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背景下的资源建设

2019-10-12 07:14琚存华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文化馆图书馆

琚存华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后,资源建设的定位和内容框架,提出建立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文图两馆为支撑的资源建设体系,同时,对如何完善工程资源供给体系,建立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建设;文化馆;图书馆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自2015年实施以来,全面推动了全国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服务进程,2017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实施多年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就其在新的环境下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提出了重要的建设要求。

各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实施单位,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和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在通知的要求下通力协作,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融合建设,完成一批围绕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精准扶贫、文旅融合为主题的资源建设,同时不断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完善资源建设体制机制,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

一、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以下简称工程)资源的建设,在启动工程融合后,由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资源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展,通过对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资源项目进行的摸底调查,可以看到:

截至2019年,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建设数字资源总量约2.2万TB,中央财政支持推广工程和共享工程建设的资源量约1274TB,其中视频约95613小时,音频约94835小时,中文图书约472万种,中文期刊约1.541万种,报纸约630种,图片约52万张,工具书约100种,网络资源约1847万条,元数据约170万条。

在经费投入方面,中央财政连续13年累计投入资源建设经费约262,241万元,其中支持中央本级资源建设经费约55,342万元,补助地方资源建设经费约206,899万元。

在资源内容方面,工程依托社会已有资源基础、结合各地文化特色、图书馆和文化馆馆藏与业务优势,建设了包括惠农、社区、影视、纪录纪实、少儿专题、舞台演出、文化历史、艺术欣赏、科普教育、政务信息、时政党建、文旅超市等专题资源内容,覆盖了普通大众和农民、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困难群众等特定人群的基本文化需求。

在资源版权方面,工程通过采购、定制、征集、交换、捐赠等方式,在遵循版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获取到资源版权、所有权或使用权,资源普遍具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多项权利,可供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基层服务点等工程系统单位和因工程实施而建立合作的有关单位开展公益性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部分资源获取了专用网络的使用权,可供认证用户使用。

二、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8年,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统筹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推进工程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统筹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这其中,文化共享工程从2002年开始建设数字资源,主要由发展中心采用购买版权的方式进行,部分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设在各省图书馆)则于2006年开展资源建设,内容侧重整合本地特色资源;2011年,国家图书馆和各地图书馆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全民阅读资源;2015年,各地文化馆则开始建设文化共享工程的群众文化资源。可以看出,工程資源是由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各省图书馆和文化馆不同时期建设的资源集聚而成。

这些资源建设前,并未有统一规划,只是按照各自领域需求建设的,从体裁形式上,这些资源都很难形成统一规格,满足当前使用需求。例如,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主要用于服务基层,以音视频资源为主,按照文化共享工程相应的标准建设;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资源则主要用于基层数字图书馆服务,则以专题数据库、电子书、电子期刊为主,按照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相关标准建设。

另外,由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是创新工程,工程资源建设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所以不同时期建设的资源也有所差别,早期建设的部分资源不适用现阶段的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工程发展变化,当前工程资源建设面临着缺乏有效统筹、融合发展不够、覆盖面不足、适用性不强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工程资源建设水平,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资源建设的定位,科学规划建设内容,统一建设标准,建立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文图两馆为支撑的资源建设体系,完善工程资源供给体系,建立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

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的资源建设思路

(一)科学规划资源建设内容,完善资源内容框架体系

对于工程资源的内容规划,从科学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可根据《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统筹工程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的任务要求实施,在《实施方案》中,工程将重点建设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资源、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全民阅读资源、文化精准扶贫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着力丰富移动互联网适用资源。

1.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资源

根据中华优秀文化普及与传播的需要,结合基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依托文图两馆的核心业务和优势资源,以数字化、影像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思维,建设具有鲜明特色、较强代表性和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包括民风民俗、民间工艺、文物遗产、戏曲、民乐、书画、诗词等传统文化资源;革命人物、事件、遗址、精神等革命文化资源;以及群众文化、旅游文化、当代艺术、党建资源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

