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效性探究

2019-10-10 04:09周良发陈元晴尚杰
关键词:宣传教育习近平特色

周良发 陈元晴 尚杰

摘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推进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有助于提高公众的思想认同、增进公众的政治共识。然而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模式、策略、平台、效果等还存在一些不足,其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载体手段不新颖、示范效应不突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今后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新兴媒体的有效运用、理论宣讲的有效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推进、榜样力量的有效引领、保障措施的有效运行等,切实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成效。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9)03-0032-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1]作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需要学懂(把握其活的灵魂)、弄通(探寻其源头活水)、做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使之成为全党全国人民投身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根本指导思想。近期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产生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新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笔者不揣谫陋,亦加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论域中来,深入探察新思想宣传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源,进而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找准发力点,就新思想宣传教育的有效性略抒己见,助力全党全国人民学懂弄通做实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一、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存在的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新思想的热潮,在理论研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保障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进而提高了公众的思想认同、增进了公众的政治共识。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向纵深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宣传教育模式上,存在重理论宣教轻社会实践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政机关、党校系统、社会团体、学会组织等纷纷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会或研究院,有的高校还成立了大学生/研究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以这些研究机构为平台,各级党政宣传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研讨和实践活动,切实推进了这一思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校园、进网络等。然而略显不足的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模式上存在重理论宣教而轻社会实践的问题。轻社会实践盖因有些党政宣教人员对实践问题认识不到位、对实践事项理解不透彻,仅将社会实践简化为具体的日常实践活动,并没有把社会实践视为宣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必然导致公众无法亲身体验、直觉感知和实践印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重理论宣讲轻实践养成的宣传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会公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的实践认同。宣教过程中知行未能合一,宣讲脱离实践,甚至最终因其流于形式,使宣讲效果大打折扣。

(二)在宣传教育策略上,存在重数量保障轻质量要求的问题

作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和普及正不断向纵深推进。为此,各级党政宣传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科学运筹、周密擘划,立足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以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落地生根见效、入脑入心入行。在宣传教育规划上,各单位各部门组建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宣讲组,领导干部带头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宣传教育渠道上,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发挥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的作用,开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专栏,同时举办主题性演讲、情景剧展演以及拍摄微视频等方式推动这一思想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举措上,除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专题学习,还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干部员工参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班、专题培训班、在线网络学习培训班等。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保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有序展开。然而宣传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真正入脑入心、落地见效,能否转化为公众毕其一生的信念和行为,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至于大多宣传教育过于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一关键要求。

(三)在宣传教育载体上,存在重传统媒介轻新兴媒体的问题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活动需要载体平台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后,各级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等。作为传统型媒介,它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老年群体对这一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但是完全依靠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应用,“两微一端”、网络直播、手机APP等新兴媒介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正不断挤占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上的使用率。这就要求各级党政宣传教育部门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彰显新兴媒体在宣传教育中的价值和效用。

(四)在宣传教育效益上,存在重实时效应轻实际效果的问题

时效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和普及的鲜明特征。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这是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决定的。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处于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它内在地要求宣传教育内容既要遵循一脉相承性,又要保证时效性,通过大众化宣传教育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这一思想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其次,这是由社会发展和公众思想特征决定的。在移动网络技术的助推下,社会公众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其思想观念必然地随时代发展呈阶段性特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党政宣传教育人员必须运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予以科学解答和有效引领,确保广大民众与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频共振。而随着宣传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和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嵌入,这对党政宣传教育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对宣传教育内容进行及时的深度阐释;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渠道对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加以科学引领。在此情形下,宣传教育的时效性被高度强化,但与此同时实效性势必大打折扣,继而出现重实时效应而轻实际效果的问题。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其中既有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也有载体手段的问题;既有示范效应的缺失,也有保障机制的原因。只有找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并有效化解,才能切实保障新思想宣传教育向纵深推进,达到预期效果。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阻滞了宣传教育的有效展开

