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的 王者风范

2019-10-10 03:59王宝琪
下一代英才 2019年8期
关键词:篆文王姓指事

王宝琪

“王”现在是指事字,由象形字演化而来。早在甲骨文里就已经有“王”字了,而且使用频率很高。“王”字原是一把斧头的轮廓,那時的斧头是两面双刃的,以显示其无所不能。于是它的斧口部分,就形成了“王”字上下部分的两横,斧柄就成了中间的一横。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就成了现在书写的“王”的样子。“王”的原意就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又是征战杀戮的武器。谁掌握了大斧,谁就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

“王”的字形演化

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来分化。“士”的金文字形  与“王”的甲骨文字形  一致。王,甲骨文字形  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  。有的甲骨文  在战斧  (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王”是等级高的“士”。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  将斧形  简化成   ,淡去了斧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  ),与篆文的“王”(   )字形十分相似,细微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

“王”的字意变迁

“王”的本意是所向无敌的统帅,最高统治者,是名词,如“大王”、“君王”。后扩大引申为在各个领域地位至高无上者,仍然是名词,如“拳王”、“球王”、“歌王”等。再后来又出现了借代引申,如“王天下”。

“王”字在中国的地位

“王”的三横还代表天、地、人,中间一竖通天、地、人,这就是“王”,这也是古人把大斧作为权力象征的原因。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就有敬畏与崇高的认识,古代的贵族分为“王、诸侯、大夫、士”四个等级,他们一般会在头上戴有金属的装饰物,称之为“冠”。“士”是最低等级,在“士”的头上加冕,就成“王”了,所以“王”比“士”多一横,表示等级高于“士”。“王”字使用的历史很早,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当然应该是黄帝,他是八百五十个氏族部落的首领和领袖,他这个“万王之王”的头衔,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国王的“王”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王”姓的排名与迁徙

据有关部门对全国户籍人口统计,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主要是由古代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而来,河北、河南和山东最多,占王姓总人口28%。隋朝时期,王姓人口向全国各地迁徙。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审知南迁福建,建立闵国,成了五代十国之一。他是福建王姓的开山鼻祖,史称“开闵王氏”。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这支王姓开始进入台湾地区。

猜你喜欢
篆文王姓指事
《文心雕龙》的“指事”与文体叙事传统
指事字研究概述
《说文通训定声》指事字辨正
生路
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