2.全民阅读资源

围绕图书馆的业务职能,建设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反映历史文化变迁、体现地域发展特色的全民阅读资源,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在信息获取、数字阅读、知识更新、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需求。选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较高文献和历史价值、版权状态明确的地方图书、期刊和报纸资源进行数字化,根据资源版权状态在适当范围内开展全民阅读服务;开展互联网信息资源保存,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府网站资源与公开信息资源阅读服务。

3.全民艺术普及资源

围绕文化馆的业务职能和基层群众艺术普及的需求,从适合面向群众开展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适合互联网传播、方便群众获取和使用的角度,汇聚、整合、建设文学、音乐、舞蹈、摄影、书法、美术、戏剧、曲艺、工艺等门类的公开课、微讲座、微视频、慕课、音频、电子书、图像等类型的等艺术普及资源,促进全民艺术素养的提升。

4.文化精准扶贫资源

根据精准扶贫的要求和困难群众特殊文化需求,从扶志扶智的角度,建设可在贫困地区推广应用的、适合困难群众学习使用的、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和特殊需求的音频、视频、微课程、电子书刊等精品资源,资源适用对象包括普通大众以及老年人、妇女、儿童、少数民族群众等;资源内容覆盖农林牧渔、医药健康、创业就业、法律咨询、少儿学习、文化产业等领域。

5.文化旅游资源

围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基层群众文化旅游需求,从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挖掘和展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等角度,汇聚、整合、建设适合互联网传播、方便群众获取和使用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自然和文化景观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民风民俗等主题的音频、视频、电子书、图文等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果。

6.移动互联网适用资源

将工程已建资源中不适应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资源,根据资源的种类和形式,结合移动互联网服务特点进行微精化改造,如:将数据库、资源库等数据规模较大的资源提取为图文专题,将戏曲、讲座等可以通过音频呈现的视频资源转为音频,将专题片、纪录片、讲座等时长较长的资源转为微纪录片、微讲座、公开课等微视频,以适应资源在工程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服务。

(二)建立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文图两馆为支撑的资源建设体系

工程资源的建设实施,离不开工程中各级单位的积极参与和分工落实,按照工程资源规划和内容框架,做好资源建设,就要有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文图两馆为支撑的资源建设体系。只有建立起强有力的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明确中央与地方、文图两馆的分工与联动,发挥各自优势与特点,工程资源建设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效而有序进行,此外,在建设中,各级单位还需不断优化资源建设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资源建设水平,逐渐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丰富资源建设主体结构,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水平专业、机制健全的工程资源建设体系。

1.中央与地方明确分工,文图两馆各有侧重

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重点建设全国普遍适用的资源和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的资源、产品和项目,联合全国开展资源服务活动;各省图书馆、文化馆重点建设本省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馆藏特色和群众文化资源,配合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开展资源、产品、项目和服务活动在本省的落地应用。

文化馆重点依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辅导培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艺术创作等业务基础开展百姓大舞台、全民艺术普及、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网络原创资源征集等方面的资源建设。图书馆依托馆藏优势与业务专长,重点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数字化与整合,图书馆公开课、全民阅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保存与服务等工作,同时逐步构建覆盖工程全部资源的元数据仓储。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市场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模式。

2.优化资源建设方式,提升资源建设效能

按照资源服务方式、内容特点、版权情况等方面,采用成品采购、原创定制、活动征集、整合加工、交换捐赠等相结合的建设方式,提升资源建设效能。对于符合资源建设内容框架且市场上已有成熟成品的资源,可通过采购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方式进行资源建设;对于市场上成熟成品较少,或成品不能满足需要的资源,可通过原创定制进行建设,建设主体根据自身的能力、条件和市场情况,可以选择自建或与专业供应商合作共建的方式进行定制;针对已经建设但不符合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需要的资源,可根据服务需求对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改造,形成移动互联网适用资源;还可以将资源建设与服务活动相结合,通过活动征集有特色的群众创作资源,可在资源内容、种类、来源上与成品采购和原创定制的资源形成补充;另外,也可通过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开展资源互换与捐赠,既可豐富工程享有使用权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又可拓展工程资源的服务范围,方便更多群众的获取。

