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09 04:03林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头皮输液静脉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促进信息化手段在护理专业课程的合理应用,配合精心、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方法:选择本校护理专业2017级中职2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学生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将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和实操两项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实施效果可以看出,护理专业课可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现有设备、课程特点及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实现中职护生的自主学习、高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信息化;护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14-04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2]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脱离信息技术,我们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应该是:既能做到合理、恰当地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又能最大限度保障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3],本文尝试依托蓝墨云班课、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示教-反示教系统、高仿真输液模拟手臂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对象

选取本校护理专业2017级中职2个自然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57人,观察组学生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对照组共65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头皮针静脉输液法的学习效果。此前,两班学生均已经学习了医学类相关基础课程,两组学生的年龄及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教学内容

两组学生均由同一教师进行授课,选用教材为王静芬、陈晓霞主编的广东海南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授课内容均选自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法”中的“头皮针静脉输液法”。

三、教学方法

(一)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PPT展示、示教练习等方法完成大纲规定的要求。具体安排如下(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模式是头皮针静脉输液法相关理论讲授在前,实操在后,护理教师发挥着主导地位[4],一般教学流程是“讲授—示教—练习—回示”。

(二)观察组教学方法

1.课前准备

观察组学生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教学,将上表中“头皮针静脉输液法相关理论的讲授及示教”的内容重新整合安排,授课2学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前对57名学生进行分组,共分成8组,每组7名学生(其中一组8名学生),每组安排1名组长进行统筹安排小组事宜。课前准备具体情况如下:(1)蓝墨云班课App:课前教师创建管理班级和学生用户,提前一周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通过账号密码登入该系统,对教师发布的头皮针静脉输液法完整操作视频、临床拍摄的静脉图片及三个微课“输液管排气法”“如何做到‘一针见血?”“针头固定方法”及教学案例“一名腹泻病人来医院就诊”进行前置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要点及操作要领。教师可通过该系统查看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度、课前作业完成度及成绩、资源浏览情况等,还可以提醒没有按时完成课前作业、没有浏览资源的学生及时完成。(2)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学生利用高级虚拟静脉操作穿刺系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备物、操作流程及进针的角度、深浅度等情况,通过电脑屏幕提示把握临床输液的穿刺过程,穿刺成功會有屏幕显示,失败会显示失败的原因。(3)参观模拟治疗室,熟悉输液相关物品。(4)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围绕教学病例收集资料,制订护理计划,准备进行角色扮演。(5)完成《护理学基础工作页》中课前的前置性作业。

2.课堂实施

(1)复习反馈、引入任务(5min)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先对蓝墨云班课App上发布的课前测试本班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点评,再通过展示“一名腹泻病人来医院就诊”的教学案例及动画引入本次新课“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激发学生对本次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2)分析案例、制订计划(15min)

学生围绕教学病例分组讨论、分析案例,结合课前获得的知识制订出静脉输液的计划,并由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上传到蓝墨云班课App上,教师点评后将标准流程及操作要点归纳在黑板及蓝墨云班课App上,既可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方便课后学生随时可以复习和查阅。

(3)实施计划、边做边学(55min)

教师引领学生将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归纳为①“病人”拒绝静脉输液,请你做好评估、解释工作。②根据医嘱准备静脉输液操作用物。③护士向“病人”核对解释后进行初步排气。④护士为“病人”皮肤消毒后在模拟手臂上完成静脉穿刺。⑤请你根据“病人”病情为其准确调节滴速。⑥输液完毕,请为“病人”拔针并进行操作后的整理等共6个典型的护理工作任务,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施任务。每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扮演“护士”的角色,一名扮演“病人”的角色,其余学生扮演“观察者”的角色,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教师进行巡视、协调和指导。以任务4“护士为‘病人皮肤消毒后在模拟手臂上完成静脉穿刺”为例说明实施过程。穿刺时做到“一针见血,护患安全”是本次课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课前学生先在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上进行自主学习,要求了解操作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进一步在高仿真输液模拟手臂上进行静脉穿刺的实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对穿刺成功的学生予以肯定并指导其总结经验,帮助穿刺失败的学生查找并分析原因。找到原因后,教师再对静脉穿刺的操作要点做进一步分解演示,如扎止血带的方法、绷紧皮肤的方法、进针角度等,对学生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并通过微课展示“一针见血、减轻痛感”的技巧,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技能。与此同时,护理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注重与病人之间的沟通艺术及技巧,消除病人对针刺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爱伤观念,同时加强职业防护,预防针刺伤。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在工作页中归纳穿刺技巧和要领,实现学生对静脉输液进针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4)成果展示、教师总结(10min)

