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艺工人到高技能人才

2019-10-10 07:17林萍姗
就业与保障 2019年17期
关键词:武平县示范片钾肥

林萍姗

他是福建省武平县平川镇人,出身农民家庭,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毕业时就报名招工到武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当了一名农艺工人,协助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品种试验;他从武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岗位调到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任副站长时,协助站长主抓全县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承担新型配方肥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及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他获得许多应用在农业方面的实用新型专利,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他是钟菊文,一位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高技能人才,力争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一)

钟菊文今年53岁了,他的农业从业生涯已历时38年。

1981年,钟菊文参加工作时,在武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学习和协助技术人员做农作物品种试验。1998年,他被任命为主管技术业务的副所长。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被提出,这是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统一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农业技术项目。早在1982年,国家曾开展过一次类似的项目,当时的条件较差,无法系统地上网,故有必要对全国的耕种地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土壤检测作为基础资料,由各地根据土壤检测情况结合主要作物进行针对性地配方施肥,达到土壤中缺少什么元素就加什么元素,合理施肥,节本增效。项目的主要任务有:对全国的耕地、园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测土);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下营养元素的丰缺、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配制专用肥(配方);通过大量的精准试验,研究出各种作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最佳施肥量,达到节能增收,减少污染的目的(施肥)。

2008年,武平县成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示范县。由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工作量大,需要从武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抽调一部分骨干人员,钟菊文因此被调到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任副站长,主要协助站长主抓全县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承担新型配方肥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及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这一期间共主持各项施肥试验86次,参与试验120余次,研发出作物施肥配方12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75万亩。2010年以来,钟菊文协助站长组织落实农业农村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大力推广各项有机质提升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0万亩。

在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工作的十年时间里,钟菊文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参与土壤取样3121个、主持肥效田间试验25个、对比试验15个,建立了4.04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根据水稻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每亩增效38.5元,为示范片农户每年创收155.5万元。同时,钟菊文还积极参与实施绿肥与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项目。2016年武平全县完成冬种紫云英面积共6万亩,他主持建立百亩以上示范片4个,30亩以上示范片10个,示范片面积5000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720公斤。全县完成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面积3.6万亩,辐射面积5.4万亩,他主持建立百亩示范片4个。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武平县培肥地力及耕地质量提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011年至2016年间,钟菊文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平台,主持开展了“仙草专用肥研发及示范推广”科研项目,通过开展项目研究,基本摸清了仙草这一大田栽培新作物的需肥规律,填补了国内外在仙草营养特性上的空白。2014年至2017年累计协助福建龙岩、广东梅州三家肥料生产企业加工推广“仙草专用肥”4.8万吨,应用面积48万亩,平均每亩增收200元,共为农户增收9600万元。这一技术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获福建省百万职工创新大赛三等奖和2016年度获武平县科学技术一等奖。

此外,钟菊文在2006年7月起担任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与龙岩市凯威肥业有限公司合作科技项目第一主持人,进行“利用水泥工业窑灰生产复混肥新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新型化肥——窑灰钾复混肥料,在福建省及相邻的江西省部分地区累计推广180万亩。随着窑灰钾复混肥料的广泛应用,大量利用水泥工业废料——窑灰钾肥替代成品钾肥生产复混肥,极大地缓解了我国钾肥资源稀缺的局面,确保农业安全以及大幅度降低钾肥成本和减少水泥厂粉尘污染。这一项目于2012年6月被福建省总工会牵头组织的“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授予金奖。

2000年6月,钟菊文应武平县益农肥料厂聘请,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利用武平天然白云石资源,组织制订企业标准,开发出中量元素新肥料“钙镁基肥”,并在2002年获福建省农业厅正式肥料登记,在福建省及江西省累计推广220万亩,填充了福建省天然矿产肥空白,中和土壤酸性,防止土壤酸化,有效缓解了龙岩市及周边地市耕作地土壤严重缺镁的状况,开创了一种新的农作物补充镁元素的模式。

2007年以来,钟菊文结合农业技术岗位上“以师带徒”的特点,创新出利用技术培训班、田头课场、下乡实地传授技艺等形式培训农业工人、农业专业户及其他农业从业人员900余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目前已成为武平农业领域的主力军、农村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从农艺工人到高技能人才,钟菊文实现了华丽的蜕变。他将青春奉献于“三农”事业,将梦想倾注于乡村振兴,他的汗水浇灌了一片又一片的农田,他的赫赫战果是一线农业工作者的标杆。

(二)

在从业过程中,为满足工作需要,结合工作实践,钟菊文申报了许多农业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2013年,钟菊文因“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下乡到东留镇一处果园取土,果园土壤非常硬,有些还含有碎石,取土工作非常困难,为提高野外取土的工作效率,减轻取土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他回去后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经不断试验,发明了“土壤电动取样机”。

2014年春,钟菊文在安溪县城厢镇大田施肥试验中,发现试验田旁的耕种农户多是赤脚劳作,裸脚下田极易被石块划伤,也易被蚂蟥、毒蛇等侵害,经与农户交谈,除长筒雨鞋外市场上无下田护脚用具,而穿长筒雨鞋下田,不但太热,而且因笨重在泥浆中很难走动。通过这次下乡,钟菊文产生很大的触动,在反复和农户探讨、十多次试验后,他发明了轻便实用、安全卫生的“具有透气功能的水田袜”,以利广大农户在水田耕作中防护双脚。

