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

2019-10-12 14:20张劲杨传中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张劲 杨传中

摘要:淮南民歌是淮南区域音乐文化的重要品类。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对淮南民歌进行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构建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首要之义,本文的主旨拟从学理基础、文化概念梳理、学术视野构想等视角,对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做出前期理论探索。

关键词:淮南民歌;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学理基础

以人文地理学视野关注淮南民歌的学术研究,在淮南民歌研究的进程中尚属首次。研究思路的创新,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拓宽研究论域,对研究对象的多科视角进行深入,理所当然可以改变过去基于某一个学科视野的平面化描述。从这个意义出发,本文作为“人文地理学视野中的淮南民歌研究”阶段性成果,首要作用是关注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问题。

一、音乐文化的人文地理学学理基础

音乐是历史形成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音乐行为及音乐事项因“人”而异。无论是对音乐做历时性考察还是共时性的阐释,都不能回避音乐的文化身份,不能忽视音乐行为及音乐事项中与生俱来的人文性。

音乐作为人类凭借其生物学需求和社会学需求而创造的文化,其发生发展的本质基础不仅仅是对音乐本体做功能性或表现性的数理结构解析與描述,而更多的是对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文化,对人类本身具有怎样的意义的追问,这个追问的过程与结论,恰好构成音乐文化的哲学基础。音乐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逻辑结构的表达,如何实现对人的自生自发秩序的表达,如何实现对人的社会情感契约的表达,共同构成音乐的哲学性法则。这些法则时刻规范着作为文化的音乐的人文性研究的哲学方向。

音乐作为一门基于人类审美需求而生发的艺术品类,从其诞生之初,就被思想家们认定为可以进行科学真理与神话真理的表达。音乐作为艺术符号被赋予沟通科学真理与神话真理的桥梁。因而在人类追寻科学真理与神话真理的过程中,音乐行为和音乐事项,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具有了举足轻重的特殊文化意义。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无论是音乐文化的社会情感表达、音—地关系中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的构建及其意义表达,还是作为文化地理学学科实证的个案表达,打开音乐文化人文地理学的学术视野都是必要的,具有符合逻辑自洽原则的深厚的学理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学理基础的分析,无论是作为文化的音乐,还是作为音乐的文化,淮南民歌基于淮南文化的地域性生发的文化符号,对于淮南人民而言,其音乐文化行为与事项的哲学意义和文化意义,是学术层面上不能回避的当然意义。

二、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概念分析

淮南民歌,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并不在今朝。课题组选择这一概念之前,已经有了“中华民国”时期作曲家黄自《淮南民歌》作品一首,台湾学者台静农先生《淮南民歌集》113首,及源于台静农先生的田野调查获得的2000余首淮南民歌作品的客观存在(其实更多)。然而从概念上界定淮南民歌,至今没有学者做过类似的学术工作。因此课题组仅仅能做的是基于本课题研究需要的概念梳理。

首先看淮南民歌之“淮南”,按照行政区划的淮南,今天特指安徽省地级淮南市,辖县级区划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凤台县、寿县、毛集综合改革实验区。辖区跨淮河两岸。从泛地理意义而言,淮南,淮河以南地区。在中国具有南北地理分界意义的淮南,所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有学者提出泛指江南地区。

然而就淮南民歌流布的文化区域表达习惯而言,无论是淮南人还是淮南文化学者,更大意义的表达诉求,并不局限于对淮南行政区划的表述,而是带有特殊文化心理认同意义的历史文化区划的“淮南”。今天的淮南人引为自豪的文化认同是淮南文化中的先秦楚文化、秦汉时期的英布治下首次获封的淮南国,西汉淮南王刘长、淮南王刘安治下的淮南古国及其从属的汉文化。楚汉文化浸淫下的淮南,历史上的地理区划南达江西,即历史上的九江郡、治所寿州,即今天的淮南市寿县;东达江苏苏中,即历史上的淮南道治下区域。淮南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淮南道是唐贞观置。领扬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滁州、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光州(今河南市潢川县)、申州(今河南市信阳市)、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共计10州、57县。从这个视角上看,淮南文化区域,已经不是如今的淮南地级行政区划所能同日而语了。作为音乐文化研究者们,耳熟能详的皖南民歌、大别山民歌、江西民歌、江苏民歌中的一部分,凤阳民歌、巢湖民歌的。皖淮流域花鼓灯灯歌的全部。均可视作具有淮南地域文化意义的淮南民歌。这种泛文化意义的淮南民歌概念的界定,尽管尚未形成学术定论,但作为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淮南民歌的历史文化、政治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与民族学的人文内涵的解构与文化景观构成的关照,显然也难以回避这样一个“淮南民歌”文化概念。

三、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意义及学术视野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本着逻辑自洽原则,主要依托狭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背景,即从社会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交叉运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社会学、文化生态学学科研究方法,聚焦泛文化区域内的淮南民歌事项,进行淮南民歌音—关系梳理,历史文化追述、文化景观地理构成、文化结构解析和文化内涵挖掘、文化生态机制构成要素研究,文化生态环境优化的学术建议等论域进行深入的学术探讨,具有多科协同进行音乐学学术研究的理论探索意义。同时立足淮南进行区域文化研究,对淮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区域文化生态再生机制的形成,文化景观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论域进行拓展,具有当下区域文化战略意义。

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视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学术话题,本课题组关注的学术视野,集中于以下几个维度:

(一)淮南民歌的音乐文化身份认同

无论是历史意义上的还是当下现实意义,包括淮南民歌在内的淮南区域音乐文化行为和音乐文化事项,在相关区域的族群、文化地理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均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它们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文化地理空间里的独立艺术门类,同时也是带有区域标签的特殊文化符号。对于这类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意义的寻求,音乐事项的文化身份的揭示与认同,是整个人文地理学视野下淮南民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链条。

(二)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路径探索

关于人文地理学视野下淮南民歌的研究,当下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学术路径,对音乐文化的多科协同机制的形成和实践运用,尚处在学术探索阶段。淮南民歌的学术路径的选择,是达到学术研究纵深的不可忽视的一环。本身即是研究者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和实践探索一个维度。

(三)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景观构成研究

作为区域音乐文化的发生发展、无论是历时性展开,还是共时性的共生关系的搭建,都离不开文化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再生机制的形成,否则作为活态的文化,其生存的时间的可持续性和空间的包容性都将大大缩水,进而呈现出荒漠化,甚至消亡。对淮南民歌进行文化生态调查,文化生态系统中人文地理景观的描述与干预构建,有利于文化生态的优化和作为地域文化活态传承的再生机制的建设。

淮南民歌,有哪些人文要素構成,这些要素在整个人文地理学框架下的坐标和作用。各层面上的景观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依存规律,都是值得进行学术关注的视野。

(四)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书写方式

作为艺术形态和文化形态的淮南民歌研究,最终的学术视野将会聚焦并遵循文化地理学学术书写方式。除了基于对淮南民歌做文化本体的文本呈现,平面化的音乐学书写方式的运用。借鉴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个案研究、音乐民族志的阐释与深描的方式,自然地理学的景观模型构建等书写方式,可能是进行淮南民歌研究人文地理学书写方式的最佳选择。

以上维度共同勾勒出淮南民歌的人文地理学学术视野,但不仅限与这些视野,随着本课题的持续研究和不断深入,关于淮南民歌文化地理学学术视野将会不断拓宽,这也符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寄希望于同一课题持续的学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薛艺兵.作为文化的音乐[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曦帆.音乐的文化身份[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