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金城:丝路重镇兰州出土的两汉文物

2019-10-09 04:05朱亦梅
东方收藏 2019年8期
关键词:金城西域兰州

朱亦梅

当霍去病将军于公元前121年征伐河西、强渡黄河天堑时,金城就进入了历史的光照之下。在汉朝征服并控制西域后,金城就成为控扼要津的险关大埠,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图1)。

从这里通向中原,也从这里穿河西抵中亚、西亚,终达欧洲,时与汉王朝并存的帝国,有史称黎轩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前323—前30)、史称安息的两河流域的帕提亚帝国(前246—227)、史称大秦的罗马帝国(前27—476)及贵霜帝国(105—250),均借丝绸之路与汉王朝有使节贸易文化往来。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

我们现在认定的定义,来自于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斯文·赫定之师、“丝绸之路”研究之父的李希霍芬,他在1887年出版的《中國》一书中提出“丝绸之路”之名并定义:“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和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

德国史家赫尔曼于1910年把丝绸之路的含义延伸到通往遥远西方叙利亚的道路上,认为文化交流不限于中国与中亚和印度之间,而且还存在中亚与罗马之间。

甘肃靖远出土的罗马镏金银盘(图2)见证了这一史实。距离兰州135公里东北方向靖远境内的鹯阴口和索桥渡口是丝绸之路所经之路,史料记载汉武帝曾西巡到此。设立于公元前81年的金城郡领有十三个县,兰州靖远地界也有说是金城郡治允吾,一般认为是兰州永靖盐锅峡。

关于靖远罗马镏金银盘的制作和流传:公元2至3世纪制作于罗马时期的北非或西亚,后出口到巴克特里亚,在3至4世纪时被錾刻上铭文,从巴克特里亚越过帕米尔,经天山南路,最后被带入中国甘肃靖远。

1988年7月出土罗马镏金银盘的靖远县北滩乡北山村,离黄河渡口鹯阴口直线距离大致70公里。其高4.6、直径31、底径10.9厘米,重3190克,浅弧壁,圈足,银质。工艺涉及铸造、捶揲、镶嵌等,盘心浅浮雕图案为酒神狄奥尼索斯,半裸欹狮,着袍持杖,盘外圈为16组呈S状葡萄唐草纹交织,间或点缀鸟、昆虫、爬虫类图案,能识别的有蜜蜂、蚱蜢、鸟等。盘心与外圈隔状带内列12人像,鸟、兽相间。盘外壁光素,圈足内有一行虚点錾刻的五个字母,是3至4世纪时用希腊字母拼写的巴克特里亚语的草写体,属私人名号。镏金大部脱落,银质发红。此盘线条流畅、风格写实、图案精致、装饰性强,主题图案样式流行于罗马时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汉代兰州地区黄河流域四大渡口,除靖远境内的鹯阴口和索桥渡外,还有金城渡(西固)和临津渡(永靖)。

位于兰州河口的新津渡和西固地区的钟家河南岸的金城渡,是汉军平匈奴荡强羌横渡天堑的必经之路,这里河面最宽约20—30米,水位下降时就露出没于河水下的古渡口青石板,如今是野渡无人荒草萋萋(图3-1)。

史料记载,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月氏,从金城郡辖地的临津渡(永靖)渡河;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平匈奴去时新津渡(河口),来时今金城渡(西固);公元前61年大将赵充国西进击匈奴战诸羌在金城渡(西固)衔枚夜渡。

强渡黄河天堑,西北地区以羊、牛皮囊和牛、羊皮筏为渡河工具。文献记载中的“革船下水”“蓬草为船,置于箅上以渡过”就指筏子。兰州在上世纪50年代,从小西湖到盐场堡还是以筏子代步,约十公里的水路大概需要20多分钟,兰州俚语有:“羊皮筏子赛军舰”(图3-2)。

筏子一般采用牛、羊皮囊,盐水脱毛,涂抹菜油,柔软后细绳扎紧,然后吹气饱胀与木栏串绑便成筏子(图4-1)。据传民国时期最大的皮筏由六百个皮囊扎成,长22、宽7米,载重在20到30吨之间。1923年10月美国植物学家Jane在兰州拍摄到由72个牛皮囊建造的筏子(图4-2)。

汉武帝于公元前123年、前121年和前119年,分别派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西域。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保障了北方、漠南地区的安宁。东汉继续维护西域,都护府不时派军征伐西域强羌(图5),以保障丝路畅通。

汉朝对金城郡地区加强边防以抵御西南之西羌、东北之匈奴的骚扰,移民屯田、修缮驿亭、修筑长城,构建城塞,保证丝路交通畅达。公元前161年汉长城延伸到令居(永登),公元前127年在榆中筑长城,公元前111年兰州地区始筑长城,在白银地区目前发现有汉代城垣遗存。

公元前121年西汉在兰州修筑的第一个要塞以金城渡为中心,四周筑以防御的墙垣,后设金城县,县治就在金城渡(西固)要塞,兰州也由此称金城。金城西控河湟,地处羌戎,为丝绸之路之枢纽,据此出西域入中原,“金城”喻“固若金汤,不可攻也”(图6)。

