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 优化语文教学

2019-10-10 07:03张正有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教学作文

张正有

【关键词】 语文教学;乡土文化;作文;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54—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乡土文化是指我们出生、久居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一方面能让学生对本地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加深语文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若小学语文教学中严重缺失乡土文化,会影响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为此,教师应将乡土文化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乡土文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育也要积极转变课程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当地乡土文化多加关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乡土文化,能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符合主题的前提下大胆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在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可以将乡土文化作为讨论话题,这样便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以介绍焉支山为主题,让学生介绍焉支山的历史文化、山形地貌、植物和动物种类等。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这里春有花,夏有月,秋有果,冬有雪;这里有茂盛的草木,有广阔的田野;这里有纯净的蓝天,有灿烂的晚霞。如此多的自然美景为农村学生的写作素材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村孩子以美德感染和熏陶。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家鄉的美景入手,寻找美、发现美、表达美。为此,在作文命题时,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些容易入手的习作题目:《焉支山的夕照》《秋日的山村》等。因为这些景物就在学生身边,而且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地想象异地风貌,更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专题活动中融入乡土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使自己获取的知识更鲜活、更具体,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最大程度激发,潜力才会被最大限度地被发掘出来。学校可以组织考察地方人文资源,亲近地方自然名胜、历史遗迹,品尝地方土特产,观看工艺品展览,寻找地方民俗之乐等乡土文化专题活动。在实地考察、访问和主动探究鉴赏中,让学生融入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亲自接触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在似曾熟悉的名胜中悟到家乡文化底蕴的深厚,在不曾知晓的民间故事中激起对先人的敬畏崇拜。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观察表达的能力。

四、建立恰当的乡土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要建立一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如,教师乡土知识素养培训、教学计划的安排、教案的撰写等都可纳入教师考核范畴。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激励、指导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另外,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参与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主要采取三种评价方式:一是课堂评价。二是“小才子”的足迹。三是阶段成果展示。这些评价方案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可以设置评价等级表,重点从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情况方面展开,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和爱护。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乡土教育是一种最务实的教育,因为一切从乡土出发,以乡土为教材,人人看得见、触得着,所以感染力特别强。而且对每一个人来说,从他的启蒙开始,就随时随地接受乡土教育,可以使人们从孩提时代就铭记在心,终生不忘,这也是对根的凝望与守护。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语文教学作文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