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019-10-10 07:03马婷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数学文化创设情境

马婷

【关键词】 数学教学;深度学习;创设情境;数学文化;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63—01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它是指基于理解的学习,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要在课堂中落实“深度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应用情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借助教学媒体,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图片创设情境: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并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便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的家族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接着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蝴蝶要这么说吗?”这样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學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借助数学文化,增加数学教学的深度

数学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结合数学学科的性质,充分借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这门学科外在趣味性的同时,也体会出数学内在的文化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比如,教学“负数的认识”时,笔者告诉学生“归还”2台和“借出”2台虽然都是2台电脑,但它们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能将它们区别开。很快有学生说可以用“+2”“-2”表示;也有学生说归还的2台后面画“√”,借出的2台后面画“×”。教师表扬了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就此引出:同学们真的了不起,想出的记录方式竟然与数学家们的表示方式不谋而合,请看数学家们的想法(课件出示探究负数的历程)。在这个例子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把记录一对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创造表示相反意义量的符号。这种教学意识正是课标提出的理念,然后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认同感,恰巧的是探究负数的历程的介绍,成了充分发挥数学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此时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厚重,数学教学的深度也在此时自然显露。

三、利用学科知识情境中的迁移,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学科知识情境,包括数学学科情境和其他学科情境。其他学科中的数学问题比比皆是,数学教材中许多例题都是从科学背景中提出来的。这类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建立数学学科与科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数学学科内部也有训练学生知识迁移的方法,如用代数知识解决几何问题、建立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等等,都是数学学科内部的知识迁移。

数学作文就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迁移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贯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谈谈对百分数概念的认识。作文可以论述百分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讨论百分数概念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可以评述百分比概念产生的历史,还可以编写需要用百分比作为工具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让学生单纯地解决几道百分数的数学练习更有意义和价值。

总之, 数学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思想,而不是显性的符号、公式或工具。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迫切地需要深度教学,它是对知识全面、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表面教学。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数学文化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