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国音乐刊物概述

2019-10-10 06:04王艺璇
音乐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刊物抗战音乐

王艺璇

“刊物,登载各类作品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一般名称固定,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根据其发行对象(受众)来划分,分为内部刊物和公开发行两种。”刊物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历史的见证者,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出现和发展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文化的面貌,也记录下各界学者当时的观点与看法,成为每个时期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音乐刊物自20世纪出现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很大变化。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文化环境,对于音乐刊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音乐出版物是音乐家从事各种音乐活动和思想、经验交流、及时反映和交流的重要载体,但它的发展不能不受客观环境的种种制约,其自身经验也是一个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出版物的一种,音乐刊物成为了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记载下当时中国音乐的发展概貌,同时也对歌曲创作、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战时期的音乐刊物

抗战时期,在激烈的军事战争外,相关的文艺运动也成为此时必需的抗战活动之一,音乐刊物的出版相应的延续下来,值得注意的是,从20世纪初到抗日战争结束,大部分音乐刊物都经历过停刊,但是出版音乐刊物的这一现象却在这一时期中一直断断续续的存在。经过音乐刊物发展的萌芽时期,进入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刊物具有了新的表现,根据地与国统区两大地区在音乐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从时间和地域划分,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两段,前期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开始、日本侵占东北为标志,中国人民所发起的局部抗日战争,这一时间段为抗战初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刊物从数量上来看,出版较少,共有11本,从内容上看还没有完全反映关于抗战的相关内容,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音乐刊物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在30年代之前仅有12本音乐刊物得到了发行,其中《音乐杂志》、《新乐潮》、《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乐艺》是比较重要的几本,得益于当时专业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使得一些音乐社团和专业音乐学校成立起来,丰富了音乐的发展形式,那么30年代以后的音乐刊物则延续了之前刊物的发展;第二,音乐刊物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抗战期间日本首先进攻东北,由于并未波折到其他地区,因此刊物的内容基本与抗战无关;第三,民国在20年代中后期才结束军阀混战局面,对于音乐的发展除了专业音乐人才和院校、社团进行关注,文艺的宣传与普及相对欠缺。因此,在抗战开始后,音乐刊物的确呈现出了数量少且内容与抗战联系不够紧密的特点。这一时期只有《音乐教育》、《音乐杂志》和《今虞琴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中《音乐教育》是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编,《音乐杂志》则是由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编,两本音乐刊物都是有正规的机构进行出版发行,同时内容同比这一时期的其他音乐刊物更为详实。而《今虞琴刊》则是这一时期中唯一一本完全关于“古琴”的刊物,包括对于古琴的研究和一些珍贵的琴谱。1937年“七七事变”后,音乐刊物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直至1945年8月抗战结束,根据能够查明的资料进行统计,这一时期共发行了53本音乐刊物,这一时期的音乐刊物已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且出版数目多、内容更加丰富、涉及范围更广,原因表现在,第一,音乐刊物经过30年时间,已越来越成为专业音乐人士、音乐院校及社团推动音乐发展的手段,同时向大众进行音乐知识普及已成为当时文化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第二,“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影响到了当时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音乐的认识,使得我国在新文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树立起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同时这一运动也在朝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发展;第三,“七七事变”之后,全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对于抗战的呼声、抗战精神的鼓舞,音乐起到了重要作用,“新音乐运动”的繁荣为音乐研究和歌曲创作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全面抗战时期,音乐刊物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这一时期的《新音乐》、《乐风》、《民族音乐》以及《音乐艺术》等刊物比较具有代表性,虽然在文本上有一定缺失,但是其中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当时音乐界所讨论的问题,尤其是在“新音乐运动”、全面抗战后的影响下,很多音乐家对于音乐创作提出了各种问题,包括对抗战音乐的探讨、对于国乐的提倡和未来走向问题以及对专业音乐知识的普及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除这几本之外,如《音乐月刊》、《音乐世界》、《音乐知识》、《青年音乐》、《歌曲半月刊》等刊物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出版数量和文本质量在同时期的音乐刊物中都较为突出,通过这些刊物可以不同程度的了解到这一时期音乐界的发展情况。

二、刊物特点

抗战时期的音乐刊物的特点之一可以总结为“数量众多、生命短暂”,在它们出版的过程中,有许多刊物都是“昙花一现”,但也有一些刊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历了创刊、停刊、再出刊的过程。这些刊物往往“消失”了一段时间,又以新的名字命名出现在大众眼前,例如1940年9月由延安陕甘宁边区音乐协会编的《歌曲月刊》,只出版了三期就暂停发刊,到1941年4月又创刊了《歌曲旬刊》,三期之后又更名为《歌曲半月刊》,虽然是刊物名字出现变化,发刊时间也在延长,但是创刊主体基本上是一样的。音乐刊物的发行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国统区一直以来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有专门的印刷公司负责印刷,根据地的刊物多以油印、石印的方式出版。从两地对比来看,国统区音乐刊物发行更成体系,保留也更加全面,而根据地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音乐刊物在发行和保存上具有困难。这些背景都是促成音乐刊物特点形成的关键,从这一时期刊物发行的特点来看,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好的一面,也可以认识到负面的一面。优点就是刊物在不断组合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够突出抗战文化,同时刊物的发展也越加成熟。而比较负面的就是,“昙花一现”也成为了抗战时期音乐刊物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但音乐刊物并没有因此停滞,而是在不断地发刊中促进了抗战文艺的发展。