练习完成后,请学生代表通过示教-反示教系统多机位、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生完成重难点任务的情况,教师点评总结操作优点、存在问题及不足,并结合护考模拟习题检测,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5)布置作业、知识拓展(5min)

在课后作业中教师设置了这位腹泻病人在输液中出现的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预习下一教学单元“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的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

3.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加强练习,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次数的操作,在反复练习中顺利突破重难点。课余时间学生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录制、播放功能进行自我纠错,查找和发现自身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统计设计

资料汇总后,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一)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效果采取多元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形成性评价[5],且整个评价贯穿课前、课堂和课后。具体评价如下:

1.理论考核:观察组学生登录蓝墨云班课APP完成“头皮针静脉输液法”这部分理论知识的测评,对照组学生完成纸质问卷。测评内容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两组内容完全相同,题型分别为A1、A2和A3/A4型四种类型的选择题(共20題,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A1型题占40%、A2型题占40%、A3/A4型题占20%。

2.技能操作考核:观察组考核成绩由教师评价(80%)和练习时小组成员互评(20%)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对照组学生考核成绩完全由教师评价(100%)。评价标准参考2017年广东省中职护理技能大赛(学生组)静脉输液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两组学生理论和实操考核成绩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其他:护理学基础工作页的完成情况、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等,均由师生共同评价。

(二)观察组依托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效果的反馈  反馈过程中实发问卷共57份,收回有效问卷共57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观察组依托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效果的反馈情况如下表所示。

五、讨论

本次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在人力、课程、资讯、设备四方面的整合。信息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高仿真模拟输液手臂、示教-反示教系统和蓝墨云班课的应用,保证了学生的自主练习和高效学习,并能及时与教师互动交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信息化教学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6],我们必须善于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来协助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课前学生在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的提示和引导下,逐步熟悉备物、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同时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前置学习,课堂上学生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的引导下,借助临床典型案例及高仿真输液模拟手臂,积极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借助示教-反示教系统多角度展示学习成果,借助微课的总结归纳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我学会”向“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7],通过定期请临床护理专家莅校进行指导、点评,使教学与临床岗位对接,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真正体现爱伤观念和人文关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操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此教学方法及模式可以在教学中适当推广。在调查中,观察组的学生大部分对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1.2%),认可这种学习方法,觉得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头皮针静脉输液的综合能力(93.0%)、锻炼了与病人的沟通能力(100%)及提高临床思维能力(96.5%),她们普遍反映“高级虚拟静脉穿刺操作系统很好用,提示很清晰”“任务完成过程中充当过各种角色,很新鲜”“头皮针头能正确刺入血管看到回血时很激动,感觉很爽”“示教-反示教系统可以看清楚局部进针的情况,不会被挡到”,调查结果基本和预期设想的一致。不认可的学生主要认为“蓝墨云班课App太占内存、下载后手机有点卡、影响观看”“观看视频流量消耗过多、只能回家才能反复看”,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后续寻找更适合的软件或者建立智慧校园等途径来进行完善和解决。

我们并不是一味地否认传统教学,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乃至推广到整个护理专业,在某些方面传统教学仍有其不可被取代的优势。但从本项目的实施效果可以看出,护理专业课可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现有设备、课程特点及中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合理、恰当使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实现中职护生的自主学习、高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EB/OL].[2019-02-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2_37072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社会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答记者问[EB/OL].[2018-08-3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08/t20180831_346869.html.

[3]王静芬,陈晓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2.

[4]夏雅雄,方仕婷.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基本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7):622-624.

[5]林琳.中职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师技能竞赛相关性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4):8-12.

[6]刘月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4):77-79.

[7]雷鹏琼,高颖,赵蓓,等.护理基本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J].中华护理教育,2017,12(14):908-912.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头皮输液静脉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搞定头皮问题,释放性感荷尔蒙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让头皮爱上做SPA
颈枕输液袋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