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昊楠:忘了时间的“时间修复师”重现历史的魅力

2019-10-10 15:10
世纪人物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钟表师父故宫

他是《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修钟表“男神”王津的得意弟子,之前的他实习单位是编程公司,自己都没想到能在故宫的钟表室里一坐十几年。第一年不让学徒碰文物,他把普通的闹钟、座钟、挂钟无数次拆装。修钟表是细致活儿,师傅说“宁可伤自己,不能伤文物”,他从不敢忘。别的文物修复多是从“残”到“全”、从“旧”到“新”,唯独钟表的修复还包括从“死”到“生”。“修复时间”的人,却常常沉浸得忘了时间。他是奋斗中国人,他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古钟表修护室组长亓昊楠。新中国70年,有这样一批实践者,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练就过硬本领,奉献青春的力量。在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我们走近他们,探寻新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动人侧影,讲述绘就新时代华章的奋斗故事。

最初走进故宫文保科技部的小院儿时,亓昊楠大概没想到在钟表室一坐就是十数年。走出纪录片,故宫钟表修复师的日常并不高大上。“择一事,从一生”看似浪漫,背后有不为人知的枯燥,当然也有外人感受不到的喜悦。

这场时间的旅行有禅意,心性由动磨静,文物才能起死回生;“修复时间”的人,反而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亓昊楠说,传承历史,要热爱,更靠执着。

修钟表,从坐得住冷板凳开始

强国论坛:最初是怎样接触到故宫钟表修复工作的?

亓昊楠:我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开始是在一家编程公司实习,工作一段时间感觉节奏和自己不是特别吻合,赶上听朋友说故宫招人,我当时进了文保科技部这个院子里,到各个屋转了转。尤其走到钟表室的时候,看到大型的钟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下定决心想学这门技艺,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如愿以偿来到钟表室。

刚工作的时候,首先要适应故宫的节奏。年轻,比较好动,但是进了故宫以后,我们一早进入自己的工作室里面,从早上坐到中午,吃完饭回来以后一直坐到下班,首先锻炼自己的耐性,你要坐得住这个板凳,才能从事好这项工作。

钟表学艺一般是五年正式出师。当学徒第一年是不能动文物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闹钟、座钟、挂钟进行修复练习。经过一年的基础练习以后,第二年才可以修复文物钟表,那时也只能修一些走时系统的文物钟表。从一套、二套、三套,逐渐加大自己的工作难度,不断地积累自己的修复经验。因为故宫钟表种类很多,重复性很少,所以直到现在在修复和调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都会不时向师父请教。

在故宫修文物,并不“高大上”的日常

强国论坛:故宫钟表修复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亓昊楠:我们要将文物从“静态”修到“动态”。钟表回到我们屋都是不能够运转的,破损、锈蚀比较严重。我们修复以后,要把钟表所有的表演功能和运转的机能全部恢复。这是一个比较有难点的工作,除了机械以外,钟表还是涵盖木器、漆器、铜器、镶嵌珠宝等各个不同门类的综合体,不仅要修复机芯,对外观以及所有的工艺都要进行完美的修复。

我来故宫的时候,钟表清洗基本上用的是传统的煤油,因为煤油对钟表零件的伤害性是最小的,同时去油去污去锈的功能也是最好的,唯一的缺点是煤油对人体皮肤有致命伤害。戴手套我们也试过,但戴厚的手套,我们没法拿起钟表细小的零件;戴薄的手套,可能没多久就会被腐蚀了,煤油就沁进去了,相当于没有戴。为了更好地修文物,我们必须要赤手浸泡在煤油里面,对每一个钟表每一个零件进行清洗。师父老说,宁可伤自己,也不可伤文物,就在这一点。

强国论坛:听起来高大上的“故宫钟表修复师”,工作的日常是怎样的?

亓昊楠:大家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感受到钟表的神奇,认为古钟表修复师很“高大上”,其实钟表修复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职业,并不是所有喜欢它的人都能够从事这份工作。首先从事这份工作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同时还要有将文物修复好的决心,再加上多年的修炼,完善技艺,才能将钟表修复完好,这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开始我的性格是比较急的,但是钟表修复确实需要慢性子,所以开始几年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一是平静,一是清净,让自己的心没有各种遐想,完全沉浸在钟表修复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当时设计人的思想理念,才能理解钟表修复的真谛。

见证“起死回生”的喜悦

强国论坛:在修复过的钟表中,最难忘的是哪一个?