丛刊本的内容上来看,可以用“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形容,在这一时期出版的各類音乐刊物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文论研究与歌曲创作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音乐刊物,另一种是以发表歌曲创作为主的歌本性质的音乐刊物,有的歌本刊物中会发表少量的音乐理论,通俗来说表现为“歌多文少”。其中,第二种类型的音乐刊物是抗战时期比较突出的一种,这种歌本性质的刊物到建国前都十分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许多歌本都得到了出版。由于歌曲传Ⅱ昌度高、宣传性好,因此在抗战期间歌曲一直是作为宣传抗战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歌本在这一时期非常流行,但是抗战期间的歌本的确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只有部分歌曲留存下来。

从发展程度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刊物取得了很大提高,不仅得益于专业音乐人士对于音乐的推动,也借助于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重视,而刊物只是作为一种媒介,以方便简洁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除了专业音乐的高度发展之外,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的革命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到群众中传播革命音乐的重要性,种种举措为新音乐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及研究就体现在相关的音乐刊物当中。可以发现,刊物更表现出了以下特点,第一,专业音乐知识更加全面,国内音乐家除自己进行研究外,也对一批外国音乐文献进行翻译,对于国外的音乐知识进行了丰富;第二,“新音乐运动”的发起对于让大众更加忠于对抗战音乐、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创作,出现了一大批时代需要的文章和音乐作品;第三,音乐刊物的数量急剧上涨,不仅针对专业音乐人士,也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所需要的革命音乐得到发展。

三、刊物中音乐创作与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刊物中,音乐作品占据了很大比例,包括国内外的歌曲作品和器乐作品。这里的音乐作品主要还是以歌曲为主。这些歌曲形式多样,有经过戏曲改编的歌曲,有的是歌剧中的作品,有的是通过民歌所创作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具有“模仿”痕迹的作品,都是这一时期非常重要的抗战作品。可以说,歌曲作品是这一时期音乐刊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音乐刊物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只是随着社会环境和时局的变化,歌曲在音乐刊物中也呈现出不同形态。歌曲的创作要求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一个方向,而歌曲又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歌曲基本上奠定了以抗战为主题的基调;表现大众性的民族音调;歌曲体现出开放、进步的思想。可以说,抗战歌曲的出现推动了我国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歌曲成为了“武器”。

除音乐作品外,理论研究是音乐刊物中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文论集中反映了当时文艺界中的现象和主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刊物中的文章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研究,对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讨论、对抗战音乐的发展的思考、以及国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音乐的发展同国内形势是结合在一起的,关于文论的发表,它保存了以往音乐刊物的特征,依然普及中西方的音乐知识,但是理论研究的倾向性更加突出了,文章写作更加关注“抗战”的问题。由此从抗战引发出对于不同问题的探讨,包括对“新音乐”和“新音乐运动”的研究、音乐对抗战的作用、抗战歌曲的创作以及歌咏工作的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音乐与抗战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在国家的危难时期,音乐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和国乐的探讨依然在进行当中,在接受西方作曲技术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歌曲、如何理性看待西方音乐的影响,正确对待国乐发展,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当时的文艺界人士都纷纷加入讨论,在这一时期内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受到当时国内环境影响,抗战后的音乐刊物在理论研究上发生了很大转变。

四、结语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的思想、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民国的局势虽然混乱,但国内进步人士对思想、文化的追求却从未停止。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伴随着清朝的覆灭也逐渐被新的思想所取代,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继出现为当时的中国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在社会中的各个层面。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古至今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和特色,对于大众来说,以前不能触手可及的高雅艺术也在这时渗入到了生活当中。这是时代进步为大众带来的便利条件,也证明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新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思想和文化是体现最为直观的方面。变革的发生得益于思想的进发和落实,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启蒙运动,真正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传入中国,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综观不同历史阶段的时間脉络,文化总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各类艺术都在蓬勃发展着。音乐作为众多艺术中的一支,从学堂乐歌到新中国成立前,对音乐的创作与探讨始终和时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创作和探讨需要一个平台,而音乐刊物就是支撑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平台,音乐刊物可以看作是一种媒介,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猜你喜欢
刊物抗战音乐
刊物贺词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音乐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音乐
秋夜的音乐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