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金丝玉作品值得收藏

2019-10-12 14:22苗新春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摘要:收藏级金丝玉雕刻作品,必须是“工,料,韵”俱佳的作品。工艺流畅,造型优美,质地细腻,韵味十足。韵是玉雕作品的生命与灵魂。

关键词:金丝玉雕刻作品收藏;金丝玉标准;收藏价值

一、前言

克拉玛依魔鬼城伟大而壮丽的雅丹地貌,亿万年里天生地养了人间最美丽的金丝玉。

二、金丝玉标准

在地方标准DB65T 3442-2013(20131010)《金丝玉》 中,金丝玉系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常见于新 疆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主要由隐晶质——显晶质石英及少 量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它的 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摩氏硬度为6.5~7,常见颜色为黄色、 红色、白色等,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如Fe、Mn、Ni、Cr 等)或混入其他有色矿物时,可呈现不同颜色。在国家标准 GB/T 34098-2017《石英质玉 分类与定名》中,金丝玉的基本 名称为“石英质玉”,商贸名称为“金丝玉”。

三、一件收藏级的金丝玉雕刻作品,必然是工,韵,料,色,名,意义俱佳的

(一)工艺: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好工”必须是纯手工雕刻,电脑雕刻的不具备任何生命力,只是一个工艺品,而不是一件艺术品。其收藏价值和生存空间都是极小的,是雕刻作品中的低端产品。其次,“好工”的雕刻作品,其线条必须是细腻流畅,自然圆润,造型优美,比例匀称的,让人看上去很舒服。如果工艺复杂而技术不到位。则会适得其反显得非常乱。“工必得奇巧,必致其精”。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二)韵味:作品的韵味,韵者美之极,韵是一种神态,风度,风格,意境等。是一种美的感觉。韵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和灵魂。“有韵则生,有韵则雅,有韵则响,有韵则远”这是古人对韵的理解。可以说韵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高级艺术与低级艺术的根本界限,韵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收藏者对雕刻作品“韵”的把握和理解,既可通过参观各地举办的“玉雕作品大赛”,又可去玉雕大师工作室品鉴,也可以在专业杂志,互联网等学习平台通过不断的学习相互交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逐渐领悟玉雕作品的韵味。

(三)材料:作品中料的质地和结构是决定作品的基础。玉质温润,结构细腻,无杂质,水线,内裂,棉点等为上品。如果是金丝玉中的极品宝石光,其所具有的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变幻莫测的多种荧光效应,使其非常独特。

这样的玉质是珠宝首饰材料的首选。

(四)色彩:收藏级作品的色彩,首先要了解金丝玉的色彩分类。金丝玉因色彩丰富而著名,有红色,黄色,白色,灰色,黑色等为了使收藏者便于掌握,简称为“五彩玉”及五种色彩的渐变色和混合色在金丝玉作品上常有两种或多种色彩组成,作品色彩要求色彩饱满,艳丽,对比度强。能够使得整个作品画面感更丰富,层次感更强,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金丝玉收藏级作品的色彩应以红,黄,白为主色调,以灰色黑色为点缀,整体色彩明亮,饱满,对比度强。

(五)名家:名家作品将成为投资热点。随着广大金丝玉爱好者对金丝玉雕刻作品的认识与审美在不断提高,对所投资收藏的作品保值升值感到担忧,金丝玉是一种新兴玉种,当前专业从事金丝玉雕刻的大师很少,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如果手头有好的料子,可以找大师们雕刻几件作品,作为收藏。

(六)寓意:作品的题材。玉雕作品题材是一种或多种图案纹饰的组合。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不同的吉祥含义。这些含义都是给人带来美好希望,祝福幸福安康,逢凶化吉,祛邪避灾的。是一种美好的安慰和精神寄托。如“一路连科”“冠上加官”“封侯拜相”等是对人生的美好希望。“带子上朝”“太師少师”“五子蹬科”等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精神寄托。“岁岁平安”“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等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祝愿。多数作品的题材追求真善美,寄托美好希望,祝福美好愿景,祝愿人生平安吉祥。

四、总结

(一)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购买的金丝玉作品一定是具有保值的“硬通货”只有符合价值评判标准的金丝玉作品,才是值得收藏的,具有保值、升值潜力。

(二)美丽的金丝玉作品,倾入了玉雕师的智慧,实现了收藏家的愿望。真可谓:汇聚天地之灵气,采集日月之精华。金丝玉物华天宝,愿金丝玉给中国人民带来吉祥和美好前程。

参考文献:

[1].新疆金丝玉地方标准DB65T[Z].3442-2013<<金丝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Z].GB-T34098-2017石英质玉分类与定名,商贸名称《金丝玉》.

[3].克拉玛依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团体标准[Z].T-KBYB1-2015金丝玉等级划分指南.

[4]池宝嘉.中国和田玉——翟倚卫玉牌精品赏析[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

[5]钱振峰.玉的艺术天地[M].上海三联书,2012.

[6]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2013第十届国石杯获奖作品集——天工国韵[M],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苗新春,克拉玛依中国金丝玉博物馆。