亓昊楠:最难的应该是瑞士的魔术人钟。我刚入职时这个钟表一直放在我们屋的角落里。我工作一两年了,也知道这个钟表是最复杂的,但是师父没说,我也不好意思去问。直到有一次,荷兰自动音乐钟博物馆要跟我们合作进行修复展览,当时他们选中了这个钟表,还请了一个俄罗斯的著名专家来看。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回去列了一个详细的修复方案,还列了非常昂贵的修复基金,但不保证钟表能够完整修好。这个时候我师父就说,这个钟我们修,一定能修好。当时我们和师父一起展开研究,这个钟表有七套传动系统,走时功能、打乐功能、转花功能、变魔术功能、自开门功能,每一个动作都是通过一个凸轮带动一个连杆完成的,修复过程和调试过程非常复杂。经过了大概有一年时间,我们最后将钟表修复完好了。当时也令国外的知名专家大感惊奇,因为他们知道这套钟表的复杂程度,没有想到我们能够这么快修复完好,恢复如初。

強国论坛:对您来说,钟表文物修复工作的魅力在哪里?

亓昊楠:钟表来的时候是坏的,经过我们的双手将它修复完好,恢复它最初的状态,看到它开动表演时那种神奇的状态,我们的内心是无比喜悦的,我觉得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一屋方寸间,以匠心守初心

强国论坛:有个最受网友欢迎的“故宫男神”师父,是怎样的体验?

亓昊楠:见面之前,总担心师父会不会是那种特别苛刻、特别严厉,不愿意传授技艺的那样一个人,心里面还是比较忐忑的。但当我见到师父第一面的时候,就和大家看纪录片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温文尔雅,很儒雅,很和蔼。从我学艺到至今,师父基本上没有严厉地斥责过我,都是比较耐心地一步一步教授我经验。师父总是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一种“匠人”的感觉。我们俩在老院儿那个屋子工作了十多年,一人坐在一个角,每天除了早上说说话,工作时基本上是听不到我们声音的,一抬头就到中午了。

可能每个人工作到一定时间都会遇到瓶颈期,在修复做了七年左右的时间,那种新鲜感和刺激感没有了,觉得这个工作也就是这样,也想去尝试一下别的工作。当时心态比较复杂,也在犹豫,师父就跟我沟通,他从心里面希望我能留下来,把技艺传承下去。经过师父不断开导,也加上自己毕竟干了这么多年,对钟表还是不舍,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到现在已经十四年多了。

情怀传承,重现历史的魅力

强国论坛:怎样看待当下年轻人中的“博物馆热”?

亓昊楠:《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播出以后,一下子让90后、00后年轻人对钟表产生了浓厚兴趣,好多人愿意从事文物修复的行业,报名的人数一下子激增了,这个方向是好的,起码能够让我们文物修复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去了解这个行业,让钟表修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我们也重新认识到90后、00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见到的好多粉丝,对故宫的热爱有时远远超过我们——我们对故宫的热爱是对文物、对文物修复的热爱,而他们不仅是对建筑、传统文化,对展品、文物背后的故事都非常关注,可能有的人一星期来两三次,买的都是年票,有的时候从远处来就为了看一个展览。他们对故宫这种热爱和执著,也是让我们去学习的。

强国论坛:如何看待钟表修复行当的传承?

亓昊楠:因为我的初中、高中是在北京二十七中上的,我的小学在灯市口,都是在故宫不远的地方,来到这儿选择这个工作,可能在冥冥之中有一种“天意”的成分。既然从事了,肯定要用心去做。其实从事任何工作,只要是你能够做到极致,它都会有特殊的意义。

2017年师父先后又收了三个徒弟,其中有一个海归的博士,当时已经在芬兰工作了,但依然回到祖国投入到修复队伍中来。当时我师父很奇怪,为什么放弃那么好的机会,回到祖国从事这个工作呢?他就说了两个字——情怀。到2018年年底,我又收了两个徒弟,都是研究生,从事木器方面的研究,对以后我们木楼钟的修复是很有意义的提升。

强国论坛:对想进入博物馆工作的年轻人有哪些建议?

亓昊楠:首先肯定要真正喜欢我们的博物館文化,也要确实真心真意地愿意从事这份工作,而不是说凭一时的激情。因为博物馆的工作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平凡、比较枯燥无味的工作,既然选择了,希望大家能够一直坚守下去,为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宣传作出最好的贡献。

修复时间的人,忘了时间

强国论坛:作为每天与“时间”打交道的人,如何看待时间?

亓昊楠:我们“修复时间”的人,往往在过程中都忘了时间的流逝。希望通过我们的双手将钟表恢复如初,让历史重现,让更多人看到当时钟表的一个状态,让人们能感受钟表的神奇、感受时间的魅力。

强国论坛:未来有哪些计划和期待?

亓昊楠:全国有钟表的博物馆很少,目前我们联系到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颐和园,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沈阳博物馆等有钟表的几家,为这几个博物馆培养了一些修复人员。后续可能会与这些博物馆进行一些合作修复,让更多人看到钟表开动表演,让更多人了解钟表、喜欢钟表。同时我们也希望跟西方这项技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猜你喜欢
钟表师父故宫
雪中故宫
师父穿越啦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我的师父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