(三)完善工程资源供给体系,建立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

良好而长效的资源建设动态发展,离不开资源供给体系的建立,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资源供给体系,长久而高效的资源更新与服务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和保障。基于此,工程亟须建立“以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全国各地参与资源建设的图书馆、文化馆为供给主体,以工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社会合作媒体等线上平台渠道和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等工程线下服务站点为供给对象,以云计算、互联网、实物等为供给方式,以资源推广服务需要、供给对象需求和群众需求为引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统一的要求与标准,以一定时间周期或触发条件,定期提供数字资源的”资源供给体系,同时建立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促进资源供给效能不断提升。对于已实施的资源供给项目,也结合资源供给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以下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供给体系的五个方面:

1.为工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以及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等平台渠道提供资源支撑

在中央层面,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依托本级自建资源,和汇总各省建设资源,定期为工程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线上平台渠道提供资源。在地方层面,各省依托本省自建资源,或调用其他省建设的资源,定期为本省线上的服务平台和渠道提供资源。

2.统一为基层配送数字资源

通过技术手段,向基层图书馆和文化馆配送工程新建的数字资源。目前,此类资源配送可参考的项目有:第一,国家图书馆2015年启动的“基层图书馆數字资源提升活动”;第二,发展中心的“资源服务宝”基层配送项目,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面向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村(社区)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云配送。

当前,通过这些项目,工程已向县级图书馆提供资源达4TB,其中,为中西部500个文化馆配送1TB艺术普及资源,为国家“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约2000名志愿者配发资源各1TB。

此外,工程还利用云技术、互联网向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村(社区)文化站等28218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配送资源5TB。

3.针对不同服务场景、特定服务人群推送适用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工程资源的应用,在于真正服务到基层群众,因此,针对农民、社区居民、进城务工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困难群众等特定人群的特殊文化需求,及其使用数字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场景,定制相应资源,则是工程资源建设必须要做到的一环。

为此,资源建设的思路应该是:针对农民推送惠农资源,针对社区居民推送生活服务资源,针对进城务工人员推送技术技能培训资源,针对未成年人推送少儿娱乐和少儿教育资源,针对老年人推送健康养生资源,针对残疾人推送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的资源,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推送少数民族语言资源,针对困难群众推送精准扶贫资源。

4.借助主流媒体,拓展资源传输渠道

主流媒体,是当前信息传播的最有效渠道,因此,工程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也必然离不开社会化媒体的融入。为此,资源服务也需考虑开放版权资源的使用权限,与市场主体平台或社会主流媒体建立合作,适当允许社会平台利用工程资源开展非营利性服务,拓展资源服务平台和传输渠道,提高群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便利性。

5.建立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

资源建设是否成功,后续的资源形式和内容方向在哪里,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来自服务对象,因此建立资源服务的效果反馈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在工程资源服务中,发展中心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各省图书馆、文化馆,建立的资源服务效果反馈机制,也是面对此一需求的积极探索。资源服务的反馈,可以通过管理回馈系统进行,也可借助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进行。

四、结语

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工作中的资源建设,通过对现有资源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开展建设的阐述,已基本得以廓清。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下,以有效的、科学的形式开展资源建设服务,还需牢固建立起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深入贯彻的理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为契机,逐步形成了资源建设、服务、管理的工作格局,带动全国6000多个县级以上文化馆和图书馆共同参与资源建设,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专业技术保障,从保基本和提效能两个方面着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Z].2015-06-18.

[2]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Z].2019-04-16.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文化馆图书馆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图书馆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