在下乡指导农户开垦果园工作中,他发明了刀锯合一使用的“一种带线锯的镰刀”,以解决开垦山地果园时镰刀无法砍除较大杂树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

此外,他还在指导化肥生产企业生产“配方肥”过程中,发明了“一种农业化肥生产装置”。

2015年3月25日,他同日获得“土壤电动取样机”“具有透气功能水田袜”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证书;2016年12月14日和2017年12月29日分别获得“一种带线锯的镰刀”和“一种农业化肥生产装置”新型实用专利证书。

其中,“土壤电动取样机”项目在2017年6月被福建省总工会评为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三等奖。

2009年以来,钟菊文根据自己在农技实践中积累的,经过整理后形成学术成果,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其中独著的七篇论文分别是:《钙镁基肥在酸性缺镁性土壤上应用效果初探》《仙草大田种植栽培技术》《白云石粉在温州蜜柑上应用效果试验》《山地脐橙园施用白云石粉应用效果初探》《仙草专用肥在仙草种植上应用效果初报》《白云石镁肥的加工与应用推广》《武平县脐橙种植简明技术》;合著的一篇论文是《白云石粉颗粒剂加工技术》。

为了更好地推广土肥农技,钟菊文组织各项培训,送科技下乡,将科技服务到田间,做个赤脚土肥技术专家。这些年,他通过办技术培训班115期、技术讲座165次、送科技下乡、将科技服务到田间1000余次,发放农业技术宣传小册子20000余份,培训农业从业人员10000余人次。

2016年,钟菊文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度被龙岩市人民政府评为首届“龙岩工匠”;2018年4月,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同时,他积极参政议政,是武平县第五、六、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委员;2016年5月1日其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报道……

(三)

作为有着近40年农业工作经验的土肥专家,钟菊文对当下的“三农”工作有着深刻的体会:“大家认为很难的事,只要多用心去做,往往就能做成。”

钟菊文也曾遇到工作上的许多难题。例如,在武平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的第二年(即2009年),全世界钾肥(钾肥是肥料中最重要的三大元素之一)价格暴涨,2008年初国内市场价每吨2300元,到2009年1月每吨4900元,而我国是个缺钾的国家,国内自给率只有50%,如果长期钾肥价格高,必然导致农民的种植效益下降。为了探索生产出较低成本的配方肥,钟菊文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利用水泥窑灰钾肥生产复混肥新工艺技术”,此项技术用水泥工业的下脚料窑灰替代钾肥,大量节省了进口钾肥,降低了复混肥(即配方肥)的生产成本。

在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任副站长期间,钟菊文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往乡镇的果农、茶农、菜农专业户的基地跑,为这些专业户服务是他的工作使然,更是农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钟菊文回忆起一次帮助果农增收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武平县象洞镇有一个农民原本是个养猪专业户,2016年,由于养猪污染很大,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禁养政策,所有的猪不管有没有污染,全部一次性销毁,政府给予一平方米两百元的补助,象洞镇变成了“无猪镇”。这户人家关了养猪场后没有了稳定的收入,好在还有一片平时没有打理的李树。钟菊文下乡时教其修剪、施肥,渐渐地,他的李树越种越好,产量稳定。尤其是2018年有了很大的突破:产量从一千多每年一万多斤上升到了五万多斤。

2016年,江西省赣州市的柑橘黄龙病盛行,许多果农因武平县的地理条件佳,纷纷来武平县种植脐橙。钟菊文和他的同事常常下乡把果农的脐橙园的土壤提回来,拿到武平县土壤肥料技术站免费为他们化验,报告出来后通过微信发给果农,指导他们科学施肥。

“下乡”,是钟菊文挂在嘴边的一个词。作为一线农技人员,他建议年轻的农业工作者要多下乡,用实践去获取真知、增长才干。

“现在年轻的农业工作者普遍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快,我建议他们多到基层一线实践,多和农民兄弟交朋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记者采访时,钟菊文正忙于示范推广一种经济适用的土壤防酸化产品——白云石粉。近十年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施用酸性物质,我国南方地区土壤越种越酸,已经严重影响种植的产量和质量,而白云石是一种碱性的含镁天然矿石,加工成粉施入土中后不但能治酸,还可补镁。

其实,钟菊文早在2000年就把白云石粉加工成钙镁基肥大面积推广,用于补充作物钙镁元素,但当时土壤酸化程度没有当今严重,故未作为一种防酸剂推广。武平县的白云石矿储量很大,钟菊文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大量示范推广这种防酸补镁产品,造福万千农民朋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战线上更是成绩斐然,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为祖国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也以今天为新的起点,更加努力工作,努力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立新功。”钟菊文如是说。

猜你喜欢
武平县示范片钾肥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ALL IS WELL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钾肥迎来零关税
福建省武平县顺发纸业首台卫生纸机成功开机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武平县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倍增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