党的十九大后,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务。而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提升全党全国人民对新思想的认知认同,需要各级党政宣传教育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换句话说,党政部门宣传教育人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新思想的认知认同程度实质上决定了宣传教育能否有效开展以及取得多大实效。然而有的宣传教育人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深刻领会和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真谛,无法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由于宣传教育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因而在宣传教育实践中出现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这严重阻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有效展开。

(二)载体手段不新颖弱化了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手段将新思想源源不断地推送到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和寻常百姓家。“先进的思想,若无先进的传播手段支撑,便很难深入人心;正确的主张,若没有快速多样的先进技术传播,便无法有效占领舆论阵地。”[2]这启示我们,新思想宣传教育的成效如何不仅取决于思想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受到载体手段的影响和制约。党政宣传教育部门必须正视新媒体新技术给宣传教育带来的战略契机,将最新的媒介技术嵌入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中,确保载体手段与时俱进性,才能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然而,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载体手段新颖性不足,即仍以党刊、党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教育载体手段为主。这些传统的载体手段固然对党政干部和中老年群体有效,但对“95”后、“00”后青少年群体的吸引力不够,甚至出现了理论传播的“真空地带”,这必将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示范效应不突出影响了宣传教育的有序推进

作为一个动态发展中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那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中,选树一批典型、表彰一批先进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榜样力量的示范提升宣传教育的辐射力和引领力,引导和带动更多人学习、认知和认同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锋模范人物,如王传喜(“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张黎明(“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钟扬(“播‘种未来的科学家”)、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条渠”)、赵亚夫(“点燃大地的活雷锋”)等。[3]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社会基层,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却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势必在新思想的宣传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然而略为遗憾的是,由于宣传报道不充分、示范效应不突出,他们大多只带动了身边人,却难以感染更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有序推进。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

作为一项系统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由主体、客体、载体、方法、平台、场域等多种要素构成。那么在宣传教育过程中,就要建立健全保障支撑体系,通过考核评估等措施确保宣传教育各要素有机联动、协同发力、产生实效。进一步言,依托考核评估等保障机制,党政宣传教育部门能够动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最新进展和实际效果,继而对今后的宣传教育活动作出科学预判和合理规划,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见效。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时效轻实效等一系列问题,显然与保障机制不健全密切相关。正因为缺乏考核评估等监督保障机制,党政宣传教育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宣传教育中潜存的问题,也难以适时纠正偏失以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序推进。总之,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

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有效路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4]基于以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细密爬梳,党政宣传教育部门要遵循信息传播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社会发展情势和公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视阈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不断增强新思想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和教化于众的最终目标。

(一)新兴媒体的有效运用,拓展宣传教育的载体渠道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和普及,既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介功能,继续挖掘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在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要积极拓展新的载体渠道,推动宣传教育工作与网络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网络新媒体的有效运用。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首先端赖于网络用户群体的日益壮大。调查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手机网民7.53亿,农村网民2.09亿,普及率达57.7%。[5]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效保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网络化转型。其次顺应了网络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发布和接收呈现出便捷化、灵活化、多元化、去中心化等特征,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和专长。顺应网络用户的信息接收习惯,就要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网络化转型,实现网络技术在这一思想宣传教育中的全覆盖。

鉴于网络新媒体在公众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的巨大优势和应用前景,党政宣传教育部门要充分用好网络手段,做到全网跟进,运用新媒体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路径。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推动传统媒体网络化。即加强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的网络化运行,通过网络报纸、网络刊物、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和普及。(2)用好“两微一端”新技术。通过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的关注、订阅、分享和转发等来增强网络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渗透力和辐射面。(3)探索网络直播新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近年来发展迅猛,受到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追捧,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应用前景。要发挥网络直播“随时随地”+“面对面”的信息传播优势,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泛在化宣传教育模式。[6]

(二)理论宣讲的有效开展,深化广大民众的理性认知

理论层面的讲授和灌输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革命导师列宁所指出的:“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7]这充分说明,由外而内的理论说教和灌输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和普及的重要性。尤其是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社会公众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在错误思潮的引导下偏离正确的航向,走向人生的歧途,這无疑需要对公众进行持续强劲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宣传和普及,确保公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感受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有效开展,就是要把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核心义理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灌输到公众头脑中,以进一步深化公众对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理性认知,确保公众在思想动向、政治立场、价值取向、行为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尊崇党和国家的会议精神、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