金城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逐渐淡化了军事要塞和据点的性质,而城市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性质逐渐明朗起来。汉代金城县居民大都聚集在皋兰山北麓的坡地上,北面是现属城关区的河谷平原或河漫滩地。西汉时,兰州已是关内各地获得良马的场所,茶叶也依旧由略阳至金城,通过金城渡或金城津(金城关),西域民族用骏马换取所必须的茶叶,此茶马之路一直延续到近代。

汉时金城在兰州地区留有不少的墓葬遗存,大部分集中在黄河南岸的平原上,有七里河区黄河南岸兰工坪汉墓群、皋兰山下中山林汉墓群、西固南山公园汉墓群;市区的华林坪汉墓、伏龙坪汉墓等。

出土器物以使用广泛的泥质灰陶器和釉陶器为特色,主要以炊器、食器、盛储器为主,器型有灶、釜、甑、盆、罐等。东汉陶质明器以仓、囷、井较普遍外,还有猪、狗、羊等家畜塑像,东汉陶井的井栏与井体(合且等分,不似西汉圆筒平底井栏占三分之一),以及享誉世界的兰州伏龙坪东汉墓出土的两块墨迹纸。

汉代熊文化盛极一时,熊有瑞象具驱鬼辟邪之意,有安思远藏西汉金铜熊形摆件(图7-1)、海昏侯汉墓出土熊形玉饰等不一而足(图7-2)。汉熊表情多憨态可掬,凶猛且雄状少见。《诗·小雅·斯干》说:“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熊罴”中体型小面容和善为“熊”,体型较大面相凶猛为“罴”。熊崇拜不仅是力量也是因熊的冬眠特性,在先民看来是生命的复活重生,具有了神圣性,如兰州甘工大出土的东汉绿釉熊顶灯(图7-3)。

以下介绍一下兰州地区出土的部分汉代器物(图8)。

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兰州市博物馆征集到了一件定名为“汉代人形灯台”的器物(图9-1),仅见上海博物馆(图9-2)和常州油灯博物馆(图9-3)有藏。2018年11月2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也有一件相似的藏品“东汉绿釉胡人陶灯俑”(图9-4)。

以铅为助燃剂的低温釉是汉制陶工艺的重大成就之一。这几件汉绿釉陶灯都似深目高鼻、高筒帽、右衽长袍的胡人形貌,并跽坐怀抱一或二小人双臂张开与胡俑左右手相握。大约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用陶土制作的“抱婴儿的母亲像”(图9-5),头戴高帽并怀抱婴儿。或许这几件油灯的胡俑形象不仅是母亲护佑更是生育繁衍之神。

只有超越了文物本身,才能使发现和研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此对器物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揭示真相依旧是文博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图10,兰州地区征集的汉代器物,兰州市博物馆藏)。

1987年出土于兰州伏龙坪汉墓的东汉墨书纸,也称“伏龙坪汉纸”。一件直径17.5、厚0.09厘米,正面隶书直书45字(图11-1、11-2);另一件直径17、厚0.09厘米,正面行书直书60字(图11-3),均为信函。在1987年拍摄的珍贵的黑白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此两块汉纸出土时是两件叠放于同一面铜镜中,形圆随镜(图11-4)。此汉纸帘纹色白,光洁坚韧,均匀紧密,所用原料为麻、草和树皮等,与蔡伦(61-121)造纸法相同,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墨书纸之一,也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文字最多的墨书纸之一,现藏兰州市博物馆。

兰州之名,源于隋朝废郡改州,取皋兰山之名得之,并设立兰州总管府。金城兰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自此可进入中原各地,也可出外河西,步入中亚诸国异域,地貌神秘奇幻。如果张骞通西域是第一个中亚地理探险家,那么斯文·赫定则是最后一个古典探险家,他穷尽一生,为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如爱恋般地行走于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上。1897年,他来到兰州并画了三幅兰州城市风貌的速写(图12)。

斯文·赫定在50年的探险生活中对古代丝绸之路进行科学考察,发现古城以楼兰最知名,今日的“丝绸之路”就是因《丝绸之路》一书闻名于世。

斯文·赫定开创了纪实探险文学,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亲历呈现出《亚洲腹地探险八年》《游移的湖》《丝绸之路》等,令世人对神奇的中亚腹地心向往之。他以自己九死一生、历尽坎坷的经历掀起了20世纪世界性的“丝绸之路热”“西域探险热”,他是第一个把丝绸之路、西域变成现代、多科学的综合考察的领导人,没有他,就沒有今天的丝绸之路热,没有他就缺乏一个把探险引进现代社会的明确坐标。这种不畏艰险的科学探险精神,是每一个热爱真理揭示真相的人的原动力。

猜你喜欢
金城西域兰州
“追寻金城记忆,书写兰州芳华”
张骞探西域
金城小学学生教师节为老师献花
等 待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
金城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