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建设智慧供应链

2019-10-10 08:08王炳南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9年9期
关键词:零售业便利店连锁

文 /王炳南

商务部副部长

零售业是服务民生的行业,便利店是离社区最近的小型零售业态,也是最符合老百姓需求、站在服务民生最前沿的业态,加快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的重要意义

首先,这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满足人民便利消费需求的重要任务。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居民消费已由温饱型向品质型、服务型发展,人们对品质生活和便利消费的追求不断提高。老百姓的便利消费需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优质商品消费,也包括品质服务消费,目前这两方面都存在供给不足、不够便利的突出问题。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就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健全便民服务设施、推进便利店建设,让群众放心消费、便利消费的工作部署。中央密集对发展便利消费作出部署,这是前所未有的,说明便利消费已经成为当前民生工作的优先选项。商务部党组对此高度重视,把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一促两稳三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步行街改造提升并列作为扩大城市消费的重要抓手。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把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努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消费更便利、优质、放心,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次,这是适应零售业发展趋势,推动零售业加快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当前实体零售企业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转型发展压力还很大。在实体零售增速普遍放缓、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大背景下,便利店作为大众消费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发展较快,增长速度在各实体零售业态中排第一,品牌连锁便利店2018年门店数量和营业额的增速分别达到17%和19%。这充分说明便利店是适应大众便利消费需求,与快节奏生活和高质量发展是匹配的,代表着零售业发展方向。

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就是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广大零售企业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以满足便利化、品质化需求为导向,发挥实体门店优势,加强商品经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物流配送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加快改革创新发展,提高实体零售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

二、新时期便利店发展的基本方向

便利店作为一种方便居民购买急需商品的小型业态,一直存在于广大社区和街区中,为便利居民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传统便利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高品质便利消费需要。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的,是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经营,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商品、贴心高效的服务、优美舒适的环境,富有新时代内涵的现代便利店。

1.坚持品牌化发展,提高优质商品供给和服务水平。

品牌是零售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赢得消费者信赖、提高消费满意度的基本保障。优秀的品牌背后,需要优质商品、诚信经营和高水准服务的支撑。

要增强商品供给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日用杂货、酒水饮料这些基本商品已经满足不了社区生活需求,人们还需要通过便利店解决“一日三餐”等消费。要扩大鲜食产品销售,增加适应便利消费特点的小包装商品、半成品、短保质期冷链食品,提供简餐、饮品等现场制售服务,提供乙类非处方药等药品销售,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有条件的便利店企业要发展自有商品品牌,开发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商品,提高自有商品经营比重,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提高商品品质。

要提高服务水准。便利店是商品消费的载体,也是便民服务的载体。要充分发挥便利店的便民服务功能,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养老家政等便民服务项目。鼓励企业延长营业时间,多开24小时便利店,满足夜间消费需求。要对标业内领先企业,建立高水平服务标准体系和实施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服务体验。

要倡导绿色消费。广大品牌连锁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方式,特别在商品包装、外卖包装等方面,要秉持节约、绿色、环保的理念,减少浪费、减轻环境压力。

2.坚持连锁化发展,提高便利店组织化集约化水平。

连锁经营是现代零售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组织化、集约化程度,提升供应链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支撑。

要创新连锁经营模式。改变传统连锁经营主要靠门店数量叠加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强“五统一”,即统一形象标识、统一门店管理、统一设施配置、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商品采购,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要发展多业态融合的新型连锁,将便利店和餐饮、药店等业态融合发展,把大卖场、社区超市、便利店等服务民生的大、中、小业态通过连锁经营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连锁体系,最大限度织密便利消费网格,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要加强物流配送能力建设。物流配送体系是连锁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当前我国总体物流成本仍然较高,城市配送体系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满足便利消费的末端配送能力还很不足。广大便利店企业要加快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在城市推动实施共同配送、集中配送,鼓励设立前置仓,增强物流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效率。要发挥好便利店作为末端物流配送支点的作用,加强便利店与在线零售、大卖场、社区超市等的物流配送协同,开展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业务,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同时,随着便利店经营食品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央厨房、鲜食工厂等设施,建立全程冷链配送系统。符合条件的项目,地方可考虑从相关财政补贴资金中安排支持。

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企业是零售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是服务民生的“中坚力量”。企业强,市场才能强。要培育一批规模大、网点多、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品牌企业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连锁等多种模式跨区域拓展,鼓励强强联合共同开拓市场,加大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支持。

3.坚持智能化发展,提高技术创新应用能力。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生产模式、交易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此大背景下,品牌连锁经营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一定要把连锁门店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改造,发展智能化连锁的新模式。物美、苏宁等企业,通过应用现代技术对企业经营各环节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便利店是一个密切联系消费者、需要精耕细作的行业,更加需要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要发展智慧服务。要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建立与消费者无缝、持续的连接,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消费需求。要在门店积极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鼓励采用数字货架、电子价签、无线射频等商品管理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优化消费体验。

要建设智慧供应链。推进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数字化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客户营销、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围绕消费者需求实现智能选品、精准采购、高效配送,做到“千店千面”。

要加强智慧管理。充分运用日常积累的商品和消费数据,科学把握细分市场、目标客户的消费特点,优化门店选址、商品陈列和业态布局。

猜你喜欢
零售业便利店连锁
一克拉便利店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独一无二的日本便利店文化
引领“销售大热”的中国电商直播成为零售业的新动力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小算盘”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