有效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一要增强宣传教育议题的吸引力。吸引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8],没有吸引,宣传思想工作便无从谈起。增强宣传教育吸引力关键是增强议题的吸引力,因为议题往往决定了公众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将要做什么,进而影响着公众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那么,议题的择取和设置就相当关键,其设置既要胸怀大局,聚焦重大理论、关注社会热点;又要小处着手,在回应公众利益关切和价值诉求中引发思想共鸣。二要增强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作为新时代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宏阔、意涵深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法治、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党建外交等,那么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要在精准识别社会公众思想特征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宣传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通过精准施力来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要增强宣传教育主体的感召力。宣传教育主体自身的品质和修养所形成的感召力,往往能够增强理论宣讲的效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讲者需具备三种品质才能使人信服,分别是见识、美德和好意。[9]这就要求宣传教育主体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美德,即用真情感染人、真心打动人,在学懂弄通做实的基础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通过身体力行来感染和引导全体人民更理性地认知、认同和接受这一科学理论。

(三)社会实践的有效推进,促进广大民众的实践养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10]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孕育了新的理论,新的理论也要通过新时代的社会实践来加以验证,不断丰富完善。换句话说,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既要通过理论宣讲使这一思想内化于社会公众之心,也要借助社会实践促进这一思想宣传教育的实践养成。而有效推进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公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体验,就是要广大民众在理论学习、情感共鸣、政治认同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以进一步增进公众对这一思想的实践印证。而这也是推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宣传教育实践养成的内在要求。

3.健全考核機制。加强督导考核,健全考核机制,是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效运行的重要途径。为此各级党委要统一领导,牵头成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党政宣传教育人员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为主的考核评估小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并将督查考核与激励机制有机贯连,从正向导引和反向督查两个层面推进这一思想宣传教育有效运行。一方面,加强正向导引,对宣传教育主客体中业绩突出者、取得成效者、广受好评者进行评优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另一方面,实施反向督导,对宣传教育过程中没有真心投入、真情付出,工作敷衍了事、大搞形式主义者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主体责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问责追责,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持续有效推进。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科学指导性决定了党政宣传教育部门必须加强新思想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宣传教育实际效果,继而使广大民众提升思想认同、增进政治共识。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宣传教育,既要审时度势,精准把握社会公众群体性脉动,针对公众的不同层次、方面、阶段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内容和策略;又要借“式”化事,不断增强新兴媒体的有效运用、理论宣讲的有效开展、社会实践的有效推进、榜样力量的有效引领以及保障措施的有效运行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有效性,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和往心里走,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EB/OL].(2017-10-28)[2018-09-1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4264.html.

[2] 习近平亲密接触新媒体释放了什么信号[EB/OL].(2016-02-22)[2018-09-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22/c_128739415.htm.

[3] 汇聚起新时代榜样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先进典型发挥引领作用综述[EB/OL].(2018-07-02)[2018-09-18].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xjp/mtjd/201807/t20180702_4740615.shtml.

[4] 桓宽.盐铁论校注[M].王利器,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2:162.

[5]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2018-08-20)[2018-09-18].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47/201808/t20180820_70486.htm.

[6] 安佳宝,张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图解十九大报告”走红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3):99-104.

[7] 列宁.怎么办[M]//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8] 骆郁廷.吸引、判断、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1):120-131.

[9]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罗念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6.

[10] 刘向.说苑校证[M].向宗鲁,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147.

[11] 杨婷.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变”与“不变”[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8):90-94.

[12] 周良发,余蕾,杨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7-53.

责任编辑:陈可阔

Abstract:  It helps raise the publics ideological identity and promote their political consensus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have the new thought rooted among the people.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mode, strategy, carrier and effect of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main causes include: the ideological recognition is poor; the carrier means are not novel; demonstration effect is not outstanding and safeguard mechanism is insufficient. In the future, we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medi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etical preaching,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practice, the guidance of social models, and the operation of protec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effective methods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习近平特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标题党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