校进行研修,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吸收先进的创新观念和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教师对创新教育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的组织与引导作用。鼓励教师加强创新实践,推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在创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讨和科研交流,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效果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审相挂钩,激发教师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引进,引进创新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教师,将企业家、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请进来,分享他们的创新经历,帮助学生解决创新过程中的疑惑与问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三)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创新创业的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推进创新的具体实践,借助科技园、创业园等平台输出大学生的创意和设想,借助政府力量引进创业资金,借助企业、校友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让创意走向实用;加强科研机构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创业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机制,邀请技术专家和科技精英担任大学生创新导师,讲解创新思想,用他们亲身经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教育;鼓励大学生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体现创新创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对市场的观察力和敏感性,激发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虚拟社会场景和創新实践场景,将创意人才引进学校加强指导,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问题开展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企业、学校和政府力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和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5):214-215.

[2]刘堃,翟向明,杜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1-2.

[3]刘锰,邹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才智,2019(8):1.

[4]李宪芝,陈思羽,刘春山,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分析[J].经济师,2019(3):171-172.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大学生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趋势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