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三例

2019-10-11 08:11顾敏华伟
中国循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胸片起搏器肺动脉

顾敏,华伟

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我们检索了近10 年来曾在我院就诊的起搏器植入患者中发现3 例患者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66 岁。因“胸闷、气短、咳嗽2 个月”于2013 年2 月25 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患者6 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房室阻滞,行起搏器植入(具体不详)。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起搏器术后,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50%)。X 线胸片和心脏CT 提示(图1):电极尾端坠入右肺动脉,右肺动脉开口处血栓形成。该患者失访,后续治疗及预后不详。

图1 病例1 X 线胸片和肺动脉CT 图像

病例2:患者男性,66 岁。因“头晕、胸闷16年”在我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于1995 年3 月29 日植入房室顺序双腔(DDD)起搏器,2004年8 月25 日在外院更换为心室单腔(VVI)起搏器(Sigma,SSR303,具体手术过程不详)。2011 年12月因劳力后胸闷、气短,乏力就诊我院,查X 线胸片和心脏CT(图2) 提示:右心房室、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可见起搏电极影。左肺动脉多发肺血栓栓塞。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后好转出院。2012 年6 月6 因起搏器电池耗竭,在我院行起搏器更换,住院期间复查CT 未见血栓栓塞,好转出院。

病例3:患者女性,44 岁。1996 年诊断为Ⅲ度房室阻滞,行起搏器植入。2012 年6 月行起搏器更换。于2012 年12 月6 日因“活动后气短一年,伴全身水肿、乏力”就诊于我院急诊,超声心动图:左心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LVEF 减低(LVEF 为32%)。X 线胸片和肺动脉CT(图3)提示:起搏电极脱入左下肺动脉。给予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好转,建议住院拔除导线,必要时升级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拒绝。

图2 病例2 X 线胸片和肺动脉CT 图像

图3 病例3 X 线胸片和肺动脉CT 图像

2 讨论

起搏导线脱入肺动脉是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尚少见报道。我们检索了近10 年来在我院就诊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病历资料,共发现3 例患者起搏器导线脱入肺动脉,经X 线胸片和CT 证实。这3 例患者均为起搏器尾端脱位肺动脉:其中2 例导线脱入右肺动脉;1 例导线脱入左肺动脉。3 例中有两例患者同时合并肺血栓栓塞。病例2 和病例3中脱入肺动脉的导线为废弃导线,病例1 因在我院就诊时间短,未获知外院手术过程,考虑为废弃导线可能性大。

随着导线植入时间延长,废弃导线往往与周围心肌及血管组织广泛粘连而导致拔除困难,故术者常常选择旷至废弃导线。通常做法是将废弃导线尾端固定于囊袋中。尽管多数废弃导线因与周围心肌、血管组织粘连,不易发生移位,但可能有少数废弃导线与周围导线粘连较轻。此时,如未将位于囊袋中的导线尾端固定牢靠,则可能会发生导线尾端移位。导线尾端可随血流漂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并常常合并肺血栓栓塞[1]。除发生肺血栓栓塞,飘动的导线可机械刺激心室而发生心律失常。Stein 等[2]报道了一例起搏导线尾端脱入肺动脉的病例。该患者3 年前被发现导线脱入肺动脉,未作特殊处理,后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入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律失常后,考虑心律失常与导线机械刺激有关,拔除导线后未再发生室性心动过速。Polewczyk 等[3]9年期间对1 767 例患者进行经静脉途径导线拔除,其中19 例(占1.1%)患者导线脱入肺动脉。研究结果显示:拔除脱入肺动脉的导线与拔除其他部位导线同样安全有效。本文报道的3 例患者中除病例1患者失访外,另外2 例均建议行导线拔除[4-5],但患者拒绝。对合并肺血栓栓塞的患者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并密切随访。随访期间血栓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事件。

预防导线脱入肺动脉更为重要。对于心腔内多根废弃导线,尤其是年轻患者,即使未合并感染,也应考虑行导线拔除。如不能拔除导线,需仔细固定导线尾端,避免导线坠入血管和心腔,以免发生肺血栓栓塞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胸片起搏器肺动脉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